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妙鸿 实习记者 唐正飞 通讯员 吴小慧
在汉滨区流水集镇的瀛湖库区边,两艘印着“国家电网”标识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那里,诉说着他们与这里每一户村民的往事。
12年前,这两艘船以供电服务的名义来到流水镇,与瀛湖周边群众开始交集——在船上交电费,群众节省时间和费用,谁家用电出现问题,供电服务人员从这里出发……随着智能化进程的加快和服务方式多元化,这两艘船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船上承载的,依然是满满的“故事”。
Ⅰ 那些年,水上供电营业厅最便利
国网安康供电公司流水供电所位于瀛湖边。以前,瀛湖镇的河心村、祖师殿村等岛上的居民购电,要赶早晨10时前从码头出发的船,下午再赶16时的船返回,这一个来回的交通费至少得20元,远一些的地方更贵。对于那些每月只用十来块钱电费的困难家庭,交电费便成了件头疼的事儿。不光是流水镇辖区的居民,瀛湖镇、洪山镇等瀛湖库区的的居民也面临“电费没有船费多”的情况,同时还受到办理用电手续难,收费抄表难、缴费难、报修及故障抢修难的困扰。
怎么办?2007年10月30日,国网安康供电公司开全国供电服务之先河,专门定制水上供电营业厅一艘、抢修船一艘、事故应急摩托艇两艘航行在瀛湖库区,服务一江两岸群众。该公司在瀛湖库区的6个码头设立定点业务办理点,每月按期抵达各个码头,为当地群众办理用电咨询、业扩报装、电费交纳等各项用电综合业务,随船还备有开关、灯泡、电线、插头、保险闸盒之类的用电设备及食盐、醋等生活用品,彻底解决了瀛湖库区周边瀛湖、流水、洪山、南溪、新坝、玉岚等地5009户、2.2万群众和库区旅游单位的用电需求。
曾担任国网安康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副局长的胡全章向记者讲述这艘船的历史:“这是国内首个用船在江面上开设的供电服务流动营业厅,它的出现,迅速被全国各大媒体争先报道,这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频道的多次登船,对国网公司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好群众用电最后一公里的事迹集中采访报道。”
随着瀛湖旅游业的发展,水上电力营业厅成为库区居民心中的电力“依靠”。遇到突然跳闸了、冰箱不工作了、灯不亮了、电视黑屏了,给水上营业厅打电话,不多时电工坐着快艇就来了,检修线路、排除故障、尽快恢复供电,既得到了当地居民认可,也得到了外地游客的称赞。
“山远不算远,水远才是远。”这句谚语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一江两岸,隔水相望,渡船过江耗时费钱。为了让百姓少花钱、省时间,国网安康供电公司流水供电所精打细算,克服运营成本高的实际困难,定时定点将营业厅停靠在各个码头,把供电服务、亲情延伸服务给群众送上门。
Ⅱ 到而今,变革中的新变化
近年来,随着电力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科技创新带来的便捷,原来岛上的村子都通了路,加上网上买电以及村级服务点的开通,居民买电更方便了,水上营业厅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8月下旬,虽已立秋,但秋老虎依旧威猛,连日来的高温预警显示,安康已持续进入36℃+模式。天气越热,用电需求量越大,对于国网电力的工作人员来说工作越繁重。而此时,为确保辖区群众能安全用电、顺利度夏,国网安康供电公司流水供电所的张永和队友们顶着烈日、肩挎着工具包、驾着摩托艇,来到流水镇供电所对面的河心村单林根家中检修电路。
单林根说,原来,家里只有几只电灯,每月十来块钱电费,现在家里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电饭锅、鱼缸、监控等等,每月最少都需要100多元电费,仅鱼缸一月用电就够原来一个月用的电了。
用电增多,定期检修是常态。张永检修完电路后,单林根边招呼张永等人坐下,边从冰箱拿出冰冻的矿泉水为队员们降温解暑,“这么热的天,你们还要上班!”汗流浃背的张永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手把手地教单林根如何通过手机交费购电。不一会,单林根就学会通过手机购电,但他心里更愿意在流水供电所购电,一是自己摆渡的过程中顺带就交了,二是能见见“电保姆”。
当地居民口中的“电保姆”在瀛湖水上营业厅退役后,供电人员的工作重点便是普及库区居民通过手机、电脑办理业务。在流水小镇李善云经营的家电和手机专卖店,是“电保姆”经常出现的地方。张永和他的队友安奇、唐地杰总会抓住这样的好机会,给前来购买家电的人宣传安全用电,在智能手机上指导掌上电力的报修、缴费、服务等操作使用。方家梁社区的居民唐地成,购买了电磁灶、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担心家中进户线太细了,需要更换进户线。张永立即在手机APP上帮其办理了换线申请,并与唐地成一起前往。这段路程现在大概需要15分钟,而之前,唐地成还没有搬进移民安置点时,去他家则需要3个小时。因湖水阻隔的百姓在最鲜活的生活里触摸到了发展给他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而张永在为社会快速发展高兴的同时,担心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感慨落泪,他也是非常怀念过去因为水上营业厅与大家建立起来的深情厚谊。
Ⅲ 再见了,依依不舍的水上情
远青山、近碧水,高蓝天、低白云,勾勒出汉江边一个名曰“流水”的小镇景象。江边码头停靠着大大小小的船只,提醒着当地居民船只是必备的出行工具。码头的背湾处,白色的“三新之星号”水上供电营业厅静静地停在湖中。
记者在流水镇见到了国网安康供电公司流水供电所副所长程同虎。程同虎清楚地记得,他刚上班时,这艘船就来到瀛湖“服役”了,通过这艘船,他认识了岛上大多数住户,也因了这些住户,让他有了一直坚守供电一线的信念。
与程同虎一起来到码头,他凝望着后浪推着前浪的湖面,湖的对面隐约可见自家的老宅和父亲模糊的背影,回顾停靠在不远处与自己相伴十多年的水上营业厅悄然退役,他感慨着时光的飞逝、时代的变迁,那份难以割舍的回忆,模糊了他的双眼。
再次登船,程同虎和他的爱徒像往常一样认真擦拭着这艘船的每一个角落,像是第一次登船时那样认真仔细,只是少了一份新奇,多了一份不舍。因为这艘船不再起航,师徒们像是在与自己最亲密的战友道别。
程同虎的师父单林才是流水镇供电所水上营业厅的第一位持证驾驶员,从小生活在汉江边的他对船有着特殊的感情,时常叮嘱大家要像爱护自己生命一样呵护船。回忆往事,单林才的眼泪在眼眶打转,12年寒来暑往,换来老百姓的方便和认可。
今年5月初,程同虎带着张永、单锋、单同玉一起,开着日月相伴的水上营业厅前往河心村执行最后一次任务。自此,“瀛湖水上供电营业厅”正式光荣“退役”, 静静地停靠在码头边,聆听改革与发展的潮声,见证村民越来越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