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佳茗的文化价值——读栾成珠《紫阳茶史》
2024-11-22  来源:本站原创

叶松铖3zw安康新闻网

桌上是一杯刚沏好的紫阳绿茶,啜饮一口,滋味回甘,沁人心脾。此时,晌午刚过,稍稍小憩了一会,困倦消除,人的精神得到了恢复。读完了栾成珠先生的专著《紫阳茶史》,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喟:这是一本集史料性、学术性、文化性于一体的著作,它梳理、归纳和总结出了紫阳茶的历史衍变、发展脉络及未来走向,整体构架浑然一体,推论、引证严谨细致。3zw安康新闻网

二十多万字的文字叙述中,章节之间,勾连紧密,过渡自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全书没有那种深奥、晦涩的学术气,表述通俗畅达,朴实无华,自始至终充溢着一种浓郁的家乡情、赤子情,读后让人顿感亲切,温馨,就像听一个智者在娓娓叙谈……3zw安康新闻网

3zw安康新闻网

这是一部关于茶的历史,它写的是一片叶子如何在秦巴土地上葳蕤生长,如何用灵魂的触角悄然撬动历史的节奏……这片叶子属于紫阳,也属于中国,它最早有很多别称,如荼、槚、茗、蔎、荈,而这片叶子确定为茶,是陆羽《茶经》出现之后,“茶这个字是唐代的创新字,之前没有这个名称。”我十分欣赏《紫阳茶史》引子里的一段话:“自从有了白话文,就产生了‘茶叶’一词。茶叶不同于枫叶、柳叶等一般树叶,除了指茶树上的叶子之外,一般情况下指通过对茶树叶子或枝条按照人类的需求和审美标准进行加工而得的产品。”作者用浅白的语言道出了茶的内在质地,无论是紫阳茶或是其它地域的茶,生命赋予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或者这样说,当它们成为中国大众的传统饮品的时候,它已走出了简单的自然属性,它的灵魂已彰显出文化的、社会的品格,这种品格渐渐被审美化,留在我们味蕾的不再是涩苦,而是直抵心田的馥郁与甘醇。“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酒是富贵与热闹的象征,代表了世俗的欲望与昏沉;茶的形象则是朴素与冷清,饮茶能够起到醒睡、涤荡昏聩的作用,让人保持清醒和理性。”其实,从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饮茶已经从生理需求逐渐过渡到精神需求上,茶的自然属性或者说物质属性开始向文化属性转移。这在历史进程的脚步中,毫无例外,紫阳茶与其它地域的茶,没有先后之别,早晚之序,人类给予它的审美观照,其认识尺度是一样的。3zw安康新闻网

《紫阳茶史》揭示的是紫阳茶演进、发展的全过程,但作为茶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以及文化属性,紫阳茶还是中国茶之一种。因此,在史学的概念中,紫阳茶所承载的使命依然是茶的使命,即一片叶子在日常生活中,在世俗烟火中的价值呈现,它的高贵、雅致、素朴、清新,在不同的阶层的人的眼里,就有不同的面貌和神韵。但地域的特殊性又造就了紫阳茶在中国茶的序列中不同凡响的品质,它可能是茶中的“大哥”:3zw安康新闻网

紫阳是中国最早发现、利用和种植茶叶的地区,发现茶叶的时间距今5000年左右,而利用和人工栽植的时间应在距今3000年前。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紫阳是中国最早发现、利用和人工栽培茶叶的地区,为中国茶叶的始创作出了卓越贡献。3zw安康新闻网

这样的推论当然不是信口雌黄,一位叫朱自振的专家指出:“我认为我国茶发端于鄂西,正式形成和兴起于史前巴蜀。云南和其他地区利用茶叶和饮茶知识,是由巴蜀传去的。”紫阳县所辖地域属于古代的巴地,而“巴蜀”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它涵盖今天的紫阳。《紫阳茶史》采用了陈宗懋、杨亚军、陈椽、丁文等学者的观点为佐证,推论的立足点是正确的,也是站得住脚的。其实,关于茶树故乡的起源,学界一直争论纷纭,莫衷一是:一说印度、缅甸等地;一说云贵一带,但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巴蜀地区:“中国古籍最早记录的茶树出现在荆巴地区,这里既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丛生的灌木,它们都是野生茶树,没有移栽和人工种植的记载。”茶树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似乎很难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紫阳茶是最古老的茶种,这是毫无疑义的。3zw安康新闻网

3zw安康新闻网

贡茶与茶马互市,显然是《紫阳茶史》两个重要的文化支撑点。贡茶虽是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盘剥的一种方式,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对一个地域茶叶品质的提升,是有相当大的作用的。而茶马互市,则刺激了茶叶的消费,给茶农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使茶这种饮品远销西北,进入少数民族地域。《紫阳茶史》在这两个文化支撑点上,沿着历史路径探寻,在有限的资料范围内,发现文化的痕迹。关于贡茶的发端,《华阳国志·巴志》记录了巴国向西周王室敬献珍稀物品种类的情况:“蚕桑、苎麻、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中的“荼”,即是今天的茶。作者采纳了丁文、张会鉴、李厚之等学者的观点:紫阳是我国最早的贡茶产区,巴国的贡茶就是紫阳茶。3zw安康新闻网

