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杨迁伟 通讯员 陈伟)“盼了多少年了,这条盘山路可算修通了!我们每天都要来看看。”近日,恒口示范区恒口镇盘龙村的村民眼看着正在浇筑水泥路面的5公里的通村路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丁义慈,他可是我们的好工程师啊!”就是老百姓这句简简单单的话,让年近半百的丁义慈热泪盈眶……
老百姓口中的“好工程师”,就是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今年再度被评为汉滨区劳模的汉滨区交通局高级工程师丁义慈。丁义慈,这个名字在汉滨的百姓心里再熟悉不过。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有丁义慈。
地处秦巴山区的汉滨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望得到屋,走得人哭”。 丁义慈出生在汉滨农村,上中学时需要走很远的山路。为此,他常常偷着扒拖拉机,坑洼不平的道路本就十分危险,他多次被司机轰了下去,这种痛深深刻进丁义慈幼小的心灵,自此,在他的心里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哪天村里能通车该有多好。
中考时,丁义慈义无反顾地填报了陕西省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建设专业。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交通事业。他从技术员干起,到技术主管、助理工程师、公路管理站副站长、站长,直到高级工程师,无论什么时候,处在什么岗位,丁义慈总是冲在建设第一线,多少年如一日。脱贫攻坚,道路要先行,丁义慈当仁不让,又一次冲锋在前。
恒口、大同、五里是汉滨交通局包联的帮扶镇,三个镇面积大,村组多,扶贫路的修建任务相当重。听说要修路,村组干部和群众都争着抢着报申请,都说自家的地方迫切需要修路。为了让扶贫路真正地起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丁义慈带着技术员一个镇一个镇,一个村一个组的去实地查看,哪里需要修路,修什么样的标准,哪里不需要修路,他心里清清楚楚。“既不能修重复,还要修到物有所值,并且要做好一些群众的解释工作。”
“可能一条通村的硬化路对于大局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乡亲们来说却是天大的事,再难,我们也要积极争取上级补助,积极与政府联系,在通村水泥路的修建上最大限度地支持你们。”这是丁义慈对村民们的承诺。不仅“向下跑”,他还经常“向上跑”。恒大路的“四改三”过程一波三折,石梯大桥是汉滨区在汉江上架的第一座桥……说起争取项目,丁义慈如数家珍,跑项目、找资金、抓进度,县道、乡道、村道,每条道路都留下了丁义慈的汗水与足迹。
在任何一道工序开工前,他都要超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核,亲自把关,把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考虑其中。从总体工程筹划到各类资源的配置再到现场具体实施他都严格把关。他经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做到事前筹划,才能够防范于未然”。在排工期计划时,他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节点工期倒排计划,并把时间细化到天,责任落实到人。
质量第一是丁义慈始终不渝的理念和要求,他工作上精益求精,工程质量上严格把关。在各项工程施工中,他按照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把关,从测量到选料试验、施工等,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不合格的材料不进场,自检不合格的工程推倒重来,以科学的试验指导施工,争创出了一个个优质的工程。
他常说:“没有安全、质量的进度没有任何意义”。针对项目点多面广、安全隐患较大、质量监管难的特点,他采取划分区域、分片管理的办法,分兵把守,将管理重心下移,主要人员盯施工现场,靠前指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盯在现场。
大家都说,丁工平时说话少,穿得和民工差不多,但是施工单位还是尊敬他、害怕他。他说:“不需要说那么多,关键要用数据说话,如果出现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
为抓好公路建设进度和质量,丁义慈不知疲倦地穿梭在全区二十九个镇办各个通村公路的施工现场,在他的记事本上,每天的行程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条公路施工进度、存在问题以及整改通知书落实情况。
记得修沈坝镇枫树河两孔40米大桥,原施工技术员因疏忽大意,而改变了原桥长设计数据,使桥短修18厘米。当丁义慈接手施工管理后,他从各方面技术演算,决定必须坚持返工,否则,既影响桥的美观,又影响桥的使用寿命,同时又给施工队偷工减料的可乘之机。为了挽回损失,丁义慈硬是顶住并恢复了原设计,至今该桥使用安然无恙。
在修建小双溪桥过程中,在桥基础开挖浇筑时,施工方已按照要求开挖到设计标高,并拉来8车商砼准备浇筑,正好遇到工程指挥丁义慈检查到这里,他看到基坑底面松软尚未见到硬基时,迅速要求施工方变更方案,停止浇筑,继续向下开挖,从而保证了桥的建设质量。
有一次,有个乡镇为了争取项目指标,一味追求施工速度,这事被丁义慈知道后,当时就和镇书记“杠”上了,“必须按设计施工,保证质量,哪怕一天只打5米!”后来,还是丁义慈的这一“军”将赢了。
对待公路质量,丁义慈有他的“火眼金睛”——一看二量三检测。为了让通村硬化公路质量更有保障,他在所有公路硬化的村,组建由村干部、老党员和威信高的群众组成的质量监督员队伍。
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丁义慈共参与交通项目上百项,涉及投资50余亿元,个人亲自承担建设三十余项,累计投资10多亿元,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多少年来,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星期天、节假日,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曾一天跑过十个村,曾下乡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风餐野宿苦为乐,筑路架桥为人民,这是丁义慈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我这辈子与公路有缘,一转眼我修路也已三十多年了,能参与脱贫致富路的建设,我再辛苦也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