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精准扶贫审计工作,助力精准扶贫的数据清洗、对象精准识别和政策精准落实,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市审计局运用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高精准扶贫审计的时效性、准确率和审计质量,充分展示了审计成果,收到了很好成效。一是建立大数据模型。通过学习国家相关精准扶贫政策,分析审计方案,制定出数据收集规划。在制定数据收集规划过程中认真研读国家有关扶贫政策文件、分析以往审计经验,并对国内审计同行应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借鉴、汲取,考虑到我市实际审计环境,制定出44项采集事项作为数据源,并对其中关键基础信息建立了24张标准表。二是规划数据采集。制定数据采集清单交付给各交叉审计组,并形成采集指南,指导审计组数据采集,限时上传收集的数据。严把数据采集规范,要求尽量提取系统底层原始数据,无底层数据,通过前端平台导出数据,尽量勾选全部事项,做到原始数据尽量全和细。三是收集整理数据。集中验证和规范数据,不断修补数据源,实行分类集中建库。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发现各区县同类数据登记十分混乱,没有统一标准,关键数据残缺。在数据验证和规范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不断修补数据源,以保证后续分析的精准性,因此在采集原始数据时一定尽量让被采集单位提供更多的采集字段,在其他采集事项缺项时可做互补对比数据。主要采取了以下步骤:1.建立精准扶贫基础数据库,导入全市地管户基本信息、全市城镇职工医疗参保人员信息、公安户籍信息、车辆信息、不动产信息;2.按县建立数据库命名“XX县精准扶贫数据”,用标准表生成脚本生成表结构,将各县收集上来的24个标准数据,导入该数据库中,在导入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再次验证和清理,重点对身份证位数校验,去掉无效字符;3.按照审计事项建立疑点生成视图,建立完成后,可复制各县使用,由于每个县的县情不同,部分视图语句还需做微调,以达到疑点生成准确。四是生成发放疑点。将验证好后的疑点结果生成XLS电子表格,通过审计专网协作平台打包加密发给各审计组,通过审计组反馈回来的信息再及时调整疑点生成脚本。
我局大数据采集分析已成为精准扶贫审计的先遣队和突击手,成功做法得到了省审计厅的高度认可,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甄别9条红线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