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从2012年倡导“就地城镇化”模式,力图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这一模式符合国家当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引导中西部人口“就近城镇化”。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也提出“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把小城镇建设好,大力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使农村人口不离乡土就能享受城市生活,是最现实的选择”。安康的探索完全符合中省精神,坚定了我们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信心。
我市做出这样的决策,主要是尊重了客观实际和大多数农民的意愿。由于全市常年在外打工的人数超过60万,绝大多数人每年仍是候鸟似的迁移,失去劳动能力后仍然要回到家乡定居。在对我市承接东南沿海转移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调研时发现,80%以上员工选择在本地工作就是因为有“亲情和归属感”,出于照顾家庭成员的需要回到老家就业,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就地就业机会来解决“三留守”问题。必须强调,我市提出的“就地城镇化”,并不排斥教育移民,鼓励更多的安康儿女走出大山、融入城市,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但依照现有的人才构成状况和培养周期,10年以后,才有可能形成一定人口规模的异地教育移民。所以当前更重要的是立足当下,在就地城镇化方面下真功、求实效。我们实行“移民搬迁进社区、土地流转建园区、农民就地变工人”的综合承载方式,有计划、按步骤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是以经济自生、家庭和谐引领的城镇化,是真正的“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