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秦巴山区新时代 翻天覆地新生活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安康市岚皋县脱贫攻坚纪实
陈洪海 陈延安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真实地再现了岚皋风光的神奇和美丽。岚皋县地处大巴山北麓,是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省深度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7.2万,共有贫困村7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262户63875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岚皋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举全县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岚皋特色的脱贫之路,贫困发生率降至1.06%,今年2月整县脱贫摘帽。
因地制宜 做好顶层设计
“现在好了,一年享受了些啥政策?村上有哪些项目?都一目了然。”在岚皋县民主镇田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叶永庆在手机上点开岚皋县政府网站中的脱贫攻坚“三级两账”项目资金监管系统公示平台,轻松查阅全县各镇各村脱贫攻坚项目和惠民资金补贴情况。在输入自己身份证号码点击“查询”,他家近年来所享受政策补贴便一览无余。
“过去想弄清楚一个镇一个村到底有些什么项目和资金,必须要跑多个部门,费力费时不说,还容易漏项,给统筹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岚皋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江贤文介绍。
岚皋县蔺河镇棋盘村脱贫攻坚工作队正在农户家教群众登录县政府网站,查询县脱贫攻坚“三级两账”监管系统公示平台。
2018年,岚皋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扶贫领域资金全口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督察督办三个工作组。建立脱贫攻坚“三级两账”项目资金监管系统公示平台,将财政专项扶贫、涉农整合、行业专项扶贫、金融扶贫、苏陕协作、社会扶贫等六类用于脱贫攻坚领域的资金,全部纳入网络系统平台监管、公示和提供查询。“‘三级’就是县、镇、村三级,‘两账’就是项目账和资金账。”岚皋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陈雷说。
针对扶贫项目资金建立全民监管公示体系,只是岚皋县在脱贫攻坚中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岚皋县委、县政府自觉扛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责任,在“学、悟、谋、干”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件件落得实。
为夯实责任层级,岚皋县成立县委书记、县长挂帅的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组建县级领导任团长(兼任贫困村总队长)的各镇脱贫攻坚工作团,整合“四支队伍”组建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建立领导小组会、指挥部联席会和周调度会制度,定期听取汇报,掌握动态,研究措施,解决问题。
岚皋县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全县共命名农村“红旗党支部”71个,为全县农村党支部树立了学习标杆和样板。125个村实现了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全覆盖。四年培训县镇党政领导干部16期4093人次、扶贫系统干部16期2031人次、帮扶干部20期9833人次、贫困村“四支队伍”18期4714人次,提升了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同时,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2015年以来,累计处置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333件,立案查处133件153人,保障了群众利益。
林下魔芋丰收了。
美丽城乡 筑牢致富基础
移民搬迁工作是秦巴山区脱贫攻坚战中的重中之重,岚皋县也不例外。仅仅三年多时间,岚皋县即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310户30219人,几乎占到全县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一;由此上溯到“十二五”以来,已累计搬迁群众20209户61218人。
如何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后续收入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岚皋县从2016年起,就围绕安置点加强新村建园区、城镇建厂区、住地变景区的“三区”建设,与搬迁脱贫统筹推进、同步落实。
石门镇兴坪村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条街道,两排民房,黛瓦、灰墙、赭色窗,串串灯笼入夜如虹,磨坊、酒坊、农家乐、农家宾馆挑旗拽幌,牌匾闪闪,屋后青山相拥,屋前溪水潺潺。
渔业丰收了。
兴坪村支书钱正俊介绍,这个安置点开始修建时,镇村就充分考虑搬迁群众后续增收问题,经研究和搬迁群众同意,决定借助毗邻神河源、千层河两个景区优势,将安置点既建成群众安居乐园,也建成游客集散地、吃住承载地、乡村观光园,风格上求农味,吃喝上找土味。住地变景区,陆续带动15户搬迁户开办农家乐、农家宾馆,吸纳60余人就业增收。
岚皋山美水秀、景色宜人,境内有南宫山、千层河、神河源等景区景点230余处,是陕西省首批旅游强县和国家首批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县。搬迁扶贫中,岚皋统筹旅游资源,借力借势,尽可能在规划选址时靠近景区、产业发展上依托景区、道路建设上连通景区、安置点建设上打造景区。
“一举两得”“一举多得”思路,在岚皋搬迁安置点选址建设和后续发展扶持方面都有体现。安置点周边发展荷花、樱桃、葵花、黄花、黄桃等可观光体验的农业产业,发展采摘游、体验游,不仅卖果实,还卖“看”,拓展延长“产业链”。目前,全县已发展农家乐226个、农家宾馆39个、旅游商品特色店32家、观光产业园5万亩,开发特色旅游商品50余种,开展旅游类专题培训1200余人次。
基础设施突飞猛进。五年来,全县共实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1070个、总投资10亿元。其中建成交通项目469个,水利项目263个,电力项目221个,村卫生室项目117个。
发展产业 拓宽致富门路
六年前,来自天津的刘良华女士在游玩南宫山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吃到蔺河镇蒋家关村村民闫金富家做的魔芋豆腐,赞不绝口,走时一定要买点儿带走,热情的闫金富就送了她一些。回津后,刘良华女士的亲朋好友尝过后,都问是哪儿的,很感兴趣,并且建议有即开即食的产品就更好了。这可难为了只在房屋周围零星种植了一点魔芋的闫金富。
市场的需要,就是致富的希望,闫金富眼前一亮。2016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闫金富被确定为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队为村里贫困户总体流转了1000亩槐树林种魔芋,其中分给了闫金富20亩。县上一共建起3个魔芋系列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出产那天,闫金富特意给天津客人邮去了两大包,客人通过微信红包给他转来了钱。闫金富拿着钱心里乐开了花,因为不光是这点儿钱,家里卖魔芋一年可以收入三四万元。“人家说我种魔芋有瘾,我还真就有瘾!”闫金富说,从那时候起,他年年种魔芋,还越种越多。
