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俊 吴苏
7月19日,镇坪县第二届长寿美食乡村土灶“一锅炖”大赛在牛头店镇竹叶村举办。本届大赛由镇坪县总工会、镇坪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办公室、镇坪县美食办主办,镇坪县市场监管局、牛头店镇人民政府,镇坪县岭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来自全县七个镇的十支参赛队伍在竹叶村委会前的空地上依次排开,大厨们分别以镇坪腊肉、岩耳、土鸡等山珍土货为原材料,将其在限定时间内做成镇坪特色美食“一锅炖”。除此之外,现场还举办了富硒食材展销活动,10余家企业、上百种富硒食材和地方特色产品吸引游客纷纷驻足挑选。葛根粉、土蜂蜜、洋芋面等特产在几个小时内就被销售一空,现场人气极为火爆。
在被油葵花海包围着的赛事现场,菜的浓香、花朵的清香在空气中萦绕,吸引了周边村镇的居民们纷纷来此品美食,赏美景,花海与美食的组合让前来游玩的游客既饱了口福,也饱了眼福。他们争相表示,希望以后可以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让外来的游客可以深度体验镇坪美食的魅力,领略独特的巴山风光。
经过数个时辰的激烈比拼,省市美食协会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综合“一锅炖”主菜、凉菜、主食,通过现场品尝、现场点评、现场打分,最终评选出曙坪镇参赛作品《柴火炖土鸡》获得金奖、城关镇参赛作品《柴火土鸡炖腊肉》获得银奖、曙坪镇参赛作品《腊味小镇岩耳炖乌鸡》获得铜奖。赛事过后,20余张方桌在村舍道路上排成长街宴,主角“一锅炖”引得各路食客纷纷下箸,对这道融汇了镇坪各类特产并兼具乡村特色的美食赞不绝口。
本届赛事的举办,旨在通过镇坪县“长寿之乡”的文化品牌,带动美食经济走差异化线路,助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长寿文化品牌注入新的动力。
味起千年,盐道美食代代传
地处大巴山北麓的镇坪县,以生态之绿的底色闻名四方,各类山珍在这里的美味融汇既是自然恩赐,也是当地人对美食文化领悟至深的结果。
5000多年前,从大宁河的盐泉运输食盐的农户成群结队地翻越巴山,在莽莽崇山间将盐贩运到湖北、安康等地。这条古老的盐道在历史的辉光中见证了盐这一五味本源如何改变了当地人的味觉体系,并贯穿了镇坪人从古至今所形成的饮食习惯。
在镇坪人引以为傲的原生态食材中,除了山间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本草至味和已跻身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镇坪洋芋,便是土鸡和腊肉。其中,又以镇坪腊肉尤为出名。高海拔地区自由生长而成的土猪肉经过盐和时间的催化,便成为餐桌上让人食指大动的佳肴。在镇坪人家的四季里,洋芋粑粑炒腊肉、腊肉和渣、土鸡炖腊蹄等菜品无一例外地都少不了腊味的参与。腊肉,是一条盐道所造就的美食,凝结着镇坪人箪食瓢饮的生活智慧。
今天,聪明的镇坪人已将腊肉从自家的餐桌搬上了商品经济的舞台,家住松林村的周利红就是靠着卖腊肉让一家人都过上了好日子。2014年的一个深秋,赋闲在家的周利红受友人所托想要购买一些镇坪当地的腊肉。在为朋友买肉的过程中,她得知有很多外地人都很喜欢吃镇坪当地的腊肉,可又嫌做起来麻烦。受此启发的周利红当即决定,自己可以把从农户家收购的腊肉加工成可以即食的肉干,腊肉中的盐可以保持其稳定的口感,即使在路上耽搁得时间久一点也不用担心会变质。
五年来,周利红一直坚持做最正宗的镇坪腊肉干,在订单高峰期,一个周她就能收入数万元。靠着卖腊肉,她供养着两个孩子上学,而她那些天南海北的顾客们,也隔三差五就会惦记着她做的腊肉干,等待来自大巴山的镇坪味道满足味蕾上的鲜香缺口。
长寿美食,乡村特色扬远帆
