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锐萍 魏涛 通讯员 胡子新
金秋的阳光,明媚、温暖。
汉滨区关庙镇徐岭村支部院子里,44名贫困户喜上眉,就在刚刚召开的脱贫攻坚首批产业发展奖补兑现大会上,他们分别领取了1000至2000元不等的奖补金,成为汉滨区首批领到奖补的脱贫户。
作为主动“摘帽”的村民之一,徐越说:政府的帮扶,让我越过了脱贫线,并过上了舒坦的日子,再带着“贫困户”的帽子,自己都感觉丑的慌。
据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关庙镇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使贫困户从原来的“要我脱贫”向现在的“我要脱贫”转变,“脱贫光荣”理念慢慢深植人心。自今年8月12日“奖补政策”出台后,仅1个月时间,仅徐岭村60户贫困户中,就有42户贫困户主动申请脱贫“摘帽”。
授之以渔 增强自身“造血”
位于汉滨区东大门的关庙镇共有22个自然村,一个中心社区,其中9个村被定为贫困村。今年皂树、徐岭两村能否如期脱贫,关系着2017年老龙、唐淌,2018年包湾、汪垭,2019年大垭、桥河、杨寨这7个贫困村的如期脱贫。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针对部分贫困户想多享受优惠政策而不想脱贫、藏富不露富、依赖政府扶持生怕被“摘帽”的情况,关庙镇镇政府在入户宣传“脱贫不脱钩”政策的同时,在大量调查、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出台了《关庙镇2016年度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试行)》。
“这次奖补金我准备再买一些鸡苗,争取年前出笼一批。土鸡销路好,年初村脱贫合作社扶持的鸡苗,端午、中秋全卖了,还卖了个好价钱。”徐越边说边麻利地在产业脱贫奖补核实表上签了字。
家住徐岭村的徐越,1996年患僵直性脊椎炎,治病多年欠了许多外债不说,身体落下的残疾还影响了之后的就业。“之前只能在家闲着,越闲越穷,越穷越慌!”经过镇上干部入户走访调查,精准识别,因户施策,现如今,徐越在镇上专门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专干一个月工资1500元左右,仅这一项年收入5口之家就越过了人均3015元的贫困线。再加养土鸡、土地流转、惠农补助,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徐越之所以主动“摘帽”,拿他的话说:越过“脱贫线”,后续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怕!在政府的帮扶下,过上如今这舒坦的日子,生活有奔头,再带着“贫困户”的帽子,自己都感觉丑的慌。
扶贫,扶出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转变的是思想。关庙镇皂树村王富怀本来家里殷实。然而去年他和老伴儿先后生病,因病致贫。考虑到王富怀有卖羊肉泡的手艺,镇政府领导和村干部从老君信用社帮忙贴息贷款5万元,在离他家不远的东站沈家岭市场开了一家羊肉泡馍馆。
9月1日开业,初步估算每个月毛收入有八九千块,这在一年前,王富怀不敢想。但是王富怀现在想的不止是脱贫,还有脱贫后怎么带动更多的人致富。“政府助我脱贫致富,我少赚点也要为脱贫攻坚出点力。店里生意不错,我和老伴儿雇了两个人帮忙,秋冬是泡馍生意旺季,准备再雇两个。”
采访中得知,像王富怀这样,在政府政策激励和人文关怀下,愿意主动给力,积极脱贫后并主动将他人“拉一把”的人越来越多。
村民主动“摘帽”有信心,开心;徐岭村支书徐建明对本村儿如期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充满信心。“上级党委政府安排这个奖补培训会,是一场及时雨。不养懒汉,让勤劳致富的人能得到奖励,这将在全村掀起一股热潮。下一步,我们徐岭村准备在畜牧产业方面来大力推进,让贫困户不但今年能脱的了贫,明年能够稳得住,而且如期奔小康。”
找准“穷根” 开好“药方” 靶向治疗
“村子要想发展好,选准产业格外重要。”四年攻坚摘帽,关庙镇桥河村地理条件差,没有产业支撑,2019年“贫困帽子”很难摘。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支书李德恩对全村的贫困现状有很深的认知。
精准脱贫,找准“穷根”,才能开好“药方”,靶向治疗。关庙镇党委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后,结合桥河村致贫原因,因地制宜规划了2000亩的核桃和拐枣产业园区。
于是,桥河村相比徐岭村紧邻城区可以大量就近劳务输出增收劣势,因荒山荒坡面积大、宜林范围广,可发展生态林果产业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
桥河村3组村民左贵群家有7亩坡地,在镇上包联干部和李德恩到家说明镇上将统一规划建2000核桃园区的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广种薄收,风调雨顺,还能糊个口,天旱了就白劳神了,籽种还报销了。种庄稼效益不高,根本翻不了身,解决不了、也改变不了贫困的面貌。”
古稀之年的左贵群虽没有多少文化却是睿智的,他对三代人生活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自己这一辈子靠天吃饭,把儿女拉扯大已经非常艰难。如今,这7亩荒坡地,经政府统一规划,一倒腾能变成了金山、银山,成为“摇钱树”,不再靠天吃饭,孙儿孙女上大学的费用也将不成问题。
