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文旅 > 文化安康
留在记忆里的赶场
2024-11-22  来源:本站原创

□ 成忠旭FxZ安康新闻网

从旬阳市城区向北出发,沿旬河逆流而上,40公里处有一个小镇叫赵湾。FxZ安康新闻网

在这里,有一个延续至今的传统习俗——赶场。赶场是农村人的生活习惯,早期因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农村住户零散,故每月逢阴历三、六、九的日子,被称之为“赶场日”,对很多忙于农务的家庭来说,“赶场日”安排得刚刚好,村民可以在街上卖掉自家多余的农作物,或者补差价换取所需物品。FxZ安康新闻网

从我记事时,赵湾就是外镇人和货物的聚集地,尤其是年前的几个“场”,大清早,隔壁麻坪镇枫树村的村民从我家门前路过,汇聚到街上。有的背上背着背篓,有的肩上担着扁担,有的手里提着笼子,来来往往,街上已经达到了人挤人的场面。即使如此,在热情的商贩大声吆喝下,村民挑选着自己中意的商品,好一派热闹繁忙景象。FxZ安康新闻网

在那个年代,背篓是赶场人的标配,它承载着收获,卖东西的满载而去,买东西的满载而归。我至今清晰地记得,老家邻居爷爷,一年四季每个“场”他都会背上一背篓蔬菜,拿去街上售卖,回来时背篓又是满满当当的货物。除了装货物,背篓更是村民的带娃神器,有的小孩走着走着就走不动了,父母就将孩子装进背篓里背上。FxZ安康新闻网

FxZ安康新闻网

赵湾街道赶场景象FxZ安康新闻网

在“场”上,遇到熟人了,大家都会用“你也来赶场了?”“你今天买点啥?”等同样的口头语打招呼。熟人们你来我往,不是在同一个摊点相遇,就是在银行门口排队存取钱时撞见。有的亲戚朋友一年到头也就可能在这个“场”里见一次面,互相问候一番,聊聊家常。FxZ安康新闻网

赶场也是我们小孩最期盼的日子,因为可以去街上挑选玩具枪、玩具车等等,总之不可能空手而归。每次遇到“赶场日”,我都要头一天晚上给父母说好,带我一起去,不然第二天他们就自己去了。到了街上,我喜欢这儿看看,那儿转转,看到有节目表演时,钻进人群,愣在原地观看半天也不走,害得父母街上街下到处找我。而且我属于“不长眼” 的人,总是左蹿一下,右蹦一下,一个不留神就撞到别人怀里去了。FxZ安康新闻网

赶场时,我们小孩不仅要玩得好,还要帮助父母挑选对联。那个时候对联虽说简单,但字体以楷书、行书、隶书为主,父母有许多字不认识,也分不清上下联,就根据自家门高选好尺寸和字数,我们则大声地把对联朗读出来,供父母选择,再按照横批书写方向,确定上下联。FxZ安康新闻网

时至今日,赵湾镇本土开店卖货的人越来越多,物品种类也随之增多,还专门搭建了一个蔬菜肉食集中交易区,一方面是方便本地菜农有一个销售蔬菜、肉食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持主街道环境干净整洁,却唯独少了昔日赶场的热闹氛围。FxZ安康新闻网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村里的人也越来越有钱了,每到农历年前,有的人在旬阳市城区采购货物带回家,有的人则觉得“赶场日”人多太拥挤,选择其他时间到街上挑选货物,且外地聚集赵湾街赶场的人和货物越来越少,因此“场”上的人寥寥无几。FxZ安康新闻网

如今,在赵湾这个小镇,赶场正逐渐被互联网替代,原来“场”上的剃头师傅、铁制农具、现炸麻花小摊等等,都在渐渐消逝,却又深深地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FxZ安康新闻网

 FxZ安康新闻网

 FxZ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孙妙鸿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