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脱贫有路通小康——白河县交通扶贫纪实
2020-11-16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孙妙鸿 通讯员 汪银春KJT安康新闻网

“以前路没修通,买原料卖魔芋都是肩挑背扛,忙活一天也运不了多少。现在路修好了,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今年种了2100亩魔芋,预计能挣30来万元。”谈起今昔对比,白河县宋家镇安乐村魔芋种植大户张彩勤感慨不已。KJT安康新闻网

魔芋是安乐村的重要脱贫致富产业,由于道路不畅,运输成本过高,极大地阻碍了该产业发展。今年,白河县交通部门为魔芋基地“量身打造”了一条长3公里、宽3.5米的产业路,顺着山势延伸到魔芋园每个地块,魔芋基地收益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而显著提升。KJT安康新闻网

安乐村魔芋产业路是白河县道路促脱贫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以来,白河县先后共实施交通扶贫项目567个,其中道路基础设施项目498个1616.22公里,形成了四穿越、三循环、八连镇、十辐射的交通网络。交通环境的改善,有效增强了对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现出“路通业兴”的发展景象。KJT安康新闻网

不通公路的山上住着6.9万名贫困群众KJT安康新闻网

白河县境内山大沟深,危岩竦峙,高差1700米的中高山地重重阻隔。经过摸底统计,2015年该县建档立卡的6.9万名贫困群众,大多生活在不通公路的山上,与上世纪70年代发扬“三苦”精神在半山腰上修建的20多万亩石坎梯地相伴而生。KJT安康新闻网

勤劳的白河人民,始终怀有勇往直前的毅力修路架桥,试图改变交通现状。“十二五”之前,白河虽然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但受资金限制,建设标准低又年久失修,加之铁路、高速路建设损坏严重,境内1699公里县乡公路、村道有80%不能畅通,另外还有235个自然村、1121个组不通公路。由于道路不畅,使外出创业能人返不了乡,工商资本进不了山,扶贫产业进不了村。KJT安康新闻网

“把路修通,脱贫的事情我们自己干!”这是2016年初白河贫困群众的强烈心声。呼应群众期盼,白河县委县政府知难而上,毅然下定“精准扶贫脱贫,道路交通先行”的决心,按照 “支撑脱贫、促进发展、立足长远”的原则,紧紧抓住中省市路网结构调整和“十三五”交通脱贫项目库建设的战略机遇,对县内农村公路进行了规划布局。县乡主干道规划以升级改造为主,全面提升道路等级和通行水平。通村组及产业路规划重点抓住“村村通水泥路”向“组组通水泥路”转移,行政村公路向自然村延伸,镇与镇之间的连接线向村与村之间的连接线延伸,使城乡路网主动脉与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畅通无阻,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组、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KJT安康新闻网

同时,白河县结合县内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生态旅游,抓好相配套的道路基础设施规划,根据脱贫和发展需要,科学确定道路等级标准,尽量减少重复投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对长远地解决群众出行和县域发展问题。KJT安康新闻网

条条山路在秦楚边地延伸KJT安康新闻网

蓝图既定,白河山水之间,再一次激荡起依靠“三苦”精神,筑路架桥助脱贫的高潮!KJT安康新闻网

道路建设涉及到土地征迁、矛盾调处、环境保障等方方面面,需要村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该县以“镇村申报、联镇包村县级领导确认、县交通部门审核、县扶贫部门审定”的程序择优选择项目,建立了交通脱贫项目库,根据脱贫年度分步实施。各相关部门在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提前介入、各负其责,保证项目建设不推迟、不延误。白河县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会同镇村、建设管理和施工单位不遗余力地启动实施,发改局优先进行项目审批备案,财政局将整合资金的40%用于修路,国土、林业部门优先办理土地、林地占用手续问题,环保局主动上门服务,指导落实环保措施,水利、经贸、物价等部门对砂石、水泥等施工材料,制定优惠政策和管控措施,确保按时按需足量供应到位。项目所在地的镇村、包建部门、驻村工作队全力负责沿线征地、矛盾调处、环境保障工作,为项目建设创造无障碍施工环境。KJT安康新闻网

这是一次改变贫困群众命运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白河县不辱使命,把规范工程管理扛在肩上,将工程管理的“四制”“七公开”及履约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制度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破解项目管理难、质量监控难、资金监管难等难题;按照“主要负责同志抓总、责任负责同志包片、工程技术人员包路”的思路,层层建立和落实质量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工程建设的每一道环节、每一个程序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不符合规范的工艺坚持不使用,擅自调整计划而导致工程量增加的坚持不纳入补助范围,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坚持不拨付建设资金。每条路聘请一名村级监督员、落实村民监督委员监督责任、主动邀请新闻媒体进行采访,形成政府监督、行业监管、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设计监控“六位一体”的质量监督体系。项目竣工后,提交审计部门一个个进行审计,保证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努力将交通脱贫工程打造成“优良工程”“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KJT安康新闻网

经过5年的努力,一条条山路犹如玉带缠绕般在秦头楚尾山间延伸。经统计,该县累计投资10.45亿元升等改造县乡公路131.7公里,宋歌路、构坪路、双闫路、冷川路、天宝园区路、裴元路、茅南路、宋家双峰路,由3.5米宽的村道升级建成6米宽的县乡公路。朱凤路、小沟路、黄石板路、里担沟路、店子沟路、双安路等71条412公里乡道村道经过“油返砂”整治,主干道宽度由3.5米拓展到4.5米,路基路面破损、交通梗阻和尘土飞扬的通行难题得到较好治理。新建进村入户产业路、脱贫路361条1105.9公里,新修便民桥、通车桥52座1485延米,基本实现建制村“组组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运”的双重目标。KJT安康新闻网

“财富大道”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民心KJT安康新闻网

冷水镇三院村土地资源丰富,当地村民长期种植核桃,但过去道路不通,从山上将核桃运输下来只能靠村民肩挑背扛,2000亩的核桃全部运下山得花费近半年时间。自2017年起,白河县交通局陆续在三院村修建通村、通组路7.4公里,拓宽硬化公路5.7公里,今年在三院村园区内又新修了7公里的产业路,彻底解决了交通难题,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先机。目前,园区内除了种植核桃,还种植了1500亩油用牡丹、500亩魔芋,并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年产值超过900万元,带动了7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KJT安康新闻网

一条山路就是一条“财富大道”,白河精心编织的产业路网,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先后吸引了500多名外出能人返乡投资兴业,撬动了30多亿元社会资金和50多亿元银行贷款投入到脱贫攻坚领域,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经营,建成96个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0多家,带动全县发展特色农林产业近40万亩,全县初步形成了光皮木瓜、白河茶叶、油用牡丹、特色石材等八大产业体系。探索出了天宝“山上修路建园区、山下修路建社区、农民就地变工人”、三院“修山间产业路、还山上生态林、建山下新社区、办社区新工厂、育时代新农民”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发展的典型案例,构坪旅游产业路被白河人民亲切称之为“一号公路”。KJT安康新闻网

架一座桥、修一段公路,就能给贫困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白河条条山路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民心,沟通着大山里的群众致富奔小康,连接着群众走上小康的“财富大道”。KJT安康新闻网

路通了,群众致富了,白河交通局的干部却没有闲着,他们深谙农村道路“三分靠建设、七分靠养护”的道理,从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体制改革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探索养管新模式,实现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养管目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择优选定有资质的养护企业,对境内164公里的县道实施预防性养护,重点实施路面养护、路基缺口修复、涵洞排水、滑坡治理、道路绿化、水毁抢修等,运行效果