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熊彬彬
“鑫娃子,我们那块射干你有空去帮忙指导哈嘛。”石泉县熨斗镇刘家湾村群众在应急筛查点找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吴鑫,邀请他到自家指导中药材管护。
疫情防控是重要工作,但春耕复产也迫在眉睫,从正月初十天气回暖后,吴鑫主动申请夜里值班,白天到地里指导群众桑园管护、中药材管护等春耕生产。
吴鑫是90后,担任刘家湾村驻村工作队员的他,是土生土长的刘家湾人,家乡土地赋予他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的品质,回乡后,只要能为刘家湾村群众带来好处,脏活累活都不在他话下。
没返乡之前的吴鑫,大学毕业后去外面找了份销售工作,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吴鑫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在县人社局支持下开始做电商,主要销售吴茱萸、柴胡、天麻等中药材。
不断市场探索中,他发现中药材种植是趋势,市场潜力很大,通过大量企业走访和专家咨询,吴鑫发现刘家湾村在几百年前就有种植中药材历史,气候、土壤都很适宜吴茱萸、射干等药材种植,他的人生遂在这里重新出发。
“起初回家父母不是很愿意,觉得好不容易走出去,就应该和别人一样,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再回来,这个穷山沟没啥前途。”父母的反对声常在吴鑫耳畔回荡,内心也辗转无数个夜晚。但最终,一颗不服输的心和一腔爱家乡的情怀,让吴鑫决然回乡。
本以为回来就能大手笔开始发展产业的吴鑫,遇到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数不胜数,比如:在村民眼里吴鑫还是“小娃子”,不值得信赖;中草药种植没尝试过,还要两三年才能见效益,市场风险大,不可靠;就算中草药真如他所说,每年能挣这么多钱,自己也不会种,万一管护不当就会亏进去。吴鑫本着“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原则,一条一条梳理,给现金流转土地、签订农业订单、手把手指导传授经验,用实际行动一点一点打消了群众的疑虑,获得群众认可。
转眼已返乡四年,吴鑫从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也是村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土专家”,在刘家湾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的吴鑫,把村里闲置土地大范围流转过来,与刘家湾村支部一起带领全村在家劳动力修路、开荒,把一片片“被遗忘”的土地种上中药材,开出“致富花”。
中草药种植效益好,但见效时间长,加之产业结构单一,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群众内生动力挖掘,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吴鑫,主动向工作队提出想在村上发展林下养鸡的想法,将长短产业结合,群众长期收益、短期收益都有了保障。在完成中药材栽种后,依托苏陕协作项目,刘家湾生态农业合作社多元化发展产业,建成农产品加工车间一个、土鸡养殖基地两个。2019年,刘家湾村完成中药种植400亩,养殖土鸡2000只,带贫益贫34户118人,群众增收7万余元。
“当前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如何脱贫不返贫还是需要以产业为基础,牢固的产业才能让群众收入有保障。”刘家湾村支部书记卢方强说。吴鑫既是村上的“产业保姆”,也通过组织考察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是刘家湾村后备干部的重点培养对象。
为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周期,摸清产业发展规律,吴鑫通过自我实践深刻钻研发展哪项产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不仅种植了40亩中药材,还养鸡50只。“理论上的知识可以充分指导实践,但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问题,只有我遇到了这些问题并学会解决了,才能教大家如何避免。”吴鑫为让村民不吃亏,合作社的任何一项主导产业开始前,自己会先尝试、先总结,用亲身实践指导群众更好发展。
吴鑫为让群众都离职业农民更近一步,在县农业农村局培训老师带领下,先摸底大家的培训需求,再以“集中授课”和“送学上门”方式,让刘家湾村有劳动力的在家群众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53岁的吴圣禄在吴鑫的帮助下,农业机械使用越来越熟练,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后,吴圣禄成为合作社的“得力干将”,不光解决了合作社技术人员问题,每天还能收获200元以上收入。
“能文能武”的吴鑫不光能让合作社“种得出”,也通过签订订单、网上销售等多元化渠道让中药材“卖得好”,4年前的客户一直都保持稳定合作,部分客商到中药材基地考察之后对产品品质更加认可。
29岁的吴鑫家中还有位瘫痪在床的爷爷和只能靠轮椅行走的叔叔,常年扎根基层、忙于工作、照料家人,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家里人都替吴鑫着急,怕他忙事业把个人问题耽误了。开朗的吴鑫笑着说,男人嘛,三十一朵花,我还含苞待放哩,看着刘家湾村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比自己说媳妇还开心。
“脱贫攻坚是基础,乡村振兴是腾飞,今年虽然疫情影响大,但是在家劳动力多,通过分耕劳作、上门指导,乡亲们产业发展、管护一点没落下,我们要继续以产业为主导,多元化发展,把特色经济做成品牌、做出亮点。”吴鑫说。
目前,刘家湾村已修通产业路5条11.2公里,发展中药材400亩、密植桑园200亩、特色李子300亩,同步鼓励群众发展养鸡、养猪、养牛等短期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减少疫情对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效带来的影响,让群众真正与深度贫困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