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百岁老兵百年梦
2020-08-11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周健 孙妙鸿 王拥AMW安康新闻网

“八一”建军节前夕,走进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青山环绕,小溪激流,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有一户人家的房屋刚刚经过改造,墙上画着爱国主义题材的绘画,在这青山绿水间更加醒目,这便是百岁抗战老兵惠德泉的家。AMW安康新闻网

1920年出生,1942年参军,1943年5月开赴抗日前线,1948年1月15日在河南省沈丘县战地入党,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作战、湘南战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解放大西南和解放西藏等重大战役。从军13年,转战18个省、市、自治区,身经百战,这是惠德泉老人百年人生中的重要片段。随着老人断断续续的讲述及其家人深入地解说,一位百岁老人的百年之梦徐徐铺展开来。AMW安康新闻网

给人过继 放羊谋生AMW安康新闻网

1920年农历冬月十二日,惠德泉出生在汉滨区北部山村的一户农家。他的到来并没有给这个处于风雨飘摇、饥寒交迫的家带来过多的喜悦,反而增添了一丝愁绪。仅靠租种地主家土地谋生的父母,怎么把他和4个哥哥养大成人,成了压在他们心中无法消解的巨石。AMW安康新闻网

从“父母的牙缝里刮食”的惠德泉,长到四五岁时却依然羸弱、骨瘦如柴,无法养活他的父母不得不把他过继给了他的幺爸。此时已经懂事的惠德泉却怎么也融入不进新的家庭,时不时地偷跑回来,可每次父母只能硬着心肠让他回去。在“偷跑”与“回家”的不安中过了两年,幺爸购买了30多只羊让他来放。这在当时的农村也属正常现象,可每天吃不饱、没衣服穿依然威胁着他的生存。AMW安康新闻网

到了10多岁,实在融入不了继父家的惠德泉,再次回到生父家中,父母心疼他就没让他再回去。“那时,4个哥哥已经长大,对我回来很有意见,‘家里粮食本就不够吃,现在又添一张嘴,以后的日子可咋熬呀!’这样的话也经常挂在他们的嘴上,父母也没有办法。”回忆那段生活,惠德泉依然显得很痛苦,“后来我就求当地的阴阳先生,给人家当学徒,背包,为了混一口饭吃。也学着做生意,想办法养活自己。”那时候,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内忧外患之中,惠德泉就有了小小的梦想——吃饱、穿暖。AMW安康新闻网

意外参军 身经百战AMW安康新闻网

1942年,时年22岁的惠德泉恰逢中华民国政府 “派粮、派丁”。由于兄弟多,按照当时的政策兄弟5人中必须有一个去参军。因为战乱,4个哥哥都不愿去,并想方设法说服年龄最小的惠德泉去参军。AMW安康新闻网

“反正在家也填不饱肚子,到了部队还有军粮吃。”有了这种想法的惠德泉在当年3月14日踏上了军旅生涯。在安康经过3个多月的短训后,于当年7月调往西安轮训,后又调往重庆集训。1943年5月初,惠德泉所在的部队奉命开往湖北省秭归县教场坝,并在湖北与侵华日军作战5次。“刚开到抗日前线时,那场战争打了几天几夜,因为日本武器好,我所在的部队整个团被打的到最后不到一个连,就只好撤退。我虽然是炮兵,离前沿阵地远一点,可一颗子弹还是从额头扫到,差点就打到太阳穴上,现在这个印记还在。”惠德泉指着自己的额头说。AMW安康新闻网

1944年5月,惠德泉随部队开往湖南衡阳地区,配合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湖南北部地区多次与日军作战。1944年6月20日,又随部队开往安徽合肥近郊驻扎,并多次与日军作战,直到1945年8月日军战败。解放战争期间,在一次作战后惠德泉被解放军收编,被编入中原野战军。随后,他参与了多次战斗,并于1948年1月15日在河南省沈丘县战地入党。入党后,英勇作战的惠德泉又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作战、湘南战役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解放大西南和解放西藏等重大战役,辗转18个省、市、自治区,经历了上百次战斗,收获了一大堆勋章和军功章。那些年,惠德泉就梦想着抗日早日胜利、全国早日解放。AMW安康新闻网

