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延琴 通讯员 杨娜娜
把党的建设各项要求,高度融入社区发展繁荣,红色基因增强社区加快发展外动力、内生力,党建成为抓发展的“牛鼻子”,一抓就灵。这就是汉滨区新城办双堤社区城市党建的高分答卷。
“四业”共力兴社区,创业、就业、兴业、事业,形成一股社区共建共享的活力。
创业者兴业,就业者乐业
双堤社区地处安康市中心繁华商业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常住及流动人口2.4万余人。有4条商业主街道、8条副街、16条背街小巷,市初级中学、市幼儿园等机关企事业单位24家,门店400余家环布其中,日流动人口过万。
“商业地段,人口众多,矛盾多发,既面临城市治理的新课题,又面临基层治理的共性难题。如何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从解决群众迫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将党建工作融入到各项工作中,激发活力加快发展。” 在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龙刚看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社区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了多方共赢。“创业不是人人可为,然而有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给予优惠政策,那么是能够促进尽可能多的劳动者创业的。”
为激发干事创业浓厚氛围,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以“加法、减法、乘法”创新之举,推进社区“发展”“治理”有机统一,良性互动、同向发力。
做加法。赋予原7个小组建议、参与、管理等权力,强化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等职能。做减法。制定社区减负若干措施,建立社区工作“清单”。做乘法,建立社区专项资金。社区每年划拨21万元专项保障资金,用于维护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开支,让社区有资源有能力为居民服务。
辖区企业安康市南方百货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5月18日成立,通过11年发展,该企业已成为经营百货、家电维修、酒店、广告策划等集团公司,旗下南方新世纪、南方家电、南方酒店蓬勃发展,成为安康有名的“老字号”。
安康市南方百货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轨迹是社区众多企业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社区通过开放引进、联防队巡逻、网格化管理等措施,营造出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营商环境,490余家门店经营者生意红火。双堤西巷、解放路西巷和莲花池东巷3条早夜市便民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经营户,创业活力空前高涨。
企业发展壮大带来更多创业就业。辖区企业用工优先使用社区居民,南方百货、邮政大酒店等企业先后解决了300多人就业问题。
在此基础上,社区党总支部“除了改革集体经济,原居民享受到改革红利普惠,使他们没了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跟金融单位展开合作,居民自建房或创业可贷款5万至20万元,鼓励居民自主创业。”
因处商业地带,双堤社区居民建房大多对外出租经营,“不少居民一年房租就是几十万元。”也有不少居民建好后自己经营,胡小晶就是其中之一。前几年,胡小晶通过贷款自建房干起了美容行业,“房子是自己的,加上诚信经营,一年收入也有十几万元。”
对于20多户困难低保户,社区党总支部把开发出来的流动摊位免费让给他们经营,一户一个,“一共70个,剩下的摊位对外经营。”
社区60多岁的低保户周定巧,因没能力经营摊位,社区党总支出面将摊位转租给市场,“每月租金1000元,一年1.2万元收入。再加上各项政策,一年收入3万多元,生活完全有保障!”
股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社区事业繁荣发展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双堤社区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但“随着改革发展,集体企业越办越好,享受红利的只有原集体企业里60多名老员工,广大群众享受不到,群众意见大!”
2015年,王龙刚担任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后,“第一件事就解决集体经济的事情!”通过走访调研原老社员、生产队长、企业员工等,社区党支部聘请律师及专业人员对所有集体经济进行重新评估。随后召开居民大会通过“一事一议”,前后用了几个月时间,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将集体经济按“原始股”“贡献股”进行有偿“全民配股”。
“实际上就是按照‘三变改革’来实施的。从最初的60多人独享到全体老村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党支部威信一下就树起来了!”
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通过此次改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红利,激发出极大干事创业热情。社区党支部盘活土地、房产等集体资产,根据行情重新议价投入市场,集体经济年收入一下达到300多万元!”
集体经济有收入,社区治理底气更足。
2017年,针对日益泛滥的“人情风”,社区通过“一事一议”制定出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办理标准进行了相应规范,“只准办红白喜事,不准大操大办,随礼不超过200元。”凡经发现违规,“取消三年村集体分红,三年里不享受国家任何政策。”
“三年不分红,最少是3000元,多的1万多元。另外任何好政策都享受不到,‘人情风’一下就被遏制住了。”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2016年,社区投入40多万元,对辖区背街小巷“小天眼”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全部更换为数字化模拟探头共计54个,“社区监控无死角”。同时以社区两个微信平台为载体,畅通信息渠道,实现民主监督、问题反映和政策宣传零距离。实现了“天上的网”+“地上的格”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了“人防+技防+群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社区治理格局。
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示范社区党组织”“全省四星级社区党组织”“陕西省文明社区”“陕西省依法治理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共创共建共享,群众幸福感提升
王龙刚说,推动化解社区治理难题,一定要发挥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
今年7月23日中午,正在吃饭的退休党员晏桂秀听到屋外有吵闹声,赶紧跑出去,看到街对面“小两口吵架,我就没去,站门口看。不一会儿,女孩爸妈来了,她爸一来就是一耳光打在男青年脸上。这下年轻人不干了,回身就找了一块木板要冲过来打他岳父。我一看赶紧冲过去把男青年一把抱住,抢板子。”
晏桂秀的呵斥声引来了另一位退休女党员黄坤珍,也跑过来一起抢男青年手中的木板。随后周围群众围拢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批评教育,事件被平息了!”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自己家园自己建。在双堤社区,105名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处处带头、事事争先,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推动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据介绍,为建成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双堤社区结合实际,在抓好党员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建立廉政谈心制度、党内关怀制度、家庭助廉制度“三项制度”,创新“微党课、微主题、微奉献、新民风”“三微一风”制度,助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质感,这是双堤社区发展治理的最初起点,也是最终落脚点。
社区监委会主任胡涛介绍说,为让社区居民享受集体经济红利,感受到党的温暖,“社区符合条件的原始村民除享受国家政策外,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每人每月发放100元补贴,年满70岁每人每月发放150元,年满80岁以上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同时居民年满60周岁的生病住院时,社区按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上门看望慰问”,群众生活幸福感极大提升。
有些问题靠社区“单打独斗”无法解决,必须依赖辖区共驻单位的协同配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才能下活基层治理“一盘棋”。
城市基层党建涉及主体多、关系互不隶属。如何把这辖区单位的党组织融合起来,突破基层党建的“瓶颈”?多年来,社区通过创新开展“汇聚党员正能量·圆梦群众微心愿”主题实践活动,给老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
据介绍,早在5年前,社区开辟了党员群众“微心愿”栏目,提出“您的心愿我来帮您实现”,许多小要求、小建议在“小小心愿卡”里写下来,通过上级单位、驻辖区单位、党员群众的“帮、传、带”得到实现。截至目前,共结对并完成“微心愿”166个。“社区发展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党员群众的心愿。”并先后与包联社区的市区部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近30个单位建立了共驻共建关系,社区治理从原来的“独唱”变成了“大合唱”。
近年来,社区进一步提升共驻共建,使机制成为一种力量。“无论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还是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有存在的问题,通过共驻共建联合会议,辖区单位党组织都很支持,立马解决。”王龙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