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即将消逝的“老手艺”
2025-09-26 14:44:44  来源:本站原创

□ 杜韦慰T7t安康新闻网

老手艺,是一段历史,是一种文化,更是一份记忆。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在大巴山深处,在陕西最南端的镇坪,曾经有许多老手艺,如竹编、打铁、刺绣、制陶等,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如今却渐渐被人们遗忘。然而,追忆即将消逝的老手艺,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历史的天空中,散发着恒久的光芒。T7t安康新闻网

竹编:指尖上的艺术T7t安康新闻网

在镇坪的山村里,曾经随处可见竹编艺人的身影。篾匠是让人非常羡慕的手艺,既受人尊敬又能赚钱养家。竹子,这种在大巴山深处极为常见的植物,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竹编艺人大多从十几岁就开始学艺,他们的师傅,往往是自己的父辈或者村里的长辈。学艺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从最初对竹子特性的了解,到熟练掌握各种编织技巧,需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一根竹子,从山上砍下来,如何经过多道神奇的工序才能变成编制的材料。首先是破竹,将竹子用锋利的篾刀破成大小均匀的竹片。这道工序看似简单,却需要极大的力气和技巧,稍有不慎,手就会割破,竹子就会破裂,影响后续的编制。破好的竹片,再用特制的工具削去表面的青皮,使其光滑平整。接下来是分层,将竹片分成薄薄的篾丝,这是最考验手艺的技巧。优秀的工匠,会让篾丝分得分量均匀,粗细一致,编织出来的篾活美观耐用。最细的篾丝,细如发丝,薄如蝉翼,轻轻一吹,便会飘动起来。分好的篾丝,经过刮光、浸泡等工序,正式用于编织。T7t安康新闻网

竹编的种类繁多,有日常生活用品,如竹篮、竹篓、竹筐、竹筛、竹席等;也有工艺品,如竹编花瓶、竹编动物、竹编人物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艺人的心血和智慧。编织竹篮时,先将篾丝围成圆形,作为篮子的底部。然后,用一根根篾丝围绕底部向上“包抄”,通过不同的编织手法,形成各种花纹和图案。有的竹篮上编织着寓意吉祥的“福”“寿”字样,有的则编织着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在编织过程中,手指如同灵动的舞者,上下翻飞,篾丝在他们手中穿梭自如,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竹篮便初具雏形。表叔竹编手艺非常好,家里的篮子、簸箕、筛子均出自他的手。T7t安康新闻网

竹编飞鸟虫鱼更是考验技艺。以编织一只凤凰为例,要先用较粗的篾丝搭建凤凰的骨架,确定其形状和大小。然后,用细篾丝一点点地编织凤凰的头、翅膀、羽毛、尾巴等部位。每一个地方都要恰到好处,才能生动。凤凰的眼睛,通常镶嵌两颗黑色玻璃珠子,为整个作品增添了几分灵气。一只栩栩如生的竹编凤凰,往往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镇坪的竹编作品种类繁多,有用于盛放粮食的竹囤,有用于晾晒衣物的竹筛,还有用于背东西的竹背篓。其中,竹背篓尤为特别,它的形状贴合人体背部,背起来省力舒适,是当年盐夫们背运盐巴的重要工具,如今虽已不常作为运输工具使用,但仍是许多镇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承载着浓浓的乡愁。T7t安康新闻网

在过去,竹编是镇坪农村家庭的主要副业之一。撮箕是农田里挑粪挑土和建筑工地上挑水泥砂浆砖头等用处最多,也是用量最大的,编织工序也相对简单。农闲时节,家家户户的男人坐在院子里编竹器,女人则在一旁帮忙递篾丝、捆扎整理。编好的竹器,除用于自家使用,其他则拿到集市上去卖,补贴家用。那时候,集市上的竹器摊位琳琅满目,各种竹编制品应有尽有,是集市上一道独特的风景。T7t安康新闻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逐渐取代了竹编制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如今,在镇坪的集市上,竹编摊位越来越少,竹编艺人也越来越难找。许多年轻人对竹编这门手艺不感兴趣,觉得又苦又累,挣钱又少。曾经热闹非凡的老作坊,如今大多已经关门大吉,只剩下一些破旧的工具和空荡荡的厂房,见证着曾经的辉煌。然而,仍有一些老艺人坚守着这门手艺。他们不为名利,只为心中那份对竹编的热爱。在镇坪的一些乡村里,偶尔还能看到几位坐在家门口,默默地编织着竹器。双坪村70多岁的李长喜,文彩村周继友他们都有着老手艺,编织时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篾丝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不再硬朗,编织的速度也大不如前,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T7t安康新闻网

