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钟声
“把简单的事情做完美,把平凡的事情做经典。”这是汉阴县城关镇三元小学教师卓小瑜的人生信条。凭着扎实的作风和创新的精神,从教14年来,她用满腔的热情和对教育真谛的理解,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着不凡的教育篇章。2017年12月《小作业 大能量》德育实践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并广泛推广;2019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德润心灵,做一名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怎样把核心价值观变成与孩子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东西,还是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工作。”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卓小瑜一直在汉阴南部山区的乡村小学任教,担任过多所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德育主任。
卓小瑜思索,怎样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德育中来,怎样让“德”扎根学生心灵,如何让德育延伸到每个家庭?通过调查和思考,卓小瑜觉得问题的核心是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现状和成长规律。经过反思,她开始把目光从节庆活动和课堂宣教聚焦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她让孩子回家帮忙洗碗、收拾房间,给父母洗脚、捶背、揉肩。一个周布置一件小事情,让孩子们把这些小事当作业来做,只要动手了就表扬,任务很轻,又能得到鼓励,孩子做一次之后就有成就感,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乐意去做。通过一年多总结,卓小瑜设计了“德育作业”,即把抽象的德育教育通过具体的设计作业、完成作业、评价反馈作业的方式来进行,使枯燥的道德说教变成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日积月累,总结提炼,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333模式德育作业”,此模式于2017年12月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不忘初心,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正是有着做一名好老师的理想与信念,在班级管理中卓小瑜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的追求,欣赏学生的亮点,激励学生进步,信任学生言行,宽容学生的过错。以尊重与爱为底色,守望学生成长,成就他们更好的自己。
为了不断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她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潜心钻研教材教法。在卓小瑜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她经常结合生活实际和实时新闻改编、整合教材内容,不给学生设限,创设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是她最大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她致力于钻研“项目式学习”,一心想把道德教育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项目,先后改编了适用于低段规则教育的《小球快跑》项目、适用于三四年级悦纳自我的《我的书》项目、适用于五六年级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爱心菜》《校园植物图谱》等项目,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很好。
同时,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她还倡导在全校范围内设立流动书吧,虽然前期筹划和过程管理有些辛苦,但每每看到课余时间学生们快乐的倘佯在知识海洋里,她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有价值的。
爱心浇灌,做一名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卓小瑜的班级,她是孩子们的妈妈,她关心照顾着他们,体贴爱护着他们,赞许肯定着他们,关注信任着他们,见证着每个学生的成长。
除了在班级内播撒爱的种子,在全校学生心中,她也是温暖有爱的代名词。在了解到学校存在大量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和孤儿时,她的内心涌起一阵酸楚,她暗暗发誓,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她联动班主任们,定期在学校开展各类关爱活动,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培养亲密感和信任感,给予孩子们心灵的慰藉。除此之外,她还积极向社会发起倡议,先后有传文书屋、中国小微企业促进会民间图书馆、汉阴县法院、西部网、西安邮电大学、安康博元公益等志愿者以及社会友好人士纷纷向这些孩子赠送书籍、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甚至还联系到陕西电视台的主播们,来到学校陪他们开展读书、研学等活动,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14年默默坚守奉献,她秉承教育理想,始终不改初心,用真爱沁润心灵,守护花开,让每个生命焕发光彩。教育路上,她还在辛勤耕耘,付出平凡,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