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迪 王朋)不幸的董传斌现在成了幸运儿,他很知足:“一家五口能安安心心地在五爱村住上这样好的大房子,像做梦一样。”
今年47岁的董传斌,家住石泉县池河镇五爱村,是五爱村建档立卡低保户,现在家中5人。71岁的老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妻子李群也患有言语和智力一级等多重残疾;6岁的儿子董鸿磊目前在五爱村小学就读一年级,女儿董源洁,出生不到半岁。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董传斌一个人身上。
家庭生活所迫,外出务工谋生。因为母亲和妻子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上上下下都要靠董传斌一个人。在2016年之前,董传斌出过市,跨过省,在西安做过小工,去新疆干过苦力;家中主要靠年老的母亲和邻居帮衬着,只要没有大病小痛的话,勉强可以维持。董传斌一个人经常是心挂两头,因为母亲和妻子又用不了电话,平时也只能靠给邻居打个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想到家人就发愁。
多重责任呼唤,被逼无奈回家。儿子董鸿磊到了上学的年龄了,为了尽好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照看儿子上学,尽好丈夫的责任照顾妻子的生活,更为了尽好作为儿子的责任孝顺好母亲,这时候董传斌只能选择回家。回家开始种些庄稼,在本地做些零工,由于现在的收入已经少了很多,再挣些钱回家修补一下房子的打算就成了泡影,一想到这事就发愁。
搭上扶贫快车,全家住上新房。董传斌引以为豪的“大房子”,位于池河镇五爱村三组,占地面积96.5平方米。董传斌原来家住土木结构房屋,经常都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尤其是今年雨季持续下了一个多月,董传斌又开始为了住房发愁。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这个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通过包户干部袁国政到户讲解政策、宣传和动员,袁国政说:“本打算对董传斌进行集中安置解决其安全住房问题,但是考虑到家中的妻子和老娘的实际情况,不适合集中安置,最后根据政策,协调解决进行就近分散安置。”董传斌就搭上了这辆扶贫快车,经过紧张的三个多月的施工,房屋已基本竣工,董传斌再也不用为了住房发愁了。
就业岗位扶贫,持续增收有望。了解到董传斌家的实际情况,今年7月份,根据陕西省就业扶贫相关政策,包户干部帮助董传斌申请到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护林员”,一年预计有7000元工资。
乡村能人帮扶,生活有了动力。通过帮扶干部袁国政介绍,董传斌跟随本村能人李海衣一起务工,李海衣在本地主要从事工程承包,通过对接后,李海衣愿意带着董传斌。“李海衣告诉我,跟他做小工,每天可以挣到110元钱,这样的话,只要有活干,一个月就可以挣到两千到三千块钱。”有钱挣了,再也不用愁了。
谈起如今的好日子,董传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满怀憧憬的说:“这些年我已经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生活更有希望了。我相信,只有努力,今后的日子会更好!”2016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局之年,2017年便是乘胜追击的一年,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在这美好的岁月里,在党的关怀下,董传斌的愁滋味“变味儿”了,变得越来越有味道了,这是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