左贵群说,脱贫致富是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实现梦想离不开国家帮助,但还要自己还努力。园区建设好后,会加强管理精心耕作,争取早日取得效益,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据了解,关庙镇今年下半年将在桥河、老龙和大垭3个贫困村规划新建林果园4500亩,补植补栽林果园500亩,共5000亩,其中核桃建园4000亩、拐枣建园1000亩。2016年规划建园面积是2015年的一倍,全部分布在后续脱贫的贫困村,共规划建园涉及的贫困户达300余户1200余人,建园面积达1500余亩,为贫困村发展绿色产业、享受生态补偿政策和越线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桥河、老龙 、唐淌、大垭、杨寨、包湾等贫困村为中心,加快适林土地流转,实行一架梁、一条沟、一面坡的规划建设,形成版块规模。按照镇上“十三五”产业脱贫规划,在全镇已建成的2.2万亩优质林果基地的基础上,新的产业脱贫林果建园建设正在扎实有序推进。
扶贫离不开“扶”,而最根本的仍然是发展。关庙镇镇长胡子新说,精准扶贫重在“准”字,找准扶贫与产业的结合点;还要看一个“恒”字,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增收的路子,干群互信增强,贫困户就不怕“摘帽”。
打好“组合拳” 敲开致富门
职业教育是离农村贫困人口距离最近、最能带来直接收入提升的教育类型。往往一人就业,可以全家脱贫。
考虑到徐岭村在城区近郊,交通条件便利,9月23日“奖补兑现大会”现场,关庙镇政府还专门请来了安康华联培训学校的老师现场辅导。
“原则上培训年龄在18至50周岁,但只要你们想培训,超年龄几岁学校也接收。我们不光培训,还联系就业,年轻力壮的如果想外出务工,培训学校还可以联系工厂,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不低于3000元。年龄稍大的妇女培训期满,顺利结业的我们可以联系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保洁,虽然比外出务工的工资低一点,但是可以就近顾家嘛”校长张勇一席话,下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安康华联培训学校2010年批准成立,培训了很多批学员,但这次是专门围绕关庙镇脱贫攻坚,针对该镇贫困户的发展愿望,对蔬菜、畜禽养殖、农家乐和林果种植及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进行免费技术培训。
当天,关庙镇首个“双基联动”工作站在徐岭村正式挂牌。“帽子一摘,钱没了”的问题,不但不会出现,资金扶持反而增多。
据了解,“双基联动”工作站是以基层党组织和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为依托,对“金融便民服务站”服务升级,将基层党组织的信息、组织、行政资源优势与银行基层网点的资金、技术和风险管理优势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双方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实现“双基双赢”,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新模式。
关庙镇老君信用社主任王小忆说,通过基层信用社与基层党组织的深入合作,着力解决基层涉农金融机构和农村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达到优化信用环境,增加涉农信贷投放,提高金融扶贫精准度和力度,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
按照“双七”脱贫标准要求,除了贫困村七个标准有项目和各级解决外,脱贫户七个标准首当其冲是增收越线。这里面既有“支部+”的产业脱贫模式,也有干部作风和群众认可的问题。关庙镇成立了脱贫合作总社,在贫困村成立了分社,部分贫困村瞄准产城融合还成立了劳务公司、现代农业园区。为了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还推广了“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服务帮带、飞地寄养”的关庙“唐淌模式”。既有“支部+”模式与贫困户的无缝对接,又有帮扶干部的人文关怀和感情投入,“组合拳”使得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门路更广阔。
“职业教育培训不仅让贫困户‘摘帽’摘得有底气,助其奔小康我们党委政府更有信心。”关庙镇党委书记罗煜一席话引起了记者的共鸣: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群众自己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目前大家争相“摘帽”说明我们工作方向是对的。我们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实,也要把后续工作统筹安排。既要发挥领导干部的指导帮扶作用,也要提升贫困户的自我脱贫意识,使外因通过内因发挥最大效能,促使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有效、良性推进。
日前,汉滨区委托陕西省社科院为全区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合作单位,初步评估首站就选在了关庙镇。评估组在关庙镇2016年脱贫的皂树村、徐岭村两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初验评估工作,这也预示着冲刺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