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中
白河县城纱帽山,在城东三里,主峰海拔629.3米。其东锁汉江和白石河,西与天池岭成掎角之势,为防御县城之东要塞。纱帽地名源于其状似冠冕,旧志收录有清道光年间白河知县朱斗南《纱帽晚烟》诗句:“纱帽名山景亦奇,更逢晴日晚烟宜。高悬天外隆冠冕,独复江头灿陆离。” 纱帽山西北坡山腰有“温泉”井,旧志记载为清嘉庆十六年(1811)林则徐同榜白河籍进士卫如玉题写。
纱帽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重要的军事屏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两次解放白河战斗中,夺取纱帽山成为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1948年3月31日4 时,在豫陕鄂军区第四军分区第十二旅发起的洵(阳)白(河)战役中,由郧(西)白(河)独立团二营、一营分别沿汉(中)白(河)公路和公路南山岭直取白河县城。在歼灭木瓜沟、下卡子国民党守军后,二营向陕保七团一个连防守的纱帽山阵地发起强攻。激战近2小时,于拂晓攻克纱帽山,并用火力封锁县城。4月1日上午,解放白河战斗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政武装1700余人,解放白河。6月下旬,陕南军区第十二旅主力部队奉命撤离旬阳、白河等解放区,东进参加襄樊、淮海战役。
1949年5月23日,为策应关中战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九军(西进后归一野指挥)发起白(河)竹(溪)平(利)战役,首战白河。按“迂回夹击、全歼守敌”作战方案,5月24日凌晨,担任主攻的五十五师一六五团沿汉白公路向县城推进,遭纱帽山守敌阻击。在火力掩护下,一营战士们高喊战斗口号、挥舞闪亮的刺刀,勇猛地冲向守军阵地。仅半个小时,守敌即伤亡过半,溃不成军,一营攻占纱帽山。而后一营和兄弟部队顺利向城区和天池岭高地强攻,于5月25日上午收复白河,全歼国民党一四〇团及地方保安武装2700余人。既彻底解放了白河,又打开了第十九军进军陕南的门户。
20世纪50年代,群众拆毁了国民党为“围剿”红军所建的纱帽山大碉楼。1979年4月21日,在纱帽山峰顶建成白河县第一座电视差转台,信号覆盖县城,收陕西台四频道发二频道节目,成为全县电视事业发展的标志事件。记得少年时,最愉快的事是夜幕下瞅见纱帽山顶灯光亮了,就趁机约同伴找四周机关对群众开放的黑白电视看。也曾与同学们周日登顶纱帽山,在电视差转台的水泥砌块房东南,大家围坐长满枯草的空地上,尽情挥洒着少年们的兴奋。2007年,县直机关两名干部游沙帽山时,在一户农家院猪圈档墙发现《白河县附郭碉楼记》碑刻。告知县文物管理所后,遂收藏保管。2016年前后,县直机关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活动场所移至纱帽山东南坡,为规划中的纱帽山乡村旅游业做准备。2022年7月29日,溧阳市天目湖村与白河县公路村、溧阳市对口帮扶白河县联络组与公路村党支部签订“四方双结对、共建示范村”协议。按“打造精品园区、推动农旅发展、建美丽公路”发展思路,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县档案史志馆配合挖掘两次解放白河和纱帽山战斗等红色资源,至2023年9月建成纱帽山红色旅游休闲公园,并免费开放。
今天,沿通向纱帽主峰的盘山水泥公路上行,东南山腰可见绵延2万余平方米的天麻种植示范园和草莓采摘基地。峰顶公园门口左侧竖有纱帽山战斗纪念广场门牌标识1个,整体呈东南-西北走向,由蜿蜒500多米长的人行步道勾连解放白河战斗遗址、解放白河纪念广场和观景台三部分。进公园,人行步道两侧是约100平方米的解放白河战斗战壕遗迹,沿途有纱帽山石刻、溧阳白河一家亲石刻、解放白河战斗遗址碑刻、解放军铜仁塑像、解放白河炮楼遗址纪念碑、解放白河战壕遗址纪念碑等景观点各1个。公园中部的解放白河纪念广场面积约300平方米,左侧居中是纪念碑刻,朝东面刻有“解放白河纪念广场”8个大字,朝西面镌刻“两次解放白河之纱帽山战斗”简介。公园西面是约200平方米圆盘形观景台,架设有望远镜,可俯瞰县城全景。同时,园内设有造景打卡指示标牌3处、休憩亭2处、彩虹廊道1处、30平方米的民宿1处、蓄水池1座、公厕2座。
站纱帽山观景台极目远眺,西北方向可见一江分秦楚、碧水绕河街,整洁宽阔的街道,欲与魁星试比高的高层楼房;西和西南方向可见,沿绣屏山势而上的老城、山峦中突兀而起的狮子山新城,整个建筑特点呈现出依自然地势的不对称和对称之美。至今,纱帽山天麻、草莓等已成振兴公路村的拳头产业;公园既是人们接受革命传统和党史县情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城群众健身休闲、登高望远的绝佳之地,更是各地游客来白河必去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