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4日我市首届马拉松比赛成功举行,对于本报来说,也是一次成功的报道。平媒和新媒联手行动,使赛事报道呈现多种元素、多种形态,事实上也产生了多种反响力。新闻网的同仁们,运用了现有的手段,在做好事后报道的同时,现场即时报道也很给力。对安康新闻网的同志要给予格外表扬。
对新闻事件保持必要的敏感,是新闻人的基本功,但在这方面,党报特别是地方党报的同仁,由于体制之弊,可能新闻自觉力要稍差一些,这是我们的短板。通过这次的马赛报道,检验了我们队伍,说明大家的专业精神不是天生没有,是缺乏激发,我们可以像市场化媒体那样,把新闻事件表现很精彩,我们也能够有自己对事件的独特理解。
这次的马赛报道是全方位的,因此它更具丰富性。这样的事件每年虽然不多,但我们抓住了就能出彩,比如每年的“两会”报道,就应当进一步丰富化,贴近化。这次马赛报道也说明事前策划的重要性,各个部门事前都有想法,实际就形成了预案,这使我们的报道层次分明。
看似平常的新闻事件,怎样报道得热气腾腾,有质感?这次马赛报道中,记者张婧的《安康:马拉松三问》是一篇出彩的报道,它实际上已不是传统意味上的现场报道,它的视野很开阔,有纵深感,在神思域外的同时,思绪与观察又时时回到现场,文字与思路都做到了游刃有余。其现场情况、现场中人物情绪、赛事本身的重大意义,都是在水到渠成中形成的,毫无生涩感,体现了较高的新闻专业水准。
记者永远都要有一颗善于观察、感知、敏感之心,这种感观引发的记者思绪,再通过作家那样细腻的笔法表现出来,这正是现代记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报道,常常显得粗糙,单一,扁平,信息不多,加上语言文字不讲究,表现力差,就是因为对于新闻事件、对象观察不够。记者张婧的这篇报道中,有不少细节性的描写,这体现了对于典型性的把握。大家要向张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