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培 黄维)在涧池镇仁河村二组,有一位依靠在土地上做文章、勤劳苦干的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叫沈兰根。今年承包了村集体土地种植杭白菊12.97亩,一举成为仁河村种植菊花面积最大群众,这为他早日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沈兰根居住的涧池镇仁河村是2017年全镇重点贫困村之一。位于涧池集镇以南6公里,属于重点贫困村,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47户1220人,版图面积6.9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702亩,其中:水田421亩,旱地281亩,林地3760亩。现全村有贫困户126户331人(五保户10户10人,低保户33户59人)。近几年来,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集体经济、产业建设等方面都落后于其他经济强村。
沈兰根是1969年4月出生的,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兄弟一人,家境贫寒,加之又是大集体时代,故只上了三年学就辍学在家。而且这三年学还是在远在紫阳县安溪乡东坪村的舅舅家上的。母亲于5年前去世,现家庭成员有爱人、一个初中毕业后在家的女儿和一个正在本镇初中上学的儿子。40来岁的沈兰根,第一印象是人很朴实、忠厚、勤奋。平常在家门口建筑工地上做临时工,爱人有时在附近的聚源实业有限公司菊花加工厂务工。听他说,他以前居住的是土木结构房子,几年前垮塌了,现在居住的土木结构房子是租住本村一群众的,现在已成危房。屋内的陈设也比较简陋,彩电、冰箱都是别人送他的,有一台电风扇是自己买的,常骑的是一辆踏板摩托车。
象这里许多土生土长的农民一样,以前地里种植的都是传统作物: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业下,经济效益不高,收入低,仅能解决温饱。家庭一直未能摆脱贫困,在全村是有名的贫困户。
如此贫困的现状并没有吓倒沈兰根。他下定决心改变贫困面貌,树立了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今年以来,县、镇、村各级加大了对仁河村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县财政局、总工会等单位帮扶该村,镇政府镇长、副镇长、党委委员、组织员挂联仁河村,10余名县镇村干部为帮扶工作队员,干部力量做到了全覆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贫困户产业增收,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与聚源公司多次协商,决定推行“党支部+农业园区+贫困户”模式,搞抗白菊规模化种植,发展高端农业。
在县镇村干部的动员下,他自愿承担12.97亩杭白菊种植。签订了杭白菊生产合同、菊花园安全生产责任书。按照合同中写明的事项,今年他在菊花产业中已投入劳务、肥料、种苗等费用2000余元。规模化种植下,在菊花压条、剪枝、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难题: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镇村干部、村扶贫工作队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在他的菊花地里,经常能见到干部的忙碌身影。专职驻村队员、县财政局干部,多次深入到他的菊花园里提供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操心最多、帮扶到位。
秋日正午的阳光仍然火辣辣地照着。走进他的菊花产业种植园,由于受今年严重干旱的影响,有的地块菊花长的稀疏。旱象解除后,菊花长势喜人。一眼望去,连片种植的十余亩菊花园,一派郁郁葱葱、充满生机、丰收在望的景象。如加强管理、及时采摘、及时销售,产出的富硒鲜花收入都归沈兰根所有,那时他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还养了10几只鸡,种了几分田水稻和玉米”,沈兰根说。在这次精准扶贫中,实施“八个一批”帮扶,对他实施了危房改造。政府补助2万元、提供无息贷款5万元,自筹一部分钱,通村水泥路边,他的100余平方米两层砖木结构楼房正在紧张建设中。两个月后,他将从危房中搬迁新居。
春天耕耘播种、秋天鲜花绽放。这位刚强的贫困户、不向命运屈服的汉子,依靠勤劳致富,走产业扶贫之路,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已经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他终将成为楷模,这为全村、全镇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树立了一面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