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昊 张涛
冬日的瀛湖格外静谧。伴着暖阳,笔者来到汉滨区瀛湖镇桥兴村“唐家链子”,唐府渔村农家乐业主唐海邦一边将腌制好的鱼挂在树杈上风干,一边转过头说:“自从办起农家乐,一年保底收入20万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哩。”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瀛湖修建大坝后,库区群众就开始发展渔业养殖,瀛湖镇网箱一度发展到2.3万口。然而,网箱养殖看似效益好,却存在诸多问题。由于饵料过度投放,水质氮磷超标、水体富营养加重,加之人们常年在水面生活、劳作,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任何发展都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针对这一现状,市、区两级政府痛下决心,启动“产业上岸”工程。2018年上半年,全面拆除瀛湖库区网箱3万余口,处理销售存鱼180万斤,随之而来的是库区水质明显好转并达标。
“不发展养鱼,发展什么?”几十年“靠水吃水”的群众离开了水产养殖,又依靠什么生活。群众担忧的问题,也是政府思考的问题。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瀛湖镇在桥兴村开始试点,提出了“三个转型”思路,即“由水向山转、由渔向游转、由农向工转”。
原有7家渔业养殖合作社解散,组建茶叶合作社4个,带动贫困户29户;重点推进后山茶叶种植,改造茶园850亩,新建茶园2000余亩。“天道酬勤”养鱼合作社经60户入社成员协商同意,用500万元网箱拆除补偿款,转产到后山新建300多亩茶叶及果蔬等种植农业园区。桥兴村从山脚至山顶、从低山到高山,种植了蔬菜、茶叶、鲜果,构成了生态化立体式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新布局。
同时,引导一部分农户改种枇杷、杨梅、柑橘等水果。利用种植林果形成的林下空间,发展林下养鸡等,为乡村旅游提供绿色生态有机食材。桥兴村还将年龄较大的渔民转为公益护林员、护河员,定期巡山巡湖,变“养鱼”为“护水”。
坐拥一湖清水,必将催生旅游业蓬勃发展。市、区、镇深挖瀛湖库区旅游产业价值,利用长期形成的渔民俗文化,重点打造了“唐家链子”渔文化旅游项目。
桥兴村利用位于瀛湖AAAA级景区核心区域的山水资源,与景区投资商陕文旅旗下安文旅公司协商,投资700万元,加上126户贫困户入股252万元、村集体入股48万元,成立了“唐家链子”渔文化公司,打造“唐家链子”渔文化乡村旅游项目。对126户入股贫困户按照平均每年保底分红1600元的标准予以分红,村委会累计分红3.84万元,贫困户合计分红20.16万元。
和桥兴村一样,瀛湖库区周边的村落,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积极开发农耕文化、乡野休闲、渔家风情民俗、生态农业采摘等乡村旅游体验产品。大力开发渔家乐、渔乡客栈,成立餐饮公司,“瀛湖鱼宴”“唐家链子”民宿餐饮特色品牌打响后,农户户均年纯利润达30万元以上。
如今,放眼瀛湖,四季皆景。山间茶叶绵延铺展,林间果树林林总总。瀛湖因水得名,群众因湖而富,一幅欣欣向荣的山水富饶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