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世虎 实习记者 朱洁
春风和煦,桃花盛开。清明节前夕,本报走村入镇看“双复”旬阳报道组记者一行走进旬阳县白柳镇千亩核桃园,园区内错落有致的核桃树上已冒出了嫩芽,村民正冒着小雨给树苗除草、施肥,园区管护技术培训在县林技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旬阳林业经济发展进入疫情后的全面重启。
以培训促管护,以管护促增收,该县林业局从2月12日开始,分派120名林技员对全县拐枣、核桃、板栗、樱桃、鲜桃疏花疏果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至目前,共开展面对面技术培训100余次,网络“隔空”技术指导50余次,培训林农5000余人。
“这段时间,我们在全县开展大范围施肥管护、提质增效。从4月开始,对全县71个重点村的5万亩拐枣、核桃、茶叶等开展施肥,采购1500吨肥料免费发放到重点产业村,示范带动农户对产业园区进行管理。”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城关镇李家台村人来说,李家台村旬核乡振辣椒育苗产业园就是他们增收的希望。充分准备下,2月21日开始,该产业园恢复了春耕生产。目前产业园所有种苗均已签订销售合同,预计4月底种苗出棚时,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0万元。
特殊时期,为减少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旬阳县农业农村局在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全员动员抓好烤烟、辣椒等特色产业种植,促进农民短期收入增加,并分类开展服务指导,号召群众以户为单位搞好生产。
赵湾镇赵湾社区2组村民刘家琨当过兵,干过包工头,经过几年打拼,日子过得也算红火。可刘家琨也有自己的难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常年在外顾不了家。“在外打工辛苦不说,常常还拿不到工钱,家里老人小孩也无法照顾。”2019年5月一次偶然机会,刘家琨承包了家乡烤房建设,当看到先进的机械、省力的烤房、实惠的政策和长势喜人的烤烟时,他选择留在家乡栽种烤烟。
“看着村里人都在种烤烟,发展前景好,效益也高,我找到村合作社承包了120亩地,今年种烤烟纯收入预计能有15万元,比之前在外务工还高些。”刘家琨说。疫情期间,刘家琨也没闲着,2月底开始,他聘请专业技术员整地、施肥,一点儿没耽误。
为让群众疫情期间增收不受影响,旬阳县结合土地、产业发展实际,将烤烟计划种植面积从8万亩扩大到12万亩,并在2月中旬发出倡议,引导群众积极转变观念,为有发展意愿的烟农提供充足生产技术服务和土地租赁、基础设施、劳务服务、产业奖补等政策支持,让群众有产业好发展、能增收能致富。
赵湾烟站站长刘世儒告诉记者,为支持发展烤烟产业,带动群众增收,产前他们按照合同种植面积无偿足额供应烟种、生物有机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产中为种植主体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产后实现现金补贴。对50亩以上家庭农场流转土地,每亩补贴100元,对100亩以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每亩补贴100元,将县返镇税百分之五十返还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无独有偶,赵湾镇像刘家琨一样选择在家乡发展产业的人越来越多。2月以来,新增发展烤烟种植户31户,目前已全部落实地块。目前,全镇今年共计发展烤烟种植306户。
赵湾镇党委书记陈子勇采访中告诉记者,围绕着全镇当家产业,他们力破疫情影响,主动引导更多返乡能人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种植烤烟增收致富奔小康。“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当地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外出务工,烤烟产业能从中化危为机,只要通过合理正确的引导,让这部分人再次回到产业链上,集聚起人、财、物的核心要素,产业发展正当时。”
该镇将发展职业农民、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作为产业发展重点,通过党建引领,依靠能人带动,将当地弱劳、半劳人员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全镇烤烟种植面积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2000亩左右,其中合作社流转土地种烟2000亩,相对于去年增加了1000亩;家庭农场达40余户,种植面积2000亩,较去年增加20余户;职业烟农过去1000户,现在种植农户仅剩291户,面积达8000亩。
陈子勇说,从以上数据来分析,当地烤烟总的种植面积没有大的变化,但随着整个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无论从组织方式上还是经营方式上,整个产业正发生着深刻转变。而这种转变,对当前和未来产业的壮大以及更多群众增收来看,都大有裨益,让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