打铁:炽热中的坚守T7t安康新闻网

在镇坪的老街,曾经有几家铁匠铺,专门还成立的有铁业社。每天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洒在街道上,铁匠铺里便传来了 “叮叮当当” 的打铁声。这声音,仿佛是一首古老的歌谣,唤醒了整个山城。铁匠铺里,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铁匠师傅的脸。T7t安康新闻网

打铁既是一件体力活也是一件技术活,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加炭、生火、下料,看火候……从开始捋钢,到一块铁劈开,再将钢夹到中间,然后再熟上火,必须烧到使铁融在一起,这时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否则就容易前功尽弃。一件铁器需要经过烧火、锤打、育弯、培刃、成型、淬火和打磨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师傅们大多光着膀子,露出结实的肌肉,他们的手中,握着一把把沉重的铁锤,在铁砧上有节奏地敲打着烧得通红的铁块。每一次敲打,都会溅起一阵耀眼的火花,发出清脆的声响。T7t安康新闻网

锻打的铁料置于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铁匠师傅掌主锤,下手挥大锤锻打。锻打时,师傅们要根据铁块的形状和需要,控制好锤打的力度和节奏。力度过大,铁块容易断裂;力度过小,则无法达到塑形的效果。锻打中还要不断地翻转铁块,使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均匀地敲打。在打造刀具时,师傅们会在刀刃部分加入一些特殊的钢材,然后通过反复折叠锻打,使刀刃更加锋利坚韧。T7t安康新闻网

这种传统的制刀工艺,被称为“夹钢”技术,需要师傅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除了刀具,铁匠铺还打造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如锄头、镰刀、斧头、铁锅、铁勺等。这些铁器,在过往的农村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好的锄头,可以让农民在田间劳作时更加省力;一把锋利的镰刀,能够提高收割庄稼的效率。因此,铁匠师傅们的手艺,深受村民们的敬重。T7t安康新闻网

铁匠铺里,除了师傅,还有徒弟。师傅是指导是方向,徒弟们多是出力活。学艺的日子艰苦而漫长,徒弟们每天要早早地来到铁匠铺,帮忙生火、拉风箱、搬运铁块等杂活。“打铁花”取“铁花,铁花,铁定要发”和“打花,打花,越打越发”的美好寓意。如今,市场上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大多是机器制造,价格便宜,生产效率高。相比之下,手工打铁的成本高,产量低,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许多铁匠铺不得不关门停业,铁匠师傅们也纷纷转行。然而,在镇坪的一些偏远乡村,仍然有铁匠和铁匠铺子的存在。钟宝到现在还有一家老铁匠铺子,虽然规模不大,房子很小,但却承载着小镇的历史和记忆。每当听到那熟悉的打铁声,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年代。T7t安康新闻网

木雕:刻刀上的艺术T7t安康新闻网

木雕也是镇坪颇具特色的老手艺。镇坪山林资源丰富,各种硬木质地优良,为木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木雕艺人擅长在木材上雕刻出各种图案,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还有寓意吉祥的纹样。他们使用的工具简单而实用,有刻刀、凿子、刨子等,全凭一双手和丰富的经验进行创作。在镇坪的一些古老建筑上,能看到精美的木雕装饰,如门窗上的雕花、梁柱上的浮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展现了木雕艺人高超的技艺。除了建筑装饰,木雕艺人还会制作一些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如木雕茶具、木雕摆件等,这些作品不仅实用,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镇坪文化的鲜活载体。我们家有一张老式八仙桌和八个木椅,上面就雕刻得龙飞凤舞,灵芝纹饰,非常精致,正是“花鸟虫鱼皆有语,风花雪月尽是情”。T7t安康新闻网

刺绣:针尖上的浪漫T7t安康新闻网

在镇坪的乡村,刺绣曾经是每个女子必备的技能。女孩子从小就跟着母亲、祖母学习刺绣,从最简单的针法开始,一点点地掌握这门细腻的手艺。 刺绣的工具很简单,一根细细的绣花针,几缕五彩的丝线,一块洁白的布料,一个小小的竹绷,便构成了刺绣的世界。然而,要在这小小的一方布料上绣出精美的图案,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刺绣的针法多种多样,有平针、套针、抢针、掺针、滚针、切针等。每种针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通过不同针法的组合运用,可以绣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比如,平针常用于绣制线条和轮廓,使图案更加清晰;套针则可以使绣品的色彩更加丰富、过渡更加自然;抢针可以突出图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镇坪的刺绣作品中,常见的图案有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这些图案大多寓意吉祥,如骏马代表成功,牡丹象征富贵,鸳鸯寓意爱情,鲤鱼表示年年有余等。每一个图案,都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T7t安康新闻网