社区工厂在岚皋遍地开花,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岚皋县地处全国第二大富硒资源带,80%以上动植物富含硒元素。根据测量,每千克土壤含硒0.4毫克到3毫克之间,且森林覆盖率达79.6%,绝大多数食物都是天然有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岚皋县按照“大企业引领、大基地支撑、大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公司+园区+合作社+农户”方式,大力发展魔芋、茶叶、猕猴桃、栝楼等富硒有机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林芋、林药、林菜、林蜂、林禽、林畜等6种林下特色种植养殖模式。
为壮大产业,促推脱贫,岚皋县探索建立“五奖五扶五带动”产业扶贫路径,对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新产品研发、引进专技人才等经营主体和产品效益提升行动进行奖励,采用金融、资金、项目、用工奖励、以奖代补五种方式扶持,通过资产收益、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入股分红、订单收购等五种利益联结贫困户带动增收,有效解决经营主体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动力不足、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紧密的问题,将贫困群众嵌入产业链。
2019年,全县种植魔芋9.4万亩,发展茶叶7.9万亩、猕猴桃1.6万亩、中药材5.1万亩、瓜蒌1.1万亩,出栏生猪9.5万头,累计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9个、市级以上产业龙头企业11个,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71家,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134个,投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1.3亿元。全县12481家经营主体累计带动贫困群众33680人增收,其中15893户贫困户实现中长线产业全覆盖。
据统计,2016年全县共有4.32万贫困人口,其中女性达2.2万。针对这一情况,岚皋县以深化妇联改革为动力,创新推行产业园区+贫困妇女、社区工厂+贫困妇女、合作组织+贫困妇女、能人大户+贫困妇女、乡村旅游+贫困妇女“5+1”巾帼脱贫攻坚机制,发挥出妇女“半边天”乃至“大半边天”作用。
多措并举 推进兜底保障
岚皋县现有持证残疾人1001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十七分之一,其中贫困残疾人6452人,占持证残疾人的64%,且普遍存在残疾程度重,文化水平低,自身发展动能差等问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岚皋认为,“老乡”里面最需要“同步”和政府帮一把、不掉队的对象是残疾人。2019年,岚皋结合残联基层组织专项改革,强化党的领导、强化残疾人保障,理顺残联工作体制、残疾人服务机制,实现残疾人按需服务到位,把残疾人脱贫帮扶工作的触角延伸加固到镇、村、组每项工作每个角落。
“以前,我们不找村上,村上也不找我们。现在,兼任村残协主席的支书和专职委员,每个月都要给我们打一次电话,主动询问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佐龙镇金珠沟村残疾人张远顺说。张远顺患有中度肌无力,医生嘱咐他既要注意休息也要适当锻炼。今年9月,村残协改选后,村残协专职委员任玉林联系到县残联,请专业人士为张远顺教授修鞋技术,如今,他每个月都能挣1000多元。
岚皋结合实际加强残联基层组织改革、促推残疾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的做法得到中残联肯定。2019年11月27日,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相自成在《陕西残疾人工作动态》第6期上作出批示,对岚皋县基层残联组织专项改革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脱贫攻坚中,岚皋坚持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及时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残疾人员及时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对因紧急性、意外性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性救助,对困难患者及时实施医疗救助。2016年到2019年,全县共发放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医疗救助和孤儿生活补贴等救助资金2.86亿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
精神扶贫 激发内生动力
两年前,孟石岭镇前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光贵因常年独居,对生活没有信心。一次,他帮村里养护了一段公路,村里立即将他作为褒扬对象,在“道德银行”给他积了5分,驻村工作队队长田伟专程将“道德银行”存折送到他家里。黄光贵从此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干好事的乐趣,重新焕发精神,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公益事业中。
2018年,岚皋县针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奋斗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全县125个村11个社区建立“做好事、存积分、换奖品、享服务”的美德激励制度,推广的“道德银行”,一户一账户,一户一存折,制定积分评定标准,对勤劳致富、孝老爱亲、诚信友善等六方面美德进行积分,推动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催生脱贫致富动能。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给脱贫攻坚文明同行带来一抹温暖的亮色。家住四季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肖发明因下肢瘫痪卧床不起多年,上肢发胖,下肢萎缩,体重大,在老家时,哥哥给他翻身扳不动他,就叫来邻居帮忙,2018年搬迁到移民搬迁安置点后,肖发明和哥哥都两眼一抹黑,一梯四户都不认识,咋办?
四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集镇安置小区文明实践指导员、镇干部杜少前听说后,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并发展了四户中两人志愿服务该事项,在搬迁小区和全镇成为佳话。
2019年,岚皋县在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针对近年来搬迁人口量大、搬迁群众思想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等问题和现实,探索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延伸到移民搬迁安置小区,成立组织机构,建立阵地制度,开展志愿服务,以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让新小区群众过上新生活。
岚皋县还创新推出“开展一项评优、弘扬两种文化、抓好三项治理”为主要内容的“123”新民风工作法,修订完善125个村11个社区村规民约,并成立“四会”自治组织,组织“移风易俗文明过节”等新民风建设主题活动20余项,举办“决胜脱贫攻坚·文明实践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举办文化活动助力脱贫攻坚“讴歌新时代·群众大舞台”文艺演出130场,累计选树表彰先进典型2040人。
“新时代,新任务,新使命。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抢抓高速公路将于年底通车,规划中的西渝高铁途径岚皋并设站的机遇,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全力做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岚皋谱写新篇章!”安康市政协副主席、岚皋县委书记周康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