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秦学梅 聂满
四月,草长莺飞。白河县茅坪镇响应村一个蔬菜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张开霞忙个不停,将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分拣、包装。没过一会儿,一箱干净清爽的黄瓜便打包完成。
张开霞家是贫困户,她要照顾一个学龄前的孙子和患精神病多年的丈夫。去年,在白河县教育体育(现为白河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的帮扶下,茅坪镇响应村成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张开霞第一个报名,变身为合作社社员。她的工作是:时令蔬菜的种植、采摘、分拣,一个月能挣1700元左右,每年能得到1250元分红。“以前是有想法没办法,现在不出村就能找到活干,挣钱顾家两不误,我对脱贫更有信心了。”张开霞说。
精准发力,找准“造血”方向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以往大水漫灌粗放式的“输血式”扶贫虽能解决一些贫困户眼前的生产生活困难,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精准脱贫看产业,贫困户有产业,就有了“造血”功能。
2016年,白河县教体局帮扶茅坪镇田湾村,了解到由于受自然条件、传统观念、产品销路不畅等因素影响,当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就和镇村干部一起进行了细致调研,立足行业优势,确定以学校食堂需要为导向,引导农户定向发展蔬菜、粮油、养殖等产业。
在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党组织的推动下,田湾村高山绿色蔬菜合作社成立,首批吸纳了32户贫困户。教体局全体党员对口包抓贫困户,先后捐款1.6万元,自筹资金3万元,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土豆种6吨、提供蔬菜籽种款1万余元,兑付奖补资金6万元。共发展蔬菜110亩,培育规模蔬菜产业大户和蔬菜基地6个,年产值达到38万元。
农户有产出、学校有需求、合作社负责管理和流通的农产品产销链条形成,农户“菜园子”直通学校“菜篮子”,实现了教育行业与农村产业的精准对接。
拓展空间,增强“造血”功能
响应村村民陈定华是老菜农了,种菜他在行,可是过去缺销路,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去年年初,白河县教体局帮扶茅坪镇响应村,成立响应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陈定华自然而然进入了“农户+合作社+学校”农产品产销体系。
除了卖蔬菜,该局继续探索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长效机制,构建农产品市场网络,打造产销链条,落实与红薯粉条厂、食用油加工厂等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引导响应村红薯、油葵等产品进入零售商采购体系。充分利用教体系统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解决蔬菜销售难题,合作社上门收购后运往周边学校和市场。陈定华感叹,“卖菜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目前,白河县已有1326户4018名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有了自己的脱贫产业。
“合作社送来的都是新鲜、绿色、放心的水果和蔬菜,学校食堂、教职工甚至很多机关单位的食堂都愿意到这里买,买菜的人多了,有时候还会排起长队,一些时令蔬菜还会引发‘抢购潮’。”合作社负责人孟广文说。
截至2018年底,该局立足行业优势,不断拓展教育扶贫空间,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广”的思路,在17个贫困村成立了21个合作社。累计在10个镇发展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合作社21个,提供就业岗位600多个,近5000名贫困人口在产业扶贫中受益,年人均增收1579元。这一创新做法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还被国家教育部网站宣传,作为国际典型扶贫案例进行推荐。
创新机制,激活“造血”动力
去年10月,响应村果蔬合作社洋芋滞销,村民无计可施。白河县教体局得知后,包销了农户滞销的产品。
该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西京说:“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不希望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都积极联系,有运输条件的直接将农产品送到学校食堂,没有运输条件的,我们调用食堂农产品运输车到当地开展直采,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实现了学校受益、农民增收。”
“脱贫攻坚战已到后半程,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们更要减少‘救火式’的滞销农产品采购,要强化与市场的信息对接,有计划地采购,利用我们的行业优势,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王西京说。
在这种情况下,“我在响应有菜园”助力脱贫攻坚公益项目应运而生,这是教体和科技局利用产业扶贫进行的“造血型”扶贫济困项目重头戏,也是该局进一步创新“贫困户+合作社+学校”农产品产销模式。全县各中小学校的负责人签订帮扶协议和“我在响应有菜园”协议书,采取“一对一”认领模式:订单种植、订单收购,贫困户和包扶责任人直接对接,发挥贫困户主观能动性,促使农户就近就地创业,避免产品滞销的同时,为农户提供了稳定长效的销售渠道,使贫困地区优质、特色、有机的农副产品进入校园,让学生吃到更健康、更放心的绿色生态蔬菜,带动贫困户产业化发展,助力产业增收脱贫。
“瞅着菜园的菜很快变成‘红票票’,贫困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菜园’既能增加土地的产出效益,又能发挥加快脱贫致富‘大作用’,共50多人参加,真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啊!”村支书刘伯兴介绍,“这次活动,让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又多了一个脱贫门路。”
“我校认领了时令蔬菜的菜园大棚,这既能保证我校学生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也能在这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带孩子们收青菜,拔萝卜,掐小葱,挖红薯,让他们明白‘光盘行动’的意义。真的是一举两得。”茅坪镇中心小学校长谈吉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