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滕静
2019年7月的一个晚上,在市人民医院旁边一个火锅店里,55岁的蒲志伟和他的儿子对坐着。儿子斟上酒,望着曾荣获“第五届陕西省道德模范”的爸爸,说了一句:“爸,咱以后别再那样不顾一切去救人了,好吗?”
蒲志伟嘴上答应,心里却知道,自己恐怕无法满足儿子的要求。这么多年,救人已经是他的习惯。其实,儿子也不是真的生气,他从小受父亲影响,知道男子汉就要有担当有正义感,看到别人有难处,就要出手相助,要做一位铮铮汉子。
蒲志伟的儿子6岁那年夏天第一次见到父亲救人。那是在江北铁路游泳馆,刚下水,蒲志伟就发现有个女孩儿在水里挣扎。没有多想,蒲志伟快速游过去把孩子救了起来,做了紧急抢救后,又随救护车送去自己所在的原铁路医院。上车前对游泳馆工作人员喊了一句:“帮我看着孩子!”
身材高大,一副近视眼镜,略带四川口音,语速较快,整个采访过程,蒲志伟看了三四次表,一直操心着外面等待看病的患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川南充人蒲志伟来到安康,成为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口腔科医生。坦率地说,蒲志伟不是那种特别出名的大专家,工作也很普通,但是他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加班是常事。曾经有一位病人心疼蒲志伟,说蒲医生你就当你是病人,休息一下吧。因为病人太多,他每个周末都在医院,“每天面对那么多病人,不能让人家白跑一趟吧。”
在医院他兢兢业业,下班后脱下工作服,这位“非著名”医生还有着一个更著名的身份——一位见义勇为的“侠客”。从20多岁到现在救人十几次,2017年,蒲志伟被评为“陕西好人”。2018年7月,他又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安康“白衣天使”的骄傲和楷模。
2017年7月23日,蒲志伟和家人去县河游泳,发现上游水面有异常。虽然视力不好,但蒲志伟判断,有人溺水了!只用了几秒钟,蒲志伟逆流游了过去,憋了一口气,潜下水,探清水下情况和溺水者位置,发现溺水者是一位身材高壮的小伙子。看到这情况,蒲志伟的大脑里迅速制定营救方案。先出水让下游人避开,又对岸上的人喊找根竹竿准备搭手。
然后是第二次下水。溺水者个子高、身体壮,如果方法不当,很容易被溺水者当救命稻草死死拽住,到时不光救不了人,自己也会有生命危险。这时,蒲志伟想到跟武术师傅学的反关节擒拿术,心想,不管怎样都要努力试一次。
蒲志伟再次浮上水面,这次他定下心深深吸了口气,第三次下水。他从溺水者身后反擒住身体,用尽力气,一下把人提出水面,游向岸边。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一分多钟。
把溺水者救上岸只是第一步。因为溺水时间长,溺水者已经没有呼吸和心跳。偏偏蒲志伟还是位医生,虽然已经精疲力竭,但他知道这个时候必须分秒必争,不能错过黄金时间。在岸边的砂石滩上,蒲志伟跪在地上给溺水者做起了心肺复苏,压三十次,做一次人工呼吸,蒲志伟一直给自己打气:有希望要坚持。五分钟过去,小伙子慢慢有了呼吸。这时蒲志伟的膝盖已经磨烂,嗓子也已嘶哑。
这是他这么多年来,水下救人最危险的一次。事后蒲志伟回忆说,当时心里也没底,毕竟自己五十多岁了,不知能不能救起来。
蒲志伟常年习武,身上有着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直到现在他仍感叹:“多亏多年练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然没法应对这么大的工作强度。”当然,这身功夫在营救落水者时,也起了很大作用。
多年见义勇为,除了给他带来荣誉和掌声,也给他留下了伤疤。那是蒲志伟的“勋章”。
如今,1999年车祸后留下的腰伤有时还在隐隐作痛,头部也有伤疤,那都是救人留下的。
1999年9月11日晚,蒲志伟和朋友路过江北大道时,发现路边躺着一位行人,疑似车祸后被车撞伤,蒲志伟见状迅速上前施救。“当时大脑里只有伤者,没有别的。”在施救过程中,蒲志伟不幸被后方驶来的车辆撞飞,“当时落在十几米远的地方,身边的同伴都吓傻了。”
那次车祸造成蒲志伟腰椎骨折,肋骨断裂8根,肺部被刺破,陷入重度昏迷。“算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蒲志伟整整休息了半年,那以后他的腹部和头部就留下了永久的疤痕。
“现在像我这样的人很多,可能我只是比较突出一些,也有具备医务技能的人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有胆怯心理,不能快速抢救,所以在特定情况下一定要快准稳。习近平总书记讲了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就要好好践行,所以,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蒲志伟说。
同样是救死扶伤,在见义勇为时,蒲志伟经历过数不尽的惊险与危急时刻;而穿上白大褂,蒲志伟又是一个普通医生,收获了不少作为医者的温情与感动。
2018年12月31日晚上11点多,蒲志伟收到了一条微信。这是一位患者发来的,感谢他“高超的医术和把爱心融入整个治疗过程。”
这位患者姓余,是一位中学老师。2018年7月份,蒲志伟记得那天早上门诊人特别多,余老师一直等到上午十一点多才走进门诊室。对于被牙周疾病折磨了七八年的人来说,这么几个小时的等待不算什么。蒲志伟知道牙周炎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治疗起来很麻烦,需要病人医生相互配合好,但是因为余老师工作忙,导致久久没有治愈。蒲志伟耐心细致为他分步治疗,前前后后治了三个月。余老师工作忙,没办法规律地治疗,但在蒲志伟这里不是问题。下班来也可以,周末也行,蒲志伟总是全力配合。
“对我来说,干这份工作就要为病人减轻痛苦。”不管是在医院对待病人,还是在外面遇到需要救助的人,对蒲志伟来说都是一样的。
这么多年,蒲志伟最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的母亲。
2018年,93岁的老母亲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蒲志伟在紧张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回四川南充。“现在不缺吃不缺穿,就缺陪伴。”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时刻,他想多陪陪她。母亲的手腕上一直戴着蒲志伟刚参加工作不久花2000块钱为她买的一个手镯。
火锅店里儿子说的话,蒲志伟认真思考了一天。自己从二十多岁到现在断断续续救过多少次人已经记不清。现在五十五岁,又有繁重的工作,体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如果再遇到有危险的情况,目前的身体还允许自己出手吗?思考过后的蒲志伟下定决心,要继续坚持习武,锻炼身体,要让自己保持一个强健的体格,没有体力再有技巧也救不了人。蒲志伟想,儿子知道这个决定,“他可能会理解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