绣制一幅作品,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一幅普通的花鸟刺绣为例,从设计图案、选线配色,到一针一线地绣制,再到最后的装裱,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在绣制过程中,绣女们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我在曙坪镇大树村陈乐富家见到过一幅叫飞天的绣品,将近有一面墙大,很大很震撼,绣制的仙女栩栩如生,非常精美。T7t安康新闻网

在过去,刺绣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女孩子出嫁时,都会为自己绣制一套精美的嫁妆,包括枕头、床单、被面、手帕等。这些嫁妆,不仅是她们身份和手艺的象征,更是她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用刺绣来装饰家居,使生活更加温馨美好。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刺绣逐渐取代了手工刺绣。机器刺绣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大量生产各种刺绣产品。然而,机器刺绣的作品虽然精美,但却缺少了手工刺绣那种独特的韵味和温度。手工刺绣中,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绣女们的情感和心血,是机器无法复制的。如今,在镇坪,会刺绣的年轻女子越来越少。上新街一家专门经营十字绣的店子以前生意非常火爆,店主是一位美女,刺绣手艺很棒,现在也改成了童装店,许多传统的刺绣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为了保护和传承这门古老的手艺,一些地方开始采取措施,举办刺绣培训班,邀请老艺人传授技艺,鼓励年轻人学习刺绣。同时,也有一些刺绣艺人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刺绣作品,使这门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T7t安康新闻网

制陶:泥土的蜕变T7t安康新闻网

在镇坪的历史上,制陶曾经是一项重要的产业。镇坪的陶土资源丰富,为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制陶的过程繁琐而复杂,需要经过选土、炼泥、制坯、装饰、烧制等多个环节。 选土是制陶的第一步,陶工们会选择质地细腻、黏性适中的陶土。这些陶土通常取自河边、山脚等特定的地方。选好的陶土要经过晾晒、粉碎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然后,将处理好的陶土放入水缸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水变软。接下来是炼泥,陶工们将浸泡好的陶土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用脚反复踩踏,使陶土更加均匀细腻,增强其黏性。经过长时间的踩踏,陶土变得如同面团一般柔软有韧性,此时的陶土才算是炼好了。制坯是制陶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陶工们根据需要制作的陶器形状,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坯。常见的制坯方法有手工捏制、泥条盘筑、拉坯等。手工捏制适用于制作一些小型、形状简单的陶器,如小陶罐、陶碗等。陶工们用双手将陶土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虽然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陶器可能不太规整,但充满了质朴的美感。泥条盘筑法则是将陶土搓成细长的泥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绕起来,形成陶器的形状。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复杂的陶器,如大型的陶缸、陶瓮等。拉坯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制坯方法,需要借助专门的拉坯机。陶工们将一块炼好的陶土放在拉坯机的转盘上,通过转动转盘和双手的配合,将陶土拉成各种形状的坯体。拉坯制作出来的陶器形状规整,表面光滑,是制作精美陶器的常用方法。坯体制作好后,还需要进行装饰。陶工们会根据自己的创意和喜好,在坯体表面刻画出各种图案和花纹。有的用刻刀刻出简单的几何图形,有的则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植物形象。除了雕刻,陶工们还会在坯体表面涂上各种颜色的釉料,使陶器更加美观。釉料的种类繁多,有青釉、白釉、黑釉、红釉等,不同的釉料在烧制后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光泽。最后是烧制,这是决定陶器成败的关键一步。陶工们将装饰好的坯体放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的温度和时间要严格控制,温度过低,陶器烧不熟,质地松软;温度过高,陶器则会变形甚至破裂。在烧制过程中,陶工们要时刻观察窑内的火候和陶器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经过几天几夜的烧制,当窑内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后,一件件精美的陶器便诞生了。T7t安康新闻网

在过去,镇坪的陶器不仅在本地售卖,还销往周边地区。陶制的水缸、陶瓮、陶罐等,是农村家庭储存粮食、水和腌制咸菜的必备容器。陶制的碗、盘、壶等餐具,也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随着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瓷器的兴起,传统的陶器逐渐失去了市场。许多陶窑被迫关闭,陶工们纷纷转行。如今,在镇坪,除了还有两家建筑用的烧砖厂,坚持制陶的人已经寥寥无几。T7t安康新闻网

那些消逝的老手艺,是镇坪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镇坪的发展变迁,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虽然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这些老手艺逐渐走向衰落,但它们所蕴含的智慧和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老手艺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新的发展机遇,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T7t安康新闻网

 T7t安康新闻网

责编:王慧芳|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