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土地“动”起来 产业“旺”起来
——汉阴县产业扶贫“三个一”带贫益贫机制观察
2019-12-11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杨京保 陈曦pJ3安康新闻网

初冬时节,乍暖还寒。从月河川道到群山腹地,一股热流在汉阴县1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涌动,10个镇、136个合作社你追我赶,正抢抓年前植桑栽茶的黄金时节,掀起了产业建园的高潮。pJ3安康新闻网

平整土地的机器在轰鸣,群体劳作的笑声在回响。汉阳镇累计种植7350亩、漩涡镇累计种植7685亩、涧池镇累计种植4268亩、平梁镇为民专业合作社当日植桑50亩……一时一个进度、一天一个变化,农业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让汉阴的山川田园充满了生机。pJ3安康新闻网

群众热情高涨的背后,源于今年该县在产业扶贫方面创新探索实践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目前,汉阴县正在加快推行“加入一个组织、发展一项产业、奖补一笔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从根本上整合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等产业发展要素,将贫困户真正镶嵌到产业链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扶贫资金保值增值、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多赢效应正在显现。pJ3安康新闻网

从“东一块桑西一块麻”到“人均一亩茶”pJ3安康新闻网

11月17日,山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站在漩涡镇金星村7组的一处山梁上,可以远眺汉江一线,仰观凤凰山顶上的云雾,在这个狭长的区域中,分布着金星村14个村民小组。目力所及的范围里,过去种庄稼都发愁的“沙沙地”都已经栽上了整齐的茶苗。pJ3安康新闻网

金星村以前也有零星的老茶园,但不成气候。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村里部分头脑灵活的村民也发展烤烟。但是烤烟收成不但靠天吃饭,而且烤烟“伤地”,不能年年种,必须三年一“倒茬”。产业的“短小散”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拦路虎”。pJ3安康新闻网

今年初,汉阴县开始探索推行“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为了破解农业产业“短小散”问题,县上按照“南茶北桑川道菜”布局,大力发展蚕桑、茶叶、蔬菜、猕猴桃等主导产业,鼓励各贫困村通过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市场导向,发展一项中长期特色产业,并按照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的目标,倒算产业发展规模。pJ3安康新闻网

金星村两委班子见机而作,将发展茶叶作为主导方向。“以前东一块桑西一块麻,不成规模,也不长远。茶叶是长效产业,本地气候条件也合适,老百姓很熟悉、容易接受,所以选准这项产业后得到了老百姓的热情拥护。”村支书李光胜说,“开始我们准备发展1350亩茶,但是群众热情高涨,目前已流转土地3100多亩。今年栽植的茶园人均已达1亩,预计明年能达到人均1.5亩。”pJ3安康新闻网

“有了产业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才会有劲头。”当天虽然是雨天,但仍有13台挖掘机在翻整土地,100余名群众在地里劳作。在金星村两委的规划中,要努力建设标准化茶园,形成农旅融合的景观带,使茶园真正成为老百姓的金饭碗。pJ3安康新闻网

汉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孝军说:“目前,10个乡镇已经实现栽植各类作物3万亩,今后的两个周是栽桑和猕猴桃的窗口期,全年累计发展4.1万亩产业的目标不仅能按时完成,极有可能会完成4.5万亩左右,这会促使汉阴整个农业产业往前迈进一大步。”pJ3安康新闻网

从“有牌子没票子”到“有资金有产业”pJ3安康新闻网

贫困户胡勇家住原酒店镇白杨村,今年4月举家搬迁到316国道边的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因为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原打算搬迁后四处打零工生活,没想到搬到新家不久,社区就按照“三个一”机制发展蚕桑产业,现在他每天就在社区的蚕桑合作社务工,也就不用四处讨生活了。pJ3安康新闻网

胡勇将5000元产业奖补资金和3000元移民搬迁补助资金全都投入到蚕桑合作社。他充满信心地说:“几千块拿到手上一个浪花都打不响,大家都投到合作社搞产业肯定会越搞越大、越搞越好,以前老百姓养蚕总愁茧子卖给谁,现在有了合作社负责市场,等基地建成后,如果有余力,我也可以从合作社返租桑园养蚕了。”pJ3安康新闻网

“带资入社变股民,资本合作兴产业”是“三个一”机制的重要一环。产业奖补资金直接发放到户,造成贫困户单打独斗且产业不稳定,尤其是弱能户、无能户无力发展产业,因而无法享受奖补;另一方面,一些合作社将资产收益扶贫资金投入到市场主体吃利息,保值增值风险较高,带贫方式简单。平梁镇党委书记徐春明深有体会:“通过动员群众带资加入到新组建的合作社,可有效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土地、资金、技术、市场问题,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有效避免‘有牌子没票子’等‘空壳社’现象。”pJ3安康新闻网

