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家群) 旬阳县赵湾镇位于县城以北48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51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6093人。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典型的山区农业镇,主要产业以烟草、畜牧业为主。近几年来,为了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县慈善协会、老促会等职能部门的大力关怀指导下,共修建13座慈安便民桥,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了全员脱贫目标,托起了人民群众脱贫的致富之“梦”。
重民意、解民困,搭建便民“快车”。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交通越发达,经济发展后劲就越强大,区域经济活力就越强。由于该镇山大沟深、河沟密布的地形地貌特征所致,“桥”成了群众出行的一个重要通道。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就必须以修建便民桥为契机,发动各方力量,一座一座认真的建,真正把便民桥工程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工程”,做到正为老百姓谋利益。近几年来,该镇把解决群众“行路难、过河难、出行难”作为改善全镇贫困面貌、振兴镇域经济发展、全员实现脱贫的大事来抓,把实施“慈安便民桥”建设工程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务实之举,作为顺应群众期盼、改善群众出行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力求将慈安便民桥建设成促进农民增收的“致富桥”。在认真总结动员民间组织、社会力量捐资修建“慈安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县慈善协会、老促会和财政、交通等部门的扶持和指导,先后在全镇10个村建成了便民桥13座,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重决策、谋全局,科学规划到位。便民桥建设是为民办事、解决民忧、加快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要把便民桥建设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放心工程”,让便民桥成为党和人民群众感情的纽带,就必须严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该镇坚持“三不三优先”原则,即不在规划搬迁地选址,优先在移民安置点安排;不搞平均分配,优先在人口集中受益人多的地方安排;不在管理差的地方选址,优先在群众积极性高管理规范的地方安排,合理确定建设地点,着重解决群众出行难、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运输难的实出问题。严格按照“三个坚持”推进工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的原则,按照“一事一议”程序,在组织群众民主议事决策的基础上,确定修建事项。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强行摊派,不得形成新的债务。二是坚持建修结合、先急后缓的原则。结合镇村交通规划、移民搬迁规划方案,对于群众急需、受益人口多、移民搬迁安置点的便民桥,优先列入当年计划并及时申报项目。按照“确实需要、群众自愿、不增加农民负担、不造成新的欠账”的要求,把慈安便民桥建设规划到村组、落实到具体位置,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任务奠定基础。三是坚持统筹兼顾、联动推进的原则。将交通、财政、慈善、老促会等部门的修桥计划、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形成合力办大事,形成从计划上报下达、项目适时推进、工程质量监督、资金使用管理全过程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把慈安便民桥建设作为扶贫村的重点任务,主动支持慈安便民桥建设,使便民桥真正成为增进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致富桥”。
重质量、抓监管,打造优质品牌。便民桥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顺应民意的重要举措,更是镇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把此项工程办成人民群众满意工程,该镇不断强化管理,着力在提升质量上动脑筋。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管”机制,严把施工质量监管、施工单位准入和工程竣工验收三关,确保把这项民心工程建成优质工程和放心工程。成立了慈安便民桥建设质量专项督查组,由镇纪委牵头对全镇范围内的便民桥进行全面督查,并对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重点做好项目建设质量、相关资料管理等方面的督查,保障这项民生工程能够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民生工程的实惠。一是坚持落实监管机制。研究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长久有效、以村民为主题的筹资酬劳、建设管理、工程验收、后期养护办法,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运行,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把便民桥建设资金真正用足、用活、用好。二是严把工程质量关。镇上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现场勘察,优化选址,编制切实可行的建桥方案,严格按照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开展工作。坚持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桥梁建设的全过程,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监督制,严把施工队伍资质关、工程设计关、施工程序关、材料质量关、工程试验检测关和竣工验收关。三是加强工程技术管理。落实了建设、监理、施工三方责任,实行施工依据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检验检测标准统一,严格工程变更管理,对施工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建设、监理、施工三方技术人员现场勘察研究,确保工程技术达标。四是加强工程现场监管。定期召开便民桥工程调度会,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临工地检查,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施工单位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制,坚持谁修建、谁负责,确保把每一座桥梁建成“民心桥”“放心桥”“幸福桥”“致富桥”。
重实效、显活力,助推致富步伐。一座座便民桥的建成,让人民群众发家致富、限期脱贫致富成为了现实。一是便民桥助力出行难题。赵湾社区二组部分居民分布在高家沟两岸,一遇到下雨便很快涨水,造成对岸的二组居民和家住高东村村民出行难。便民桥的建成解决了32户136人的出行问题,带动了11户住房安置一事。二是便民桥助力实现产业致富梦。白杨坪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贫困人口多,自然环境恶劣,脱贫难度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桥”的问题。该镇党委、政府结合村情实际,修建慈安便民桥两座,有效带动了该村魔芋、拐枣等产业的发展。目前魔魔芋、拐枣、烟草等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0亩、200亩、450亩,让12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三是便民桥助力打造乡村旅游业。为建设“美丽乡村”华山示范村、打造华山农业观光休闲产业园区,该镇着力实现早动手、早安排,慈安便民桥的建成,形成了村级道路大循环,助推了该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步伐的加快,品牌效应蒸蒸日上,效果良好,人民群众乐在“致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