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锐萍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省委将我市确定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点市,于安康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3月3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将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先行先试。
一、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1、稳定粮食生产是基础。我市虽然不是粮食主产地区,但粮食生产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抛弃责任。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耕地红线既要保数量,也要保质量。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2、发展优势产业是重点。集中资源、握紧拳头、持续用力,集中力量抓好生猪、富硒茶、魔芋、核桃、现代渔业、山林经济;要择优扶强,培育几个顶天立地的行业龙头;重视搞好流通,注重品牌打造,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将现代商业运作的理念渗透进去,研究市场、瞄准市场、开拓市场,构建灵活、快速、机动、覆盖面广的销售网络体系,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开发,开展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经营,提升市场化营销水平。
3、现代农业园区是抓手。走“市场化运作、商品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路子,依托品种、技术、服务等优势,吸引更多农户和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输出、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园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使园区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商品化率达到90%以上,使农业园区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
4、生态富硒是特色。有机、绿色、生态、富硒是安康的特色和优势,重点是要在“改、退、转、治、保”五个字上下功夫,而非简单地贴上富硒的标签。
5、水利和科技是支撑。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抓好汉江综合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水源工程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病险水库治理、丹治二期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注重渠道、管网配套建设,提高灌溉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不仅要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还要解决科技与市场“两张皮”的问题,切实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是现代化、城市化的根基,是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既要有山水之美、田园之美,也要成就农民生活之美。
1、抓好“物的新农村”。“物的新农村”是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改善。要以水电路网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重点镇、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促进村庄布局优化、农村人口集聚。
2、抓好“人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就是要让农村群众过上体面、便捷、健康文明的生活。要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在义务教育学校改造、提高基本医疗保障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加大投入,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统筹推进乡村公交、广播电视、电话宽带等建设,让广大农民生活更加便捷。
三、做好农村改革试点工作
1、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按照稳定政策、规范管理、民主协商、确权赋能的要求,按期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围绕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2、创新“三农”资金保障机制。结合我市实践经验,力争总结提炼形成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有效办法和长效机制。同时,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推广平利土地承包经营权、宁陕集体林权、石泉农户房屋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扶持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发展。
3、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做优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4、稳步推进镇村综合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优化镇村机构设置,完善镇村工作运行机制,提高镇村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