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厚植白河的苦乐辩证
2019-12-03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肖兵 通讯员 杨宗发 李清泉RJ4安康新闻网

31名县级领导包联11个乡镇,每月至少去两次贫困村,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当作自己的家务事,这是白河县委书记陈晖对全县领导班子和自己的要求;RJ4安康新闻网

一个月驻村超过28天,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迎难而上,这是白河县宋家镇焦赞村第一书记项能权坚持近两年的事;RJ4安康新闻网

不等不靠,即使瘫痪在床,也要用自己的双手“刨”出新生活,这是白河县冷水镇兴隆村贫困户皮长喜多年秉持的生活态度。RJ4安康新闻网

在白河,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以“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为核心的“三苦”精神生动地体现在干群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最初修地时期的“领导苦抓下基层,干部苦帮入农门,群众苦干无闲人”,到如今的“领导苦抓,以人民幸福为乐;干部苦帮,以百姓满意为乐;群众苦干,以脱贫致富为乐”,无论时代怎么变,其精神内核始终鲜活。于白河人而言,“苦”是“手段”,是路径,让百姓致富,把苦日子过“甜”,才是最终目的。RJ4安康新闻网

领导苦抓,以人民幸福为乐RJ4安康新闻网

茅坪镇红征村是陈晖的包联村,在村干部的印象中,他每个月至少要去两次,“每一次都是满满一天,而且从来不打呼”。产业发展的怎么样?扶贫政策落实的如何?群众还有哪些困难?每一次,陈晖都带着问题去,现场破难题、找对策。RJ4安康新闻网

65岁的聂太喜过去住在大山上,不通路,下趟山少说也得个把小时。家里三口人,他本人患有高血压,妻子曾突发脑梗摔伤脊椎,儿子常年在外务工,挣的钱只够糊口。他们住的房子已有些年头,墙皮剥落、屋顶漏水,随时有坍塌的可能。要脱贫,首先得安居。RJ4安康新闻网

但陈晖走访时发现,问题远不止如此。过去聂太喜和小儿子一起生活,享受移民搬迁政策搬了一次家,小儿子意外过世后,儿媳带着房子改嫁,老两口无奈又搬到了山上。因为不能重复享受搬迁政策,聂太喜也没钱购买新房,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如何在不触碰政策红线的情况下,帮助老聂实现安居梦?陈晖多次和镇村一班人研究思考,最后联系协调到县上一家农业企业,与老聂签订了15亩的油葵种植订单合同,并先行垫资在公路边为他购买一套安全的二手房。RJ4安康新闻网

2018年春节前夕,老聂如愿以偿迁入新居,陈晖很高兴,亲手题写了“天道酬勤”四个大字,装裱好送到他手上。“感谢陈书记,时刻惦记着我。我现在住得安心,也有了致富的产业,将来还要更加努力,把日子过得再好一点。”老聂紧紧握住陈书记的手说。RJ4安康新闻网

和陈晖一样,白河县县长李全成也带头冲在脱贫攻坚一线。2018年包联构朳镇黑龙村以后,他经常进村入户开院落会、小组会,现场“解剖麻雀”。过去村上木瓜种植零散,没有市场,也卖不出好价钱。他指导村上成立木瓜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种植,请来专家讲授技术,又与江苏溧阳对接签订产销合同。不到一年时间,村上的木瓜产业就逐渐成了气候,规模、质量、管理都走在全县前列。“过去木瓜烂在地里没有要,现在成色好的5元一个,还紧俏的不得了。”黑龙村村主任瞿勇喜悦地说。RJ4安康新闻网

“县领导带头抓,我们干部不敢掉以轻心,群众脱贫致富的精气神也大幅提升。”构朳镇党委副书记、黑龙村驻村工作队长黄翔说,正是干群一心抓脱贫,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收入水平都发生了巨变。2018年,全村减贫31户115人,贫困发生率从23.5%降至1.6%,人均纯收入达8966元,增幅13.58%。RJ4安康新闻网