孝敬父母 复员回乡AMW安康新闻网

惠德泉的全国解放梦想实现后,依然留在部队戍守边疆西藏。AMW安康新闻网

1955年,惠德泉连续多次收到家书。因为父母年事已高,4个哥哥也都成家单过,希望他能够早点复原回家照看年迈的父母。此时,惠德泉已经升任炮兵班班长,继续留在部队发展潜力很大。接到家书后,13年没有回家的惠德泉思乡心更切。“父母让我回去,我的心里很矛盾,忠孝不能两全,既然全国已经解放,父母也需要我,那就复原回家吧!”在一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上,惠德泉这样写道。在提出复原申请后,部队也多次挽留,可他决心已定,并于当年6月30日正式退伍。AMW安康新闻网

复员后,因惠德泉战功显赫,地方政府多次给他安排工作,可执拗的他却认为:既然选择了回家照顾父母,就一定要守在父母的身边,如果在外面工作,那还不如继续留在部队。就这样,惠德泉多次拒绝了组织安排的工作,毅然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当起了农民。AMW安康新闻网

回到阔别13年的家,惠德泉发现,原本贫穷不堪的家依然积贫积弱,甚至连房子住都没有。“盖两间新房”成了他最大的梦想。AMW安康新闻网

于是,惠德泉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挖地基、砌墙,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劳作,仿照西藏民房的形式建得两间石灰砂浆平房终于完工,虽然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每逢下雨天会漏水,但却圆了他的住房梦。AMW安康新闻网

抚女养老 独撑家业AMW安康新闻网

1956年,惠德泉和父母住进新房后迎来了人生当中的大喜事:36岁的惠德泉结婚了,娶了当地的农家姑娘,并且当上了生产大队民兵连长。1958年添上幼女后,虽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有父母下有幼女日子过得依然艰难,可他的内心却被幸福填满。AMW安康新闻网

不幸的是,熬过了三年自然灾害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家里的另一顶梁柱——妻子却染上了疾病,并于1966年永远地离开了他和刚满7岁的女儿。自此之后,受过战争洗礼的惠德泉既当爹又当妈,边干着农活边抚养着女儿、照顾着年迈的父母,直到把父母送上了山、把女儿抚养长大成人。AMW安康新闻网

1978年,女儿结婚女婿入赘后,58岁的惠德泉终于松了一口气。但辛劳惯了的他依然闲不下来,还是像以前一样上坡、下田干着繁重的农活。“1982年我们把原来的老房拆了重建新房时,已经62岁的父亲仍然像个年轻人一样,每天帮忙挖地基、抗石头。”惠德泉的女儿惠正银说。AMW安康新闻网

有了新房子,惠德泉又有了新的梦想——有一天能用上电,看上电视,公路修到家门口,出行更方便。AMW安康新闻网

言传身教 勤俭持家AMW安康新闻网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安康广袤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惠德泉家用上了电。本世纪初,公路修到家门口,前几年,公路又进行了硬化。特别是脱贫攻坚以后,乡亲们都走上了致富路。看着这些变化,惠德泉在感叹祖国日益强大的同时,总还想着为社会做点什么。AMW安康新闻网

“从苦难中走过来的父亲,一生当中最在意的就是粮食。他经常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并给我们讲他小时候没有粮食吃的经历。也见不得别人糟蹋粮食,如果看到谁浪费粮食,他总会立即教育,毫不留情。”惠正银说,“在父亲影响下,自土地承包到户后,家里就很重视农业生产,每年都要把稻谷等粮食将粮柜塞得满满当当。”AMW安康新闻网

“父亲小时没有上过学,文化知识也是在部队上学的,但他非常喜欢看书。”惠正银介绍说:“1952年出版的新华字典、吃饭的筷子、发黄的日记本、破烂不堪的篷布,加上被磨得变色的奖章,这都是父亲的‘宝’。这些宝贝被他锁在从部队带回的烂皮箱里轻易不让人看。这几年,他经常带着这些家什为邻里乡亲、党员干部讲述他的战斗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AMW安康新闻网

在惠德泉的影响下,他的女婿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家也被评为“最美家庭”等。惠德泉说:“我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乡亲们也过上了好日子,我现在要多活几年,享享清福。” AMW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