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西锋
“爱亲睦邻,业兴家和;爱党报国……”这是2020年4月3日,汉滨区“祭英烈、诵家训、话发展”网络文明祭祀活动大河镇康氏家风馆分会场直播现场的场景。今年清明节期间,虽然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商场超市开门营业,学校分批恢复开学,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汉滨通过举办网络文明祭祀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聚集、不烧纸、不放炮、不聚餐,以网络祭祀、代理祭祀等方式代替传统祭祀中的陋习,这也标志着汉滨文明殡葬管理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由于受封建思想和传统风俗影响,加上缺乏环保意识,群众殡葬祭祀存在诸多问题,披麻戴孝吹吹打打,土葬安埋高坟大墓,坟地景观豪华精致,随地画圈烧纸祭奠祖先……可以说,传统殡葬祭祀习俗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因攀比心理作祟愈演愈烈,导致近年来中心城区豪华墓葬鳞次栉比,毁林占地建坟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少数党员干部去世火化后也违规“二次入棺”土葬,更有甚者,每逢春节、清明、中元节等群众祭祀活动密集的传统节日,安康城乡就鞭炮声此起彼伏、烟尘弥漫……凡此种种,严重影响了安康对外形象、破坏了安康良好生态发展环境,成为汉滨区乃至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心中的最大痛点。
经过3年多积极筹备策划和重点单项工作试点推进,2020年,汉滨区以断腕壮志下定决心,按照“政府主导、行业牵总、企业参与、群众受益”和“规范治理为主,奖励激励为辅”原则,陆续制定出台了《汉滨区文明殡葬规范管理工作方案》《汉滨区文明殡葬奖补试行办法(试行)》,从安康中心城区开始试点,从引导整治两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行“1123”文明殡葬祭祀管理模式,移风易俗、培树良习,还人民一片碧水蓝天。
据了解,汉滨区“1123”文明殡葬祭祀管理模式即:建立一套奖补管理机制、建设一批便民服务场馆、开展两大宣传引导活动、开展三轮专项整治行动。
建立一套奖补管理机制,成立一个专班,在本级财力极为紧张、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积极筹措挤出资金,整合财政、民政、环保等相关行业项目经费,对汉滨辖区群众(不含公职人员)自愿配合殡葬改革工作,亲属去世主动选择殡仪场馆火化、集中文明治丧、经营性公益性墓地安葬的进行扶持奖励。建设一批便民服务场馆,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方式,以区殡仪馆为主体,逐步在全区大型易地搬迁社区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社区)统筹规划建设红白理事馆、殡仪服务站等集中服务场馆,方便群众集中规范办理红白喜事。同时为群众合理设置专门的祭扫区域,引导群众节俭办事、文明治丧、低碳祭扫。开展两大宣传引导活动为,一是开展文明祭祀示范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烈士公祭活动和家庭追思会、诵读家风家训、撰写缅怀文章、种植花草树木以及代理祭扫、网上祭祀、鲜花祭悼等多形式多载体的文明祭祀示范活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二是开展文明殡葬宣传活动。创作编排一批具有汉滨特色的文明殡葬宣传节目,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微信等宣传媒介,广泛开展文明殡葬扶持奖励和殡葬管理法律法规宣传,集中曝光一批违建墓地反面典型,培育广大群众节俭治丧、文明祭祀丧葬理念。开展三轮专项整治行动为,一是开展殡葬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殡葬用品、殡葬服务经营主体进行摸排,建立管理台账,组织执法部门对违法违规经营殡葬用品市场行为依法处置,依法查处制售不符合国家要求的殡葬设备、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等违法行为。二是开展殡葬习俗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全区殡葬演艺、服务经营秩序,严查无证照文艺表演团体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打击低俗淫秽、封建迷信等演出行为,对占道或在公共场所搭设灵棚治丧等违规行为及时劝阻制止,持续加大对群众奢侈攀比、大操大办丧事和治丧、祭祀过程中燃放鞭炮、焚烧火纸等不文明行为的管治力度。三是开展违建墓地及侵占土地林地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未经审批、未办理建设用地手续,擅自兴建、扩大建设用地面积、违规预售墓位、建售超面积墓位、实施价格欺诈和垄断行为、农村公益性墓地违规对外销售等情形,进行专项整治,依法检查复核整治违建“住宅式”墓地、硬化大墓、“活人墓”等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整治新增问题。
在文明殡葬管理工作的推动下,汉滨区先后对香溪洞景区福道两侧历史遗留高坟大墓迁出和就地改造296棺,铲除非法毁林占地建坟5起、“活人墓”3棺,有力地阻滞了“青山白化”问题,基本实现了可视范围内“只见林、不见坟”的目标。2019年9月,安康出台史上最严“禁炮令”。2020年除夕和中元节期间,安康市、汉滨区上下联动,齐心协力,采用“分片守、定点控、路线巡、街面查”等方式,出动干部10000余人次日夜巡查,逐镇逐村逐点进行盯实靠牢,发放告知书、倡议书、宣传单20万余份,劝导制止焚烧行为1500余起,劝离祭祀品经营户100余户,批评教育300余人,对禁燃区内烟花爆竹销售网点和经营门店累计清缴回收烟花爆竹3500余件,实现了安康中心城区2020年除夕和大年初一空气质量6年来首次“优良”,1至8月空气质量和改善幅度两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