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算、定了干”,“勇负责、敢担当、抓落实”,“争当主攻手、不当二传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贯穿了2014年政府工作的全过程。语言化为行动,实干落地扎根,凝聚的是信心和力量,收获的是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2月8日,市长徐启方在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从中可以解读到实干换来的收获。
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盘点过去一年的工作,数据最有说服力。
2014年,全市经济增速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二产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全省第一,生产总值、一产、工业增速全省第二,投资增速全省第四,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生产总值:增长11.7%(全省增长9.7%),增速全省第二。
财政收入:总收入增长13.3%,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高出全省2个和1.2个百分点。
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高出全省7.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26.9%,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20亿元,增长23%。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8.3%,高出全省7个百分点。
商贸零售: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5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
金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和23.8%,存贷比53.6%,居陕南第一位。
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比全省平均降幅高出1.2个百分点。
民生投入:完成民生支出165亿元,同比增长36.4%。
一连串的数字,是一份用实干写就的答卷。在宏观环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这样的答卷,实属难得,值得点赞。
改革发展亮点纷呈
项目推进有力。天贸物流城、金属镍、钒氮合金、帝奥电梯等产业项目,安平高速、阳安铁路复线、西成客专(宁陕段)、石紫岚(G541)、平镇公路、东郊变电站等基础项目,汉江综合整治、引汉济渭、重点防洪工程、水保流域和瀛湖湖泊治理等生态项目扎实推进。安康新机场可研通过批复,高客站、紫阳和白河3座汉江大桥、330千伏变电站等建成。
循环产业壮大。“三区两园” 和“飞地经济”园区成为经济重要增长极。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2户,非公有制经济占比52.9%。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院地合作深入推进,生猪、茶叶、魔芋、核桃和山林经济提质增效。生态旅游发展水平提升,与陕文投合作完成瀛湖旅游产业基地规划和公司组建;全市新增国家4A级景区2个,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和22%。
城镇化步伐加快。集中精力解决中心城市18类67个难点问题,完成市政投资37亿元。龙舟文化园、江滩公园、东坝防洪、永安门、滨江大道三期、安运司和供销车站搬迁、一桥加固及交通组织、3座人行天桥建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综合评审,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实施城区“五校北迁”和12所学校改扩建。更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14辆、出租车130辆。加快月河川道城镇带、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以及县城、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避灾扶贫搬迁2.2万户8.36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2.25万套。农村居民进城入镇8.7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42.8%。
重点改革深化。取消下放行政审批200项,建成市级政务中心。全年新增企业近3000户,同比增长77.6%。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城镇社区管理、公安国土体制改革等取得实效。以农村土地、农村金融制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财政金融创新有力拉动了社会资本向要素市场聚集,财信担保能力达到76亿元。
民生持续改善。集中办好“十件实事”。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社会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教育投资7.3亿元,提前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期)建成。卫生投资2.7亿元,新建或改扩建县级医疗服务机构7个、镇卫生院69个、村卫生室640所。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实施十项治理行动,造林绿化66.3万亩。10项科技成果获省政府表彰。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博物馆、西城阁、高新儿童乐园一期建成。完成体育健身工程277个。专项扶贫投入27亿元,10.56万贫困人口脱贫。建成4所区域敬老院、8个县区老年公寓、2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个农村幸福院。创新社会治理,公众安全感全省第二。
此外,依法行政创建为全省示范市;公安、精准扶贫、避灾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创新、审计全覆盖等多项工作受到上级肯定。
这些精彩片段的背后,是事不避难的实干定力,更是对全市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成绩来之不易,实干弥足珍贵。而这,也为新的一年砥砺前行、再谱新篇奠定了坚实基础。 谢 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