在白河脱贫攻坚战场上,随处可见“领导苦抓”的身影。为发挥好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白河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身体力行、以上率先抓落实,具体执行中不断夯实县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和“党政同责”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成为脱贫攻坚名副其实的“领头羊”。目前,白河县31名县级领导包联11个镇,202项重点工作任务逐一分解后,分别由16名分管县级领导和45个牵头责任单位抓好落实。RJ4安康新闻网

“为21万白河人民谋幸福,是我们这一班人的使命和担当。‘苦’不是目的,以我们的苦抓换来全县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才‘苦’得其所、苦中有乐,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在今年的一次县委中心组学习会上,陈晖如是说。RJ4安康新闻网

干部苦帮,以群众满意为乐RJ4安康新闻网

2018年对宋家镇焦赞村来说是个分水岭,在那之前,村上班子凝聚力不强,工作基础差,群众满意率低,2017年底因脱贫攻坚综合考核排名靠后被全县通报。2018年2月,白河县扶贫局干部项能权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从那天起,一切工作都不一样了。RJ4安康新闻网

过去村上工作基本靠经验,脱贫攻坚“眉毛胡子一把抓”。他来了以后对全村555户群众逐一走访,对257个贫困户档案进行全面梳理、核对,与村干部及村民谈心,将全村尚未完成的工作以及将要做的工作全部盘点一遍,理清头绪,并制定工作方案。焦赞村党支部书记贡宗贵记得,那段时间,晚上下班后,项能权总是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逐户翻阅资料列出问题清单,第二天再组织开会研究解决。“工作如此细致,让我们所有人都由衷钦佩。”RJ4安康新闻网

找准问题症结后,项能权就带领村班子铆足劲抓落实。村上人居环境差,他四处争取资金,改厕改圈,绿化道路;出行不便,他争取项目硬化了4.7公里通村路,新修6.5公里产业路,架通7座便民桥;产业薄弱,他协调村上的粉条加工企业与贫困群众签订产销协议,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洋芋和红薯,同时招引镇上创业能人到村先后建起了苗木花卉基地和羊肚菌产业园,目前,苗木花卉基地发展300余亩,羊肚菌发展了32亩,共带动50余户贫困户务工增收;饮水困难,他帮扶建设了两个标准化水厂,让全村群众吃上了放心水。RJ4安康新闻网

焦赞村贫困户陈登传,2014年在矿山务工不幸遭遇塌方至下半身截瘫,回家后整日躺在床上,父亲前几年受伤住院欠了不少钱,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生活的重压让他一度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项能权知道他家里担子重,每次开会都要提到他,动员大家想办法。先是争取残联项目,为他送去一个价值4000元的轮椅,后又协助他流转10亩土地种植红薯。很快陈登传振作起来,他拿出仅有的积蓄购置了一辆手动三轮车,每天依靠轮椅走到三轮车旁,再双手撑住车把一点点挪上座位,驾车往返土地与家之间。RJ4安康新闻网

“有事干了,他本人也越来越阳光自信,每天运肥料、种子,察看红薯长势,忙得不亦乐乎。”去年所有红薯卖了5万元,今年在项能权的协调下,村上的花卉基地又将10余亩土地免费流转给他套种红薯。记者采访时,恰逢红薯丰收时节,他正将一车又一车的红薯运往粉条厂,忙得满头大汗。RJ4安康新闻网

在焦赞村许多群众心里,项能权热情、乐观、吃苦耐劳,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干部。近两年来,他吃住在村,忙的时候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更谈不上照料家庭,但他从不后悔。“苦帮、实干是我们白河干部的本色,过去大家前赴后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那么多,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我们也没有理由退缩。”RJ4安康新闻网

在我们看不到的日常,“干部苦帮”早已渗入白河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2017年8月,白河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白河人民长期擎举的“三苦”精神作为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县长李全成多次讲到,白河的干部队伍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在关键时刻是拉得起、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从现在开始,就要冲在前、干在前,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RJ4安康新闻网

事实也正是如此。据统计,县直各部门的干部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基层一线工作,多数部门至少有3人常年在村上蹲点帮扶。他们把主要心思和精力都用在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勠力同心搞建设,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RJ4安康新闻网

