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明的高度到服务的深度
——安康编委办公室“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创建纪实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薛同新 王安智)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度叫文明。
2017年12月13日,这是一个令安康市编委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都难以忘怀的美好日子。这一天,他们终于梦想成真: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西安召开,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
荣誉是踏实苦干的回馈。从2015年提出创建构想,到正式命名表彰,3年时间,一千多个日夜,安康机构编制人朝着昂扬向上的奋进坐标,不忘初心,挥洒汗水,一步一个脚印,用一点一滴的文明雨露精心浇灌,孕育出了美丽的文明之花。
高点定位,创建坐标昂扬向上
市编委办公室2010年6月单设独立办公,在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中,单位小、人员少、基础差、认知度低。面对重重困难,全办上下秉承“创先、创优、创新”工作理念,经历了打基础、强素质、优服务、做表率、树形象的艰苦实践,先后创建了市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之后高点定位,高处谋划,统一思想,凝聚力量。2015年初,再次提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这一更高目标。
3年来,市编委办公室虽然经历了主要领导变动、干部职工调整,但始终坚持创建目标不变、任务不变、措施不变、保障不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推动创建。
3年来,市编委办室务会始终牢牢把握文明创建的正确方向,坚持定期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规划和年度方案,做到领导有力;建立了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创建工作与机构编制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和干部考核评优指标,做到措施有力;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最大支持,做到保障有力。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形成了重点突出、分工明确、人人参与、紧密配合的良好创建局面。
紧抓“核心”,创建步稳行远
文明创建的主旨就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编委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纳入中心组学习、干部年度教育计划,在机关“五讲”活动中开辟文明创建专题讲堂,通过专家讲授、知识测试、讨论交流、撰写体会等方式,使干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结合“厚德陕西”道德实践活动,实施“六德”工程,举办道德讲堂17场次,广泛推荐宣传身边好人好事,设立机关干部善行义举榜,鼓励干部参加各类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让文明之风、道德之风吹进每一个机构编制人心中,并自觉转化到爱岗敬业的实践当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机关干部获得全省机构编制先进工作者、安康好市民、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级各类表彰奖励30余人次。
市编委办将文明意识的提升、文明观念的形成、文明习惯的养成融入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当中。春节为贫困群众送对联送温暖、元宵节为社区百姓送文艺送欢乐、清明烈士陵园扫墓缅怀先烈、中秋共赏传统诗词之美。“我们的节日”活动,主题明确,传承文化;牛蹄岭重温入党誓词、七一党建文艺汇演、八一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牢记党员宗旨,激发爱国情怀;举办全市机构编制系统首届运动会……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市编委办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志愿服务成为市编委办的一张名片,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组建了市编委办学雷锋志愿服务队,23名干部在安康志愿云注册,每一名党员在社区认领了志愿服务岗位。3年来,先后开展了保护汉江母亲河、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每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长超过30小时。
同步推进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3年来,为石泉县曾溪镇兴隆村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修建道路9公里、人畜饮水工程3处、码头1座、群众文化健身广场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45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指导建立了阳烽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全部57户贫困户入社成为股东,黄花菜、核桃、汉江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村民收入持续增加;大力培育新民风,规范开展道德评议,宣传脱贫致富典型事迹,重奖道德模范人物,激发了全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脱贫攻坚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改革创新,提升综合实力
市编委办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深化改革、强化保障”,不断推进机构编制改革、管理、法制化进程。
3年来,坚决落实中省重大改革部署,先后完成了全市党政群机构改革,实现了机构编制精简效能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精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16项,市县镇三级权责清单在全省率先统一上线公布,市级103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压缩至51项,“双随机一公开”实现全覆盖,部署开展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加快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政府职能持续转变;完成全市事业单位“三清两并一规范”改革,实施了事业单位分类,稳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履职评估考核、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配套改革。
主动服务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先后理顺了中心城区、高新区、瀛湖生态旅游区、恒口示范区管理体制,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充实“飞地经济”园区、脱贫攻坚、南水北调应急处置及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工作力量,主体功能区发展突破了瓶颈,高新区连续多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创建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引擎。
面对十八大后机构编制管理愈加严格的现实,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实践,村财监管体制改革、县区纪检监察“统派直管”,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整合、机构编制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编制池”管理模式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创出了经验,有效化解了编制管理严格与编制需求紧缺的矛盾。
《人民日报》、新华社《内部参考》、《安康日报》、《机构编制管理》、《公共管理研究》等媒体,多次刊发文章对我市机构编制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市编委办连续7年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位列优秀,2017年被评为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先进集体。
新时代要有新的精神面貌,新时代要有新的作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是市编委办在追赶超越道路上留下的一个耀眼印记。这是一块衡量单位综合发展的“金字招牌”,安康机构编制人筑梦成真,收获的不仅是荣誉,更让市编委办夯实了自身基础,提升了干部素质,建立了工作实绩,树立了单位形象。
这更是市编委办未来的新起点。市编委办全体干部职工将以继续秉承创先、创优、创新工作理念,牢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使命,扬帆起航,向着更高的目标昂首阔步、奋勇前行,努力在“放管服”改革上做文章,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中做表率,在推进机构编制改革创新中当尖兵,把“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