“目前,社区437户搬迁贫困户加入了蚕桑合作社,入社率达98.6%;通过归集贫困户产业奖补资金和搬迁入户奖补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750万元,已经流转社区外环绕的连片土地1200余亩兴建高标准蚕桑产业园。”该社区支部书记欧波说,“按照规定,村集体以土地、现金、固定资产等方式入股合作社比例原则上不少于30%,将来我们会按照章程约定在提取30%公积公益金后,其余70%盈余在当年年底前按社员所持股份和章程规定据实为入社社员分红。”pJ3安康新闻网

与平梁镇兴隆佳苑社区一样,全县“三个一”产业专业合作社纷纷成立,目前已成立村集体合作社136个,入社贫困群众达1.4万余户。汉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县农技推广站站长赵万康说,“合作社有资金、有产业就能健康运转,消除了部分地方存在的‘一分了之’‘一股了之’等现象,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和农民致富的新引擎。”pJ3安康新闻网

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掘金”pJ3安康新闻网

走进涧池镇五坪村,可以见到不少村民正在晾晒桑叶,桑树浑身是宝,今年养完蚕,余下的桑叶还可以卖出去制药。村民彭角琴刚刚把养蚕器具拾掇好,准备来年养春蚕好用。今年她养了5季共9张半蚕,将鲜茧全部卖给村里的蚕桑合作社,收入1.9万余元,此外,合作社每季还要给她返利分红120余元。pJ3安康新闻网

“以前观念不行,种庄稼365天都没空闲,累死累活也就糊个口,现在养蚕只忙半年还能赚到钱,合作社负责技术和收购,小蚕共育也交给合作社,省了好多事,这条路才是致富的好路子。”彭角琴说。pJ3安康新闻网

五坪村有养蚕传统,最高峰时全村养蚕1600多张,近几年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三个一”机制的推行,极大激发了村民兴桑养蚕的信心。今年全村共养蚕1006张,生产8万多斤鲜茧,蚕农户均增收1.2万元左右。村支书郭昌和喜滋滋地说:“全村有150多户参与养蚕,有不少低能户、弱能户都通过流转土地、务工等形式参与进来。今年大家伙儿除了自己养蚕增收外,合作社通过收购鲜茧进行烘茧加工后再销售,又挣了10万余元,拿出6万元给大家分红,剩下4万元用于合作社积累和下步发展,这可是我们合作社赚到的第一桶金啊!以后我们合作社再也不是‘空壳社’了。”pJ3安康新闻网

汉阳镇鲤鱼村张吉亭是个种庄稼的“好把式”,今年6月村里成立了硒旺茶叶专业合作社,要流转他门前的5亩地,想着自己60多岁了,也出不了门,还是伺弄了一辈子的土地让人踏实,他把土地紧紧攥在手里不愿意流转。pJ3安康新闻网

这几个月,张吉亭眼看着村里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土地经过机器翻整,“瘦地”也有模有样,大家天天到合作社的地里“上班”,稳赚不赔。11月初,他坐不住了,主动找到合作社要流转土地。pJ3安康新闻网

汉阳镇副镇长徐德松说:“有些群众刚开始不愿意,但最后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2019年全镇计划发展5250亩,截至11月,已完成7350亩,完成任务的140%。明年继续种茶,也不缺土地。老百姓能算出种茶的收入,与种庄稼有天壤之别。等茶园建成后,我们就要按照‘三个一’机制,开始划地到户,通过流转土地得租金、就近务农挣薪金、入股经营得利润等方式,多渠道拓宽群众增收来源。”pJ3安康新闻网

群众最终是“三个一”产业扶贫机制的最大受益者。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完成生产种植,基地建好后通过划地到户、分工分业、委托代管、返租倒包、务工取酬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至少选择其中1种带贫方式,确保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真正让农户的土地流金淌银。pJ3安康新闻网

 pJ3安康新闻网

短评:以极大的热情让土地活起来pJ3安康新闻网

记者 陈曦pJ3安康新闻网

土地问题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土地资源在所有生产要素中也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而产业发展必须以有效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作为基础性的支撑,土地在不同用途间的转换会产生巨大的级差收益,对经济增长、结构转变与收入分配都会产生巨大影响。pJ3安康新闻网

汉阴县创新探索实践的“三个一”产业扶贫促进机制,把党在农村的政策用足用活,做足土地文章,通过加入一个合作组织、发展一项主导产业、奖补一笔扶持资金,采取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进一步明晰了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处理好了集体与农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在土地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了适度规模的现代农业,又将农民镶嵌在了产业链上,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真正有望实现既解决好农业问题也解决好农民问题、既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不忽视普通农户的目标,进而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pJ3安康新闻网

(责编: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