群众苦干,以脱贫致富为乐RJ4安康新闻网

在兴隆村有个近千人的社区,社区建在山脚,深山中一块难得的平地上。车子沿着盘山路攀爬,山越来越高,路越来越窄,山重水复之处,这个社区映入眼帘。社区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干净,玉白色的石栏杆沿河堤竖立,一棵棵垂柳掩映其中。虽已入冬,四处却透着勃勃生机。RJ4安康新闻网

40岁的皮长喜就住在这里。“吃苦好学,只要还活着,就不放弃成长进步的机会”“ 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致富增收,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兴隆村,提起皮长喜的名字,几乎所有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RJ4安康新闻网

十多年前,皮长喜还是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一次煤矿务工时,他乘坐的三轮车不慎侧翻,他被卷入车底,导致胸部以下永久瘫痪。回家后他消沉过很长一段时间,2014年随着社区人口集聚,他思谋着开设一个杂货店。镇村领导知道后,也都积极给予他鼓励和支持。店子很快开了起来,位置就在他住的房屋一楼,平日里他趴在床上,依靠一部手机联系订货、上货。RJ4安康新闻网

就这样,在货架旁的床铺上,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他,用心理清了每一笔进出货账单,依靠自学掌握了电脑知识。2017年,在镇村干部联系对接下,白河农商银行将金融服务站设在了他家,由于操作娴熟、服务态度好,紧接着邮政银行、移动公司、电力公司的便民服务点都选择了他。现在,每天前来购物和缴费的村民络绎不绝,他的收入逐步增加,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RJ4安康新闻网

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帮助村民代写申请等各类材料,长时间趴在床上写字、记录账单、操作电脑,他的手肘已磨出厚厚一层老茧,但他乐此不疲。“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兴隆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苦干、实干。有这么多人帮我们,我不仅要脱贫还要想办法致富。”去年,皮长喜仅杂货店就增收3万元,今年各类代理业务加起来预计还能再增收1.5万元。RJ4安康新闻网

皮长喜的苦干在兴隆村不是个例。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63元,161户601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今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3023元,97户158人又将甩掉贫困的帽子。RJ4安康新闻网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社会发展进步、‘三苦’精神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让群众尝到‘苦干’带来的‘甜头’,才能更好地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他们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勇争先。”陈晖说。RJ4安康新闻网

何忠顺是麻虎镇十里社区的贫困户,几年前儿子意外过世后,他陷入消沉,不再下地干活,整天酗酒度日。2017年村上指导他种了7亩红薯,当年就卖了1.5万元。尝到“甜头”后,第二年他主动扩大规模。农忙时节,天蒙蒙亮他就下地了,夜色很深了才回家歇息,冬天翻地时,他总翻得比别家的深,他虔诚地相信“地里划深印等于上道粪”。到年底,他种出来的红薯个头果然更大,亩产比别家多出上千斤,十几亩红薯卖了3万多元。RJ4安康新闻网

所有的拼搏和奋斗都是为了最后的“甜”。从2015年到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768元增至9325元,贫困人口从47944人降至25851人,贫困发生率从25.64%降至13.83%。RJ4安康新闻网

“今年到底能不能脱贫?”“2019能否如期脱帽既是老百姓关心的,也是我关心的。应当这么讲,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今年年底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我们充满信心。”在前不久接受陕西卫视《对话书记》栏目采访时,陈晖如是说。 RJ4安康新闻网

短评:用苦干实干扛起时代担当RJ4安康新闻网

记者 肖兵RJ4安康新闻网

对于白河而言,“三苦”精神影响深远。上世纪70年代,全县“吃不饱饭”“不宜人居”的恶劣条件,激发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白河人正是靠着 “三苦”精神,修建石坎梯田,在陕南率先实现人均一亩农田,让老百姓填饱了肚子。尔后,以“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为内涵的“三苦”精神,根植于白河干群内心深处。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三苦”精神再次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成为制胜密码。RJ4安康新闻网

新时期,我们重提“三苦” 精神,就是为了在全社会更好地弘扬“敢创一流、敢挑重任、敢为人先”的安康创优精神。从某个角度来说,白河“三苦”精神就是对“安康创优精神”的生动践行。实干苦干不仅是一种拼搏、一份担当,也是安康创新、创优、创业所必须的精神牵引,更是安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RJ4安康新闻网

 RJ4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