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延琴 通讯员 袁晓强
“不但有住的,还住得好!”
今年71岁的田德奎老人,是宁陕县供销社退休职工。退休前,因供养4个孩子上学,把老家筒车湾镇的房子卖掉后,一直在县城租房住。2015年通过申请住进了保障房玉泉小区。
老两口早上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回来时和几个老伙计一起在小区里锻炼身体,下午在家收拾收拾,晚上再到附近的小花园散散步,或是在家看看电视,这样的日子让他们觉得非常惬意。更让他们感动的是,物业服务周到暖心,水电小修小改、通下水道、换灯管,随叫随到。
近年来,宁陕县坚持把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以满足人民群众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为主要方向,不断深化保障性住房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创新,逐步建立起实物保障、货币补贴两大类,公租房、经适房、定向限价商品住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形成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多层次覆盖、网络化审批、贴心式服务”的“宁陕模式”,使数以千计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建章立制:保障房建成“放心房”
宁陕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在该县住房建设局党委领导班子看来,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安居才能乐业,解决好住房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才能发动干部群众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干好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为此,该县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普惠百姓的长效工程来抓,完善机制、健全体系,规范运作、良性发展,实现了“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精准、群众更满意”。自2008年伊始,该县就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作为每年的“县城重点项目”,最大限度聚合人、财、物资源倾力推动实施。
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该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在组织领导上,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住建局牵头具体负责,做到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政策保障上,先后配套出台了《宁陕县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等含金量高、指导性强的文件,构筑了保障房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实施计划上,编制了《宁陕县住房保障发展规划》等,作为专项规划纳入县城总体规划范畴,搭建了覆盖全县的住房保障推进实施架构。同时严格督查,通过督办通报、现场讲评、约谈问责等,确保建设项目任务落实;在质量安全上,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五方责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程监理、群众监督、定期检查、阶段验收“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确保工程安全、廉洁,质量经得起考验,切实打造政府的满意工程、人民的放心工程、行业的精品工程。
截至目前,该县分7批次、13个项目,建成玉泉小区、廉租房一期、廉租房二期、薛家榜廉租房小区、渔洞河口廉租房、西沟口廉租房、粮食局公租房7个保障房小区,成功创建“和谐示范小区”2个。其中,廉租房731套,公共租赁住房456套,限价商品房46套。圆了1000余户进城务工、进城子女陪读家庭、退休职工等住房困难群众的“安居梦”。
阳光运行:分配管理公平高效
家住宁陕县皇冠镇的陈艳,因两个孩子进城上学申请公租房住进渔洞河口小区已有1年。“房子面积55平方米,两室一厅,厨卫装修一应俱全,每月租金不到300块钱。”陈艳说,居家生活、孩子上学都很便利。
“住房保障要有兜底政策,但绝对不能‘大水漫灌’,还要以靶向原则定向供应,务必做到精准。”据介绍,该县保障性住房主要定位在“房型小、功能全、造价低、质量好”上,历年来已为422户低保、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实物保障。
优先满足城区低收入群体租住需求之外,该县结合住房保障供需现状及富余保障房源情况,根据“公共租赁住房主要用于解决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的住房困难家庭不为住房发愁”精神,将暂时无力购房的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陪读人员等列为公租房居住对象,充分彰显了城市的关怀与温度。
“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群众最担心的是公平公正问题!”该县住建局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保障房管理主要依赖人工,不可避免导致工作失误增加、入住周期时间长。如今,大数据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让保障房分配管理更透明、更公平、更高效,住户安全感大幅提升。
该县以公开为常态,凡涉及保障性住房的对象条件、申报批准、价格形成和售后管理等需要广泛告知的事项和社会关切的问题,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以及报刊、宣传栏等方式,依法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同时按照“三级审核、两榜公示”要求,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资料、审核资格情况、电脑摇号结果全公开,并邀请纪检监察、申请家庭代表全程参与分配、全程监督。同步公布了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投诉、建议、咨询,严厉打击保障性住房的转租、转借、改变使用用途的行为。截至目前,责令96户服务对象限期整改,对12户保障户取消住房资格进行清退,做到困难住房家庭应保尽保。
阳光操作让越来越多的城镇住房困难群众尝到了政府保障政策的甘甜硕果。自公廉租房并轨运营实施以来,共分配公租房8批次1187套,发放租赁补贴655户45万余元。今年配租公租房2批次58户,无一群众投诉,公示期满全部签订了配租合同。投诉举报信访案件由往年不低于45件,下降到目前的0件次。
服务升级:打造温馨居住环境
6月27日,家住宁陕县江口镇的李丛桃按照公租房配租程序签订租住合同后,拿到了入住钥匙。“真没想到这么快,仅在安信物业公司递交申请资料3个多礼拜,就能住进去了。”她坦言,以前听人说从申请到入住要大半年的时间,没想到“只要符合申请条件,审批很快,入住也快。”
该县通过不断优化公租房配租流程,服务模式由过去“群众跑”“部门等”变为“数据网上跑”“部门人员跑”,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了申请公租保障房“最多跑一次”。
该县物业管理与房产交易所所长武晓峰介绍,2018年,宁陕县在全市率先研发推出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县住建局、公安局、法院、交警大队、市管局、扶贫局、国土局、城关镇、民政局9个职能部门网上并联审批,大幅度压缩了审批时间,群众入住周期由6个月缩减到15天。
对于年老体弱者、因重病住院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该县开辟 “绿色通道”,只需提出申请,工作人员将上门服务,实现审批服务“人性化”。
市民入住公租房小区后,政府如何提升小区运营管理水平?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开始,该县在公租房管理运营中主动探索,通过公开招投标向社会购买服务,最终与宁陕县安信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了《宁陕县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合同》,对保障性住房小区以及“八大中心”实行专业化运营管理服务。
安信物业管理公司经理范晓斌介绍,“公司专门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的培训,并为每一位工作人员划分了责任片区,确保物业服务事项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干、事事有结果。”
“我还是小区的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创业就业指导员、便民服务的服务员。”玉泉小区物业公司管理人员沈建华笑着说,“就是小区的大家长,什么事都管!”
“今年86岁了,行动不方便,网上交水电费又不会,物业公司延伸服务,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帮我办理,特别贴心!”居住在渔洞河口小区的胡德兰老人说,“前几天家里漏水了,只给小区物业打个电话,几分钟时间,就有工作人员赶来维修,非常方便。”
“向企业购买服务,这是体制的转变,也是发展思路的改变,破解了公租房运营管理中专业人员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等难题,有力提升了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水平,为破解租金收缴难、巡查整改难等瓶颈问题提供了示范样本,租金收缴率大幅提升,转租转借、改变用途、私搭乱建等违规现象也大大减少。”该县住房建设局局长高山说,目前全县正在积极探索将公租房分配剩余房源及动态管理清退的公租房、转制后的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陕南移民搬迁和商品房纳入管理范畴,让更多的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发展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