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显斌 赖真超
近年来,汉阴县积极推动“互联网+”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今,在这个山区小县,农村电商、远程医疗、典型普服、平台推广等工作如火如荼,托起了干部群众共建幸福汉阴的小康梦。
电子商务,让山货变“网红”
去年,汉阴县平梁镇新河村打了一场漂亮的“萝卜销售攻坚战”。
寒冬腊月,村里的贫困老人王昌刚种的本地红皮小萝卜丰收了,可他却一脸愁容。原来,村合作社种的60亩萝卜,合计有70余吨,涉及30余户村民,因找不到合适的销路严重滞销。王昌刚的萝卜有1000余斤,卖不出去过了季就会空心,更没有卖相,这对他来说是笔不小的损失。
该县电商办得知情况后,调动一切可用资源,与快递公司达成低价协议,通过新河村电商服务站站长方杰实名注册的互联网店铺,以13.8元5斤装的价格进行销售。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萝卜颇受欢迎,仅3天时间,订单超过1000单,累计销售萝卜5000余斤,销售额超过1万元。王昌刚手里拿着卖萝卜的钱,脸上乐开了花。
汉阴县2015年起探索实施电商扶贫,出台《汉阴县电子商务鼓励扶持办法》,引入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平台,成立了快递协会,几年来,成功举办24期共2800人次的电子商务培训,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镇、村级电商服务站62个,充分发挥服务贫困群众代购代销、代收代缴等便民作用,富硒莲藕、土豆等特产,都一度成为“网红山货”。2018年,该县成功申报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远程医疗,让看病不再难
“实在太感谢了,没想到在县医院就能让西安的知名专家为我看病。”2018年8月,家住汉阴县城关镇的贫困户乔女士,在县人民医院内科一病区紧紧握着医生的手热泪盈眶,连声说感谢,并送上了亲手写的感谢信。
乔女士曾在西安手术治疗下唇癌,术后多次进行化疗。2018年7月,她再次化疗后发现左侧下淋巴结再次增大。为确定增大淋巴的性质,根据乔女士病况,县人民医院通过远程平台,邀请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科专家进行远程在线会诊,制定出系统的诊疗方案,并在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为乔女士进行了左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一周后病理报告排除了癌症复发的可能性,为她省去到西安检查治疗的花费。
近年来,汉阴县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的就医模式。自2016年起,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先后安装远程医疗技术平台,对上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50余家三甲医院,对下与全县10个镇卫生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形成了三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通过远程医疗平台,把西安、北京、上海的专家请到了“家门口”,使贫困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一流医学专家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截至目前,该县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会诊疑难病例、特殊病例、影像诊断1532例。
电信普服,让乡村更智慧
“以前我们这里,手机没信号,打电话要跑几里路,实在不方便。”城关镇新星村4组村民陈术贵回忆。随着2018年8月“智慧美丽乡村”项目建成,这一切悄然改变。
随着宽带互联网进村入户、智慧门户系统、无线乡村WLAN、安防雪亮工程、应急广播、智慧大屏、电视商城、乡村全民阅读的一一落实,新星村成为全市信息化助力脱贫攻坚引领示范“新星”,该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城市水平,村民享受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家家安装有线电视,村岔路口有24小时监控,村民随时随地进行语音、视频通话,闲暇之余在村文化广场看电影、听音乐、读书看报,不用上街就能买卖东西。
近年来,汉阴县积极推进“电信普服”工程,建设“智慧美丽乡村”,以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根据贫困村基础信息,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验收标准、服务方式和管理模式,对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有线电视和互联网WIFI等服务。新建10个镇中心机房,建设光缆线路3200余公里,广电网络基础设施及光缆通达行政村100%。采取“有线+无线”双覆盖的方式,为1.6万户贫困户新开通了有线电视服务,有线电视覆盖农村居民4万户,无线覆盖2万户居民,乡村越来越美丽。
网络帮扶,让爱心暖民心
“感谢王书记!感谢好心人!”汉阴县汉阳镇笔架村贫困户李朝五握着驻村第一书记王计坤的手,边说边抹眼泪。
2018年10月,李朝五的女儿李若菡,因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需住院治疗,李朝五为此急得哭了。王计坤知道后,让他先把娃送到医院,并安慰他,自己一定替他想办法。王计坤兼任该村中国社会扶贫网村级管理员,他把李朝五家的情况编发了一条帮扶需求,发布到社会扶贫网上,并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捐助,短短5天时间就成功筹集资金5352元,解了李朝五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自中国社会扶贫网工作推广以来,汉阴县率先在省市启动“互联网+社会扶贫”的“1334”工作模式,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爱心帮扶、社会众筹等板块,打造出一个需求对接帮扶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行政、社会、网络三大组织体系,将企业、高校、社会团体、志愿组织团结一体,形成帮扶信息全覆盖的强大力量。同时,完善了监管、奖励、激励三项保障机制,线上线下构建爱心助学、重疾助医、帮残助弱、扶技扶业四个帮扶载体,为贫困户上学、就医、就业等各方面困难提供帮助。
截至今年6月,全县有32861人注册中国社会扶贫网,其中爱心人士12145人,贫困户20716人,全县共有管理员161名,贫困群众发出5760件帮扶需求,社会各级单位、志愿组织、帮扶干部和广大爱心人士主动伸出援手,对接爱心需求,对接成功5552条,对接成功率达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