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永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拌谷子是农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农事活动之一。秋来风景美如画,田野阡陌,稻谷金黄,微风吹拂,稻浪翻滚,看一眼便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每年稻谷成熟时,父亲便会走进地里东瞧瞧、西望望,这些稻谷是他辛勤劳作的结果。沉甸甸的稻穗弯着腰,像父亲谦逊低调的品格。他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便是“做人莫做墙头草,要学稻穗弯着腰。”他蹲在田坎边,小心翼翼地将一株成熟的稻穗用手拨下来,在手掌中细细揉搓几下,用嘴吹了吹。看着黄澄澄的谷粒,沧桑的脸庞不免露出笑容,紧接着他把几粒稻粒吞进嘴里,咯嘣咯嘣嚼了起来。稻米的清香在他口腔里回旋,幸福的滋味在他心里泛滥。
头一天晚上,父亲在磨刀石上磨亮了一把把镰刀,乡村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响着“嚯嚯嚯”的磨镰声,这是乡村最生动的旋律和最美好的季节。磨刀石用久了,像凹下去的一轮弯月,这是令农人们骄傲自豪的农具。第二天,亲朋好友都齐刷刷赶到家里来帮忙收割稻子,一般四人一组。木质拌桶,竹席围着三面,顶部用白纱布盖住,拌桶里放进一个“纱子”,割稻谷的一般是女人,她们收割、平放、倒地;拌谷子的则是男人,负责拌谷、捆绑、出谷。担谷子的负责用箩筐挑运,分工井然有序。
拌谷子时,谷穗在“纱子”上面摔得咚咚响,一上一下,力道匀称,“咚嚓咚嚓”的声音此起彼伏,如乐曲一般抑扬顿挫,突出了“狠、猛、狂”的劳动之声。拌谷时地动山摇、气势磅礴,响彻田野,四人协作配合,两手紧握稻谷,向着“纱子”疯狂摔打,谷粒便如雨点般倾泻下来,每次挥动镰刀,都是对土地的感恩和生活的礼赞。
拌谷子一场接一场,头上、身上落满了草屑,上身湿透,脸上、手上被谷杆划出一道道红痕,很快拌桶已满,出谷人担起湿漉漉的稻谷摇摇晃晃行走在田间地头。拌谷子累了,也正是吃饭的时候,主人家送来油饼拌汤和凉菜,还拿出刚出缸的稠酒黄酒,让干活人吃饱喝好,男人们相互敬酒劝酒,笑声骂声爽朗质朴,厚道实在,推杯换盏声惊飞了一群群鸟儿,它们扑棱棱飞到树顶上。
待到田里的稻谷全部收割完,农人们才松一口气。将新收的稻谷摊在晒场上晾晒。中午阳光猛烈,太阳毒辣,一群群麻雀抢食谷粒,农人们赶了一群又一群,可麻雀太多实在赶不完,就任凭这些雀跃的鸟儿吃饱了落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女人们光着脚,用一个木耙子在晒场来回翻动,等到谷子晒干后才入仓加工。这些黄澄澄的稻谷,脱壳后变得白灿灿、亮晶晶,粒粒稻米让人心醉。新米除自己食用外,还会馈赠给亲朋好友,让更多人尝尝新米的味道。
在年复一年的稻香中,我明白了世事沧桑,懂得了万事变化的规律。稻米是大地散发的恒久之香,金黄的谷粒是回馈给农人最丰厚的回报,给他们带去欢笑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