巴国于周初立国,为南方诸侯的首领,与“汉阳诸姬”共同镇守南土、拱卫周室。当时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西周建立前后,巴人将其都邑迁于陕西汉阴至安康市汉滨区一带,大致在临近紫阳县又在70多年前属紫阳辖的汉阴上七里。3zw安康新闻网

那么,巴国敬献给西周王室的第一枝贡茶,说不定就是紫阳历史上最早的一枝贡茶。光绪三年和光绪九年紫阳贡茶信票的发现,使紫阳贡茶历史前后一贯、首尾衔接,岁岁充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贡茶制度始于唐代,紫阳贡茶未曾缺席;中国贡茶终结于清代,在清朝灭亡的前夜,紫阳还在贡茶。”紫阳是第一枝贡茶的敬献者又是贡茶制度结束的送终者。3zw安康新闻网

作为《紫阳茶史》的第二个文化支撑点,那就是茶马贸易中的紫阳茶。参与茶马贸易,一是紫阳茶自身的影响力,二是紫阳地接西北边陲,有区位优势。3zw安康新闻网

数个世纪的茶马贸易,西北少数民族领略了紫阳茶的风采,紫阳茶的味、香、形、色早已深深刻入他们的记忆,饮用紫阳茶成为一种嗜好。至今,在甘肃、宁夏地区,还有人对紫阳茶念念不忘。3zw安康新闻网

无论是贡茶制或是茶马制,它们皆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盘剥和鱼肉劳动人民的一种手段。但紫阳茶经历了这两种制度,它不只是历史的见证者,而作为一种物质形态的东西,它也为自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从自然属性的紫阳茶到文化特质的紫阳茶,在历史风雨的跌爬和摔打中最后走向融合,成为人们审美视域中长久被青睐的对象……3zw安康新闻网

3zw安康新闻网

《紫阳茶史》用了三编来完成全书的构架,其中“第二编新中国成立后的紫阳茶”,这一编分量很重,几乎占去了全书的二分之一,而在这一编中,“紫阳富硒茶”作为独立的一章,则又占去了这一编的二分之一。轻与重,详与略,体现了作者驾驭史料的娴熟与审慎的态度。“紫阳富硒茶”的开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以为它是紫阳茶的第三个文化支撑点,从富硒的发现,到紫阳富硒茶的诞生、研制以及品牌建设,这段路程是艰辛的、曲折的,其中甘苦不为人知,它凝聚了无数奋斗者、探索者的智慧和心血。3zw安康新闻网

2004年10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通过对紫阳富硒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并向全国发布2004年第164号公告,全国各地质检部门开始对紫阳富硒茶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改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当时,紫阳富硒茶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富硒茶类产品,也是安康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农产品。3zw安康新闻网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它具有可溶性,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中国的硒资源并不丰厚,贫硒或缺硒的地区依然很多,而人类对硒的摄取是不可或缺的。富硒给紫阳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如何利用硒资源,开发硒资源,让硒产品造福全人类,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选题。开发、研制、构建紫阳富硒茶品牌,是紫阳人民交付给时代的一份答卷。从远古走来的紫阳茶,富硒是它本身的特质,也是秦巴汉水这片土地馈赠给它的特质,也许它身上的特质远不止这些,但一切尚需科学去探明。3zw安康新闻网

我上面说到紫阳富硒茶是《紫阳茶史》第三个文化支撑点,这不是夸大,茶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到文化属性,一次次蜕变,它开始被烙上了观念形态的印记,观念形态的东西让这枚极其普通的叶片赋予了物质之外的东西——精神!这就使得它不同于任何一种树叶的区别所在。其它地域的茶是这样,紫阳茶亦是这样。富硒是紫阳茶必然的存在,我们早期没有发现它,是人类科技手段、科技水平的限制。紫阳富硒茶的问世、研制、推广,说到底是人类认识的进步,更是一种文化的进步。3zw安康新闻网

“茶为国饮,源远流长。唐代的煮茶、煎茶,宋代的点茶、撮泡,明末以降的工夫茶以及贯通中国茶史的文人茶等,无论是从意识形态或是技艺层面,都为我们今天如何健康地去瀹泡一杯意蕴深邃、淡雅清和的中国茶,奠定了扎实深厚的基础条件。”饮茶,自陆羽的《茶经》问世以后,茶便从寺院、道观开始进入上层社会,最后被烟火人家接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融入各个阶层的日常生活中,它被广泛认知,它的物质性被一点点褪去,文化灵性得到了充分的蕴发。一部《紫阳茶史》,它或许只是一个地域的物质形态发展演变的记录,是一部有关植物的小史!你甚至可以说它写的是一片叶子的生命史、成长史。但我读到的则是这片叶子如何从自然属性中脱颖,在人类社会的每个阶段,它一次又一次与人类的灵思相契合,在苦尽甘来的味蕾刺激中,它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慰藉:那是生理之外的东西,是绝对的形而上的,它被诗意的翅膀带到了远方…… 3zw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孙妙鸿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