作为本届赛事的主角,乡村土灶“一锅炖”除了炊具的土,就是要求食材的土,必须要本地的腊肉、土鸡、洋芋加上细辛、天麻、党参等中药材作配,只需几十分钟,一锅鲜香四溢的“土货荟萃”就能让人大快朵颐,镇坪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通过食材配比的不同,可以做出几十种不同的味道。
自小吃着“一锅炖”长大的吴荣是地道的竹叶村人,她有一个爷爷叫吴纯贤,已经97岁的高龄依然神采奕奕,据吴荣介绍,爷爷一辈子没有出过镇坪,平时吃的也都是镇坪当地的菜蔬。2017年镇坪县被命名为全国首个长寿文化之乡后,作为长寿老人的吴纯贤一下成了红人,他的生活习惯受到了外界的多方关注,饮食方面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其实我们吃的也就是这些嘛,一锅炖也经常吃的,我爷爷他也从不挑食,现在每顿还吃两碗饭呢。”
被人问得多了,吴荣也从中嗅到了一丝商机,既然大家这么好奇长寿老人的饮食,那就干脆把“一锅炖”这道美食趁势推出去。几年的时间,吴荣和她的家人在镇坪、安康、平利、汉阴等地陆陆续续开了7家专做“一锅炖”的餐饮店,除去加盟店外,每年纯收入可达到数百万元。吃长寿美食,品镇坪特色正成为美食经济向外输出的端口,为勤劳乐观的镇坪人带来精神上的饱足与生活上的富裕。
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竹叶村,除了美食经济,还有美景经济。500亩油葵高低起伏,竞相绽放在目所能及的村道两旁。沿着村委会一路往上,就到了一处被当地人唤作关垭子的地方,这里的油葵格外茂密,地里套种的李子枝叶茁壮,不时还有蜜蜂嗡嗡在花丛中,半山腰上的农家乐里鸡鸣犬吠,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貌。
采访期间记者得知,这里正是竹叶村打造田园综合体的示范基地,花、果、蜜等经济作物形成生态产业链。田园风光招徕人气、农家民宿接待游客、特色产品产销一体,共同串联起了美景经济在竹叶村的纵横发展,使得当地农户能够围绕田园综合体的结构模式实现稳定增收、长效致富。
食味为本,产业联动振乡村
在区域发展的浪潮中,美食作为镇坪县长寿文化品牌中的一环,占据着变内在潜力为外生动力的重要部分。物质短缺的年代,民以食为天,解决温饱成为生活首要。但在当前消费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食物在果腹之外承载了更多的价值,在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时还有情感延伸,社交需求和人文体验等叠加功能。
镇坪美食节通过色香味俱全的成品比拼,在勾起人的食欲时无形中促进了游客的购买欲,后备箱经济的成效得到凸显。从生产端到流量端的一体化操作,更易让游客对镇坪的乡村美食、长寿品牌产生信任感,便于形成习惯性的长足消费。
今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包括镇坪在内的23个县退出贫困县的序列,这也意味着,镇坪县进入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新阶段。从农户到合作社,从个体到集体,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数年里,人与土地、乡村、生态的关系串联的如此紧密。他们努力让土地值钱起来,通过入股分红、劳务用工、发展产业种种模式促进增收渠道,拓宽了乡村经济向外延伸的多样化路径。
围绕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镇坪县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不断深耕其地域文化、开发其生态特色、拓宽其区域品牌,让以长寿文化为内核的美食特产搭上旅游快车,美食经济朝着系统化的方向不断完善。继而以点带面扩大县域影响力,形成以乡村振兴五步走催动三产融合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