□ 戴承元
我无缘与陈少默先生谋面,聆听教诲,我所了解、理解的陈少默先生是从传记、诗文、书法作品中得来的。感谢李增保、杨行玉、马正达、金华峰四位主编广泛搜罗、认真过录、精心编辑,出版了陈少默先生的书信集——《默翁书简》,让我进入烟火人间,对少默先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赵熊先生的序提纲挈领,高度概括出少默先生书信的价值。杨行玉先生的后记对少默先生的人格魅力再次进行凝练升华,表达钦敬之情,对先生的书信内容于后学的启迪总结精当。两篇文章俱是美文!
通读《默翁书简》,少默先生的形象在我头脑中更加生动丰满。少默先生既是诗人、书家,也是师者、智者,更是烟火人间中的“老顽童”。
先生风趣幽默,称自己生日为“狗爬墙”,称自己写诗为“放狗屁”,称自己是“老小子”,称夫人君雄先生为“阁下”,称自己为“敝人”,称亡故的岳父为“先舅”,这个称谓是少默先生开玩笑,说君雄先生是丈夫,自己是妇人。给君雄先生寄的在青海湖照的照片,自夸“英姿”该多“飒爽”。在乾陵戴着草帽照的照片,则自夸有毛主席视察黄河的风采。少默先生与君雄先生经常“抬杠”,君雄先生敏感,时常生气,少默先生则极尽安慰之能事。他在给君雄先生的信中说:“作为老姊,是应该随时随地将就小老弟的,能知乎此,日子必然过得愉快。当然,作为老弟,也不应‘恃宠而骄’,是不?”“为了恪守您同敝人的君子协定,可以在成都待够敝人在西安逗留的时间,如何?您如不恩准,敝人的面子也不好看,是不?求您啦!”“再则,我们正式的家应该是西安,而不是成都,孙尚香还得跟着刘备回荆州,卢君雄又何尝不可?(一笑)”少默先生总结两人“抬杠”的原因是:“雌的阳刚,雄的又不甘雌伏。”少默先生风趣,他的弟子也跟着一起风趣起来。少默先生给君雄先生写信,赵熊、李成海等一帮弟子就“挤眉弄眼”,少默先生给省长程安东写的字,弟子赵熊先生就开玩笑说:“给领导的真不错!”少默先生一生童心恣意,任情无忌,妙趣横生。
少默先生是一位智者,他在给亲人、弟子、晚辈的书信中,常常在不经意间有警句流出。如“有我亦无我才是最高境界”,“不求名利而名利自在其中,方是上乘”(与吴靖书);“做人太实则无趣,为艺太实则无味”(李立荣《怀念陈少默先生》);“人世间最厉害的两件东西,我认为莫过于名和利,但没有了它们俩,也就不成其为人世间了”(与卢君雄书)……这些话语都充满了哲理。
少默先生是一位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国家出现大治景象时,少默先生由衷地欣喜。他在与卢君雄先生的信中说:“在大治之年,党对知识分子这般器重,确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时刻了。”“欲为社会主义国家尽一点力量而无路,岂不是天大的憾事乎!”少默先生在给他的儿子陈长佑的书信里说:“对国家有利的事,粉身碎骨都义不容辞,何况个人的茅屋草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的信件中,少默先生对一切向“钱”看,无法律、道德底线,奢靡腐化成风的社会弊端深表忧虑。1957年至1985年,少默先生受不公正的待遇近20年,但他对国家仍然一往情深,在这位“老顽童”的身上又体现出崇高的一面。
少默先生也是烟火人间中的普通百姓。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他学会了买菜做饭,在与卢君雄先生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知道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鸡蛋1块钱7个,西安市在春节期间,每户供应一斤鱼、一包香烟。上世纪八十年代,西安私营的羊肉泡馍比国营的价钱贵一些,大约一顿饭花费六七角。橘子好的、大的,在西安卖七八角一斤。1985年一斤新蒜薹在成都卖三角五分,西安卖七八角。举凡那个时期电影票多少钱、讲课费多少钱、润笔费多少钱、彩色电视机多少钱,都能在先生的书信中找到。诗文书画与柴米油盐在少默先生这里就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
在书法篆刻方面,少默先生对后学的指引和批评耐心诚恳,每每可见金玉良言,此不多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拨乱反正,过去受不白之冤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欢喜,一方面胆战心惊,是那一段时间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在少默先生的书信里有生动传神的表达。少默先生的旧体诗是怎样炼字炼句的,在与君雄先生的书信中有丰富精彩的案例,在此亦不多说。大家去阅读《默翁书简》吧。
当然,《默翁书简》也有错讹之处。分三种情况,有的是少默先生记错了,有的是字辨认错了,有的是打印错了。凡编书这也都是在所难免的,读者诸君注意辨别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