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宗发 李清泉)“新民风,多宣扬,助力脱贫奔小康,扶贫扶志新思想,斩断穷根图自强……”年初以来,2019年白河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扶贫扶志“五项教育”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宣讲集中示范活动在城乡大地持续上演,上连“天线”下接“地气”、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形式,受到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
为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以来,白河县在“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百姓故事+现场互动”宣讲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平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拓展“理论+”活动内容、延伸“理论+”活动触角、丰富“理论+”活动载体,让党的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决胜全面小康、实施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动力。
“理论+” 让党的理论接地气
“贫困不可怕,只要有志气、有信心,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我们一定能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群众宣讲员柯昌全以自身经历,讲述了他从一个“二混子”转变成脱贫攻坚“自强标兵”的故事,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
身边人讲身边事,理论宣讲更接地气。在白河县,像柯昌全这样的“草根宣讲员”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白河城乡,用群众喜欢的“土话”现身说法,让群众消除了对宣传宣讲工作的距离感、陌生感和排斥感。
立足服务,贴近群众需求。白河县委宣传部从理论、政策、文化、科技、法律、卫生、扶贫等领域选拔专业人才,组建“水色白河”理论宣讲团,下辖领导干部、行业骨干、先进模范、扶贫先锋、大众文艺、基层群众6支宣讲队,组织动员他们自觉自发地策划开展群众宣讲,推动全县基层宣讲工作实现从“党政主导”到“自觉践行”。创新打造的“水色白河”理论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2018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探索推出的以“理论宣讲+文艺下乡+百姓故事+现场互动”为主的基层宣讲新模式获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竞赛一等奖。
“为了让宣讲通俗易懂,宣讲员尽量用朴素的乡土语言传递党的声音、宣传新民风和脱贫攻坚政策知识,让群众了解时事、掌握政策、获取技术。”白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鲁延福说。
在形式上,实行“配菜”和“点菜”双向互动,依托集中宣讲活动、院落会、百姓大舞台、“三下乡”等平台,以村组或脱贫攻坚工作团为单元精准送讲;内容上,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以“生、鲜、活”的群众语言,“短、小、微”的身边故事,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学得会。
“这种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很受群众的欢迎。”“水色白河”宣讲团成员、县文联副主席李克说,就以送书法下乡活动来说,现在的群众不拘泥书法的形式,而更加注重书写的内容,还自己“点”内容来写,真正实现了从“送餐”到“点餐”的转变。
“理论+” 服务群众零距离
“医生,我的眼睛一直睁不开,有两三年了,请你给我看看。”2月18日,在“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现场,家住白河县西营镇高桥村6组的胡助侠焦急地询问。
“要按时滴眼药水,注意眼部卫生,我给你开个方子,到那边免费取药。”按着医生的指导,胡助侠不仅不掏钱,而且在家门口都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让胡助侠们获益的不仅仅是健康医疗服务。白河县充分发挥“理论+”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聚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积极整合资源,将“三下乡”、扶贫扶志教育、扫黑除恶宣讲、劳务招聘等有机结合起来,将所有的县直部门充分发动起来,在开展理论宣讲的同时,各部门应需开展分众服务活动,有力推动了政策、文化、科技、卫生、法律服务等公共资源向农村流动,满足了广大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参与活动的成员单位负责人普遍认为,“理论+”将各部门的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改变了以往群众分散、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实现了既解物质之困,又送精神之需;既服务农民,又培养人才的效果。面对面、零距离的服务,也拉近了干群关系。“这种形式,让县直单位的工作人员走出了办公室,深入到基层,将政策、理论、技术、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不仅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让服务单位有参与感、群众有获得感。”团白河县委书记莫晓鸣深有感触地说道。
同时,更加注重把回应群众关切、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理论+”的切入点,努力做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县农业农村局把农机专家和籽种带到田间地头,既讲理论又实地指导操作,“听专家一讲,我种的天麻只种不收的症结立马就找出来了。”白河县城关镇中营村天麻种植户张绪建说道。
在实践中,白河县不断拓展“理论+”内容,围绕基层群众听得懂、能接受、可落实,坚持讲、送、演、扶、教等齐头并进,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真正受到启发教育,共享文化发展繁荣带来的丰硕成果,实现了文化搭台、政策唱戏,服务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
“理论+”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
新时代新征程。“水色白河”宣讲团的成员们并不只局限于讲好故事了,他们已经着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打竹板,响连天,春风拂面人心暖,精准扶贫捷报传……”3月9日,在白河县文化馆排练大厅,百姓宣讲员樊兴发正在排练他的音乐快板剧《扶贫之歌》,已经有单位邀请他在三天之后为村民们上台表演。
与樊兴发一起排练的,还有唐先喜,他既是县政协的干部,又是“水色白河”理论宣讲团成员,利用业余时间,他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扶贫趣事》,讲的是扶贫干部帮扶醉汉和单身妇女创业脱贫的故事,切合当前脱贫攻坚主题,已经在全县多个村进行巡演。
“这个小品是根据我自身的帮扶故事改编的,许多群众看了小品后,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不支持不理解的地方,都能在轻松的笑声中搞明白。”唐先喜说,今年是全县脱贫摘帽的关键之年,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群众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依托“水色白河”理论宣讲团,白河县提质扩容“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百姓故事+现场互动”模式,将原有的宣讲、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志愿服务、生态环保、乡贤等队伍将逐步升级为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面对面、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如健康医疗志愿服务队,工作岗位设置志愿服务岗,工作之余,医务人员自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依托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政策理论、先进文化、健康服务、教育科技、生态环保等新时代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提升精神风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富裕新白河的建设。”鲁延福说。
志愿服务不断拓展着文明实践的经度和纬度,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深入到哪里,志愿服务就开展到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各类宣传宣讲及文明实践活动150余场次,受众30000余人,通过宣扬新民风建设固本,宣传新时代新思想筑魂,深化扶贫扶志强基,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浸润,化作抓发展、促脱贫的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