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胡红莉 曾旭)喜河镇围绕中心、立足实际,以“一村一站一服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模式,坚持把服务、解决广大群众在文化需求、道德素质提升及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扎实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多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和发展信心
“昨天我们讲了关于疫情防控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下我们当前最关心的惠农政策......”晨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代浩翻开桌子上的笔记本,开始为大家讲解起来,村民们围着院坝,津津有味地听着他的讲解。
“一周授一次课,每次农村4点左右吃完下午饭后就开始,大家基本都能准时到,学习成了我们村里的常态,大家都喜欢这样接地气的方式。”村文书王青山说道。农民夜校以扶责任、扶志向、扶产业、扶技术为目的,通过授课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喜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对脱贫攻坚的各项惠民政策进行了梳理汇编,捞出“干货”印成便携“口袋书”,按干部和群众需求人手一册,将该书作为夜校“教科书”,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学习和理解中省市县各项惠民政策。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新时代文明价值观
疫情防控期间,喜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各方资源,组织辖区实践所和各实践站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号召全镇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立足群众需求,结合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有序参与战疫志愿服务,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作用,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喜河境内涌现大批“红马甲”“红袖章”“党徽”志愿者,他们穿梭在喜河镇各村疫情防控监测点,对过往车辆和外出流入人员严格检查、登记,对走亲访友、串门拜年人员进行劝返,对务工返乡流动人员逐村逐户全面筛查,他们成为了串门劝导员、返乡排查员、体温检测员、防疫宣传员、隔离服务员、消杀保障员,坚守住安康“西大门”,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各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献爱心物资,镇卫生院免费派发预防流感中药汤剂,各村村医每日定期上门为村民测量体温,他们为抗疫做出巨大贡献,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加大科技服务,培养新型农民
“李子树的树形常采用自然开心形和双层疏散开心形。自然开心形的特点是通风透光,内膛和下部的枝组结实率高,寿命长,便于管理.......”县农业农村局外聘专家教授张新明从如何修剪到施肥方法再到嫁接方式一一作了详细讲解,这是继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组织的第三场技术培训工作。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喜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于早、着眼于快、站位于实,按照持疫情生产两手抓的思路,确定培训内容。按照农户需求邀请县农林科技局的专家以课堂交流、实地培训、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农业知识水平,抢抓生产时机,加大田间管理,奋力冲刺春耕生产,为培育有道德、讲奉献、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喜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村级活动室为依托,按照“年有计划、季有主题、月有重点、周有活动”的工作模式,形成“文明实践工作清单”和“信息数据库”。从疫情防控“志愿者”到田间地头“科普者”再到农民夜校“服务者”、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志愿服务大队到小队,变的是位置,不变的是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办农民夜校43场、宣讲党的理论38场、解读方针政策76场、简办红白喜事11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33场次,累计出动志愿者共19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1140小时,在开展的“抗疫情、献爱心”活动中捐款1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