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3月影市最大的黑马,竟是一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截至昨日,该片上映12天,票房超8.2亿元。哪怕是上周末上映的两大获奖片《波西米亚狂想曲》《地久天长》,排片量也被它远远甩在身后。
但随着排片量不断上升,《悲伤》的豆瓣评分却一路下跌,目前只有4.8分。与此同时,抖音APP、朋友圈等社交媒体里,却时不时看到“备足了一整包抽纸去看”“看完了我还坐在那哭”的观影体验。
为何这部故事狗血、评价平平的“哭片”能有这样的票房?昨日,钱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一段抖音视频
助力《悲伤》刷屏
《悲伤》3月14日上映,首日票房1912万元,仅次于当天的《惊奇队长》,到第二天它就将《惊奇队长》远远甩开。截至昨日,它已连续11天成为日票房冠军。
记者注意到,上映之前,《悲伤》并未有大规模营销,但在首周末开始“引爆”,关于“悲伤”的话题频频刷屏,迅速发酵为一部“现象级话题”电影。
3月19日,抖音APP里出现一幕:青岛某中年女性带女儿看《悲伤》,忘吃高血压药,散场后竟然起不来了,女儿紧急拨打“120”。救护车赶到后,这位妈妈已经清醒,保险起见,医护人员还是将其抬上担架送到医院检查。这一幕,通过抖音APP的发酵,迅速冲上微博热搜,也让不少人质疑它的真实性。
受《悲伤》刷屏影响,很多人的确会好奇,这电影真这么感人?但豆瓣评分又那么低,到底值不值得去看?就连记者身边都有不少女性朋友来问。
上周日,记者去杭州影院看了一场《悲伤》。电影讲述了一对高中时相继遭遇父母离世(或离开)的男女,相依为命,彼此爱恋,却始终没有表白。男主患有绝症,决定用剩余的时间,为女主找个可以托付一生的好男人……故事结局有个小反转。
记者发现,影厅坐了七八成,大多是女性,有结伴而来的,还有一个人看的,年龄从20岁到40多岁的都有。不少人一边看一边抹眼泪,影厅里时不时可以听到抽鼻子的声音。
话题引导下
大部分女生就想哭个过瘾
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线人士表示,《悲伤》上映初期在抖音APP上是做了好大一波营销的,比如主题曲的宣传,看电影要带纸巾等等,但效果并不明显。“让它真正成为热搜,主要还是靠‘自来水’的功劳。他们自发把看完电影后,有关爱情的感悟发到网上,使得有关电影的话题不断发酵。”
在抖音APP上进行爱情片话题营销的,之前成功的有《前任3》《后来的我们》,当然失败的也有,比如《地球最后的夜晚》。
他认为《悲伤》的成功和《前任3》很相似:“电影的主流观众与抖音用户,可以说高度一致,这确实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看过该片的观众。30岁的陈芳婕说,虽然故事狗血,但两位演员表演还算投入,加上煽情氛围的营造,“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会为爱情付出生命的”,所以她愿意来影院“受虐”,哭一哭。
“生活太现实,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梦,在这里暂时享受一下完美的爱情。”她坦然说。
而一位从业快10年的电影编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对于能够触及到她们情感深处的电影,一直有相当高的渴求度,这也是一种市场需要。
比如,《前任3》中的爱情,似乎就发生在身边,很接地气;而《悲伤》这样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事,则代表了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在中国女性越来越懂得“对自己好一点”,越来越愿意为满足“悦已”而花钱时,挑一部“情感爽片”来满足一下,也变得顺理成章。
也有电影市场人士表示,3月本就是影市淡季,同期的文艺片又体量有限,一部爱情片顺势补档,火爆也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