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璩 勇 通讯员 谭海波 李 兵
11月24日,在宁陕县首批生态公益林预收益质押贷款发放仪式上,皇冠镇兴隆村吴世友与宁陕县农商银行签订了公益林预收益质押贷款协议,现场从农商银行贷到100万元。“有了这100万元贷款,我们实现脱贫奔小康更有信心了。”
宁陕是林业资源大县。尽管处处绿水青山,但是过去老百姓是看得见绿水青山,找不着金山银山;都说森林山林是绿色银行,但是过去投入是无底洞,效益是天上月亮,晓得有,就是拿不到手。
怎样把山上的金银拿到手,怎样把绿色银行的钱给老百姓用起来?宁陕县积极探索尝试,并用他们鲜活的实践,充分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道理。作为全国22个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陕西省第一个生态脱贫试点县的宁陕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将深化林业改革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强化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旅游,进一步激活了山林“活力”,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抚育:做成富民大产业
宁陕森林覆盖率90.2%,全县林地面积498万亩,其中集体林地306万亩,农民人均林地达50亩。但是一方面,林木整体质量不高,品种结构单一,提高生态保护区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良山林,另外一方面,宁陕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仍有中贫困人口5113户13458人,这些人要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绕不开林业。
宁陕县依托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支持贫困人口增收。以镇村为单位,组建以贫困户为主体的种苗繁育、造林绿化、公益林管护、经济林经营的林业合作社。县政府每年筹措1000万元资金用于实施天保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重点区域造林绿化项目,在实施项目时政府优先采购合作社的产品服务、优先聘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收入。现已落实中幼林抚育项目资金100万元,林下经济项目资金100万元,落实核桃产业提质增效奖补资金515万元,三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可带动3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在养山育树的同时,该县突出贫困村贫困户,依托森林资源禀赋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组织模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重点发展干果、药菌、林下种养业、林产品深加工等特色林业产业,做大做强林下经济。目前,全县新建68个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0个县级以上林业产业园区、1个县域林业扶贫产业园区,培育400个以上有丰富林下种养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规模的产业大户,确保每个贫困村有2处以上的特色干果、林下种养、生态保护及利用等方面的示范点和5个以上的示范户。其中,龙王镇村民苏永前与朋友合伙投资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药用牡丹种植。采取“合作社+产业园+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并将产业收入的50%分给入股农民。吸收当地贫困户3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至10000元。
宁陕还积极创新,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扶持建立了评估融资、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社会化服务体系。运用互联网+搭建林业科技微信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全方位、全天候服务,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和实用技术水平。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深度合作,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进林权抵押贷款,鼓励广大林农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筹集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探索开展公益林预收益抵押融资,解决在发展产业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生态护林:走走转转就挣钱
“没想到巡山护林还能领工资,每年有7000元的固定收入,今后可以理直气壮地管护分给我的500亩林地了,而且还能通过党和政府的帮助,自己做一些产业。我已经开始养兔子了,争取用3年时间脱贫。”与镇政府签订了聘用合同并领取了聘书和“宁陕县生态护林员上岗证”后,31岁的梅子镇安坪村贫困户冯传兵看着手中的聘书高兴地说。
同样,经过宁陕首批生态护林员培训,51岁的陈良能成为宁陕首批生态护林员中一位。“我原先在外地打零工,因为腰椎不好,这两年回到老家,日子艰苦。有了这笔收入,再养点蚕,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宁陕县林业局局长卢益健告诉记者,生态护林员的任务主要是坚持常年巡山护林,每月巡山不少于22天,发现林区违章用火、森林火灾、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情况,要坚决制止,并及时上报。每人每年工资为7000元。考核实行动态考核,一年一聘,直至脱离贫困。到2018年,宁陕县将聘任810名生态护林员,人均管护面积500亩以上。目前,首批选聘的45名生态护林员已经上岗。
宁陕率先在全省探索贫困户转化生态护林员的扶贫路子,从2016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县管、镇聘、村用的原则,从4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吸纳有劳动能力的800名贫困群众担任森林管护员。在进一步强化306万亩森林管护和226.03万亩生态公益林日常监管的同时,使800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0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实现当年脱贫。这也意味着全县贫困户人均增收590余元。
该县还制定和完善宁陕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县财政每年筹措资金650万元,将65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提高到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兑付标准。从2016年起,采取省上定补、县上补差的办法,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80万元,将40个贫困村41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提高到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即从现行每亩3.75元提高到13元,贫困户人均增收180余元。加上40个贫困村的73.6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生态补偿,全县每年的国、省两级生态补偿涉及贫困户5113户、贫困人口13458人,每年户均补偿资金达到320元 。
生态旅游:背靠景区赚大钱
朝阳沟位于宁陕皇冠镇境内,平均海拔1150米,天然森林覆盖率高达92%。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吸引了西安海荣集团投巨资进行开发,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一个按照一条好路、三个板块、五大功能、八处景观的思路,围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生态景区已初具雏形。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小桥的倒影在微波里荡漾,连户路向村庄深处蜿蜒……美丽的风景让无数游客为之倾倒。
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陕县城的东北部,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森林的覆盖率为98﹪,是一处天然的森林氧吧。该公园原是上坝河国有林场,通过招商引资,由上坝河国有林场以林地入股,引进西安华鑫集团投资开发的旅游项目。10年来,宁陕先后引进了西安双龙公司、陕西久权公司、陕西银达集团等28家企业,投资建成朝阳沟村生态休闲度假区、秦岭峡谷漂流、汶水河漂流、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等系列差异互补的景区景点。
获得收益的并不首先是景区企业,他们投资大回收慢。首先见到好处的是当地群众。一方面是少数群众被安置在景区企业就业,更大收益是带动农家乐、农家旅馆第三产业的发展。
“以前我们家居住在沟里河对岸,住土墙房,交通不便,收入没也有来源,家里生活比较困难,”宁陕县皇冠镇朝阳社区村民廖凤琴说,西安海荣集团在朝阳沟投资开发生态旅游后,她家拿到了12万元景区建设征地和林地流转补偿款,搬到集镇住进了208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开起了家庭旅馆,现如今,年收入超过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政府更跟进引导,探索共富路径。在发展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宁陕县将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依托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了社区性开发的“皇冠模式”、股份制开发的“漫沟模式”和沟域经济的“蒿沟模式”。
广货街漫沟天成渔业专业合作社,由当地农户以山林资源投资入股,按股分红,带动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108户,其中贫困户56户,注册资金68万余元。开园以来,年接待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万元。“漫沟天成渔业专业合作社主要是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资源,以观光、垂钓、采摘为三大重点,”合作社理事长吴高华告诉记者。
政府还从长远发展出发,在推动森林旅游发展中,该县积极开展林地“三权分离”改革,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个人承包权不变,剥离经营权,加大林地经营权流转,在降低旅游公司流转林地的成本的同时,让贫困户以林业资产入股分红、融资收益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据介绍,该项工作已经在筒车湾旅游发展公司进行试点。
宁陕县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企业资本结合,联合开发旅游资源,带动贫困户发展。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发展家庭农庄、森林农家乐,从事三产服务业脱贫。建立农产品直供景区稳定渠道,帮助贫困户有效对接市场。出台鼓励企业解决贫困户就业政策,对贫困户开展就业培训指导,通过景区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力争每个景区解决贫困人口就业达到15%以上,以稳定就业促进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