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星 沈奕君 陈力
2月27日,一个期盼已久的喜讯在女娲故里、最美乡村平利县迅速传开:平利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勤劳智慧的23万平利儿女,用心血和汗水兑现了如期脱贫摘帽的平利誓言。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平利县2011年被列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十二五”末有贫困村7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8个,贫困户18507户44811人,贫困发生率22.4%,比同期全国、全省分别高15.2和8.4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
“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脱贫寝食难安、小康不实现誓不罢休的决心,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走在省市前列。”庄严宣告力道磅礴,激荡女娲故里。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平利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各项部署要求,按照“统揽、带头、下沉、精准、真实、激励”十二字战略方针,发扬“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创优”的顽强作风,精准发力,苦干实干,举全县之力攻克贫困堡垒。
作风硬,脱贫赢!脱贫赢,全局赢!平利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一号民生工程和最大发展机遇,坚定不移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提高站位抓统揽。2014年以来历次县委全会都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主题,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月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对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将脱贫攻坚权重提高到50%,实行帮扶单位考核与所帮扶村脱贫攻坚考核结果捆绑,把全县工作重心和各级干部的主要精力、注意力和执行力凝聚到脱贫攻坚上。
压实责任强担当。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建立解难题例会制度,精准高效指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统筹省市县镇村五级干部帮扶力量,落实9个省级部门、8个市级部门、127个县级单位包村,3834名干部包户,实现所有行政村、所有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整合“四支队伍”964人常年驻村,形成了职责清晰、无缝衔接的责任链条。
领导带头沉一线。创新推行“总队长”制,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把攻坚拔寨的关键点位下沉到村到户到人,构建起以村为基本单元、以户为主要靶向、以人为主要对象的“一线作战责任体系”。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因户因人施策,持续跟踪落实,确保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确保收入达标,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就业、入股分红等多种途径增加收入;对无劳动力和弱劳接动力贫困户,落实农村低保、五保、临时救助及残疾人救助等政策,按标准分类实施兜底政策,全面做到应保尽保。落实安全住房,全县“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490户37974人,实施危房改造1181户2869人,连续3年荣获“全省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聚焦控辍保学,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规范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全县无学生因贫失学。落实健康保障,全县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集中救治、慢性病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脱贫之本,产业先行。平利县坚持产业、家业、就业“三业并举”,瞄准关键靶心,下足绣花功夫。
立足生态兴产业强带动。制定并实施10万亩精品茶、10万亩绞股蓝、10万亩富硒粮油、10万亩中药材、10万头生态猪“五个十万”产业扶贫计划,确保每个贫困村主导产业、产业园区、龙头企业、技术服务、电商网点“五个全覆盖”,全县222家市场主体与8160户贫困户签订5年以上帮扶协议,通过土地租赁、资源入股、劳务用工、代养代种、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围绕宜居置家业强基础。该县共建成62个集中安置区,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490户37974人,坚持“业搬同步”,围绕建设新环境、提供新服务、发展新产业、培育新民风、创造新生活“五新社区”目标。
多措并举扩就业强支撑。该县支持2100余人返乡创业,开发就业岗位2万余个,带动60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作为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发源地的平利县,扶持发展新社区工厂83家,实现55个百户以上安置社区新社区工厂全覆盖。累计开展职业培训322期,7997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培训至少掌握一项就业技能,实现了有就业意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一人就业或创业目标。
“立大事之节点,强干事之精神。”在脱贫征程中,“三苦三真”再次刷新平利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标高。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引导带动群众苦干真干。通过教育引导立志气、道德评议树正气、积分超市添动力、移风易俗改陋习、司法保障治歪风,教育引导群众从“要我脱贫”自发转变为“我要脱贫”,强力补足精神之钙,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众擎易举,众行易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9年底,平利县79个贫困村已全部出列,累计减贫20466户58391人,贫困发生率由22.4%降至1.2%。在省对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5次排名全省第一,连续2年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先后荣获13项国家级荣誉和15项省级荣誉,多种创新模式在省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