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紫沁
风筝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着青云直上,若想风筝飞得高、飞得稳,关键在于骨架、筝线和风向三要素。我们应从风筝身上汲取智慧,既要搭好扎牢基础骨架,又要有筝线的束缚,更要勇乘时代之春风,方能扶摇直上飞九霄。
搭架填骨,练就过硬本领。扎好骨架是风筝能够起飞的关键,正如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宽肩膀,也要有铁肩膀,要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戴镜上船”的“85”后载荷专家桂海潮,20年不忘初心,忘我深耕,最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足见修炼看家本领的重要性。党员干部既要学习浩如烟海的理论知识,积攒“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气,也要善于“从无字句处读书”,在实践中明方法、悟真知,锤炼看家本领。
紧抓筝线,守好为民初心。党的二十大代表路生梅在《榜样7》专题节目中说:“我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只要病人一拉线,就会回到他们身边。”风筝无论飞得多高,都要有线的牵引。党的事业发展从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党员干部需要紧抓的“筝线”就是群众路线。要牢记嘱托,以“向下”之姿践行“人民至上”之旨,坚持用“铁脚板”走基层,用“笨功夫”敲家门,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为民办实事中把好“人民需要”风筝线。
恰乘春风,勇于担当作为。古人云“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放飞风筝要在风起时乘风而上,顺势而为。作为新时代干部,无论是责任所驱,还是使命所唤,都应乘新时代“春风”,争做担当作为“排头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要秉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拿出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做好知重负责的勤务员、攻坚克难的攀登者、谋事成事的实干家,彰显新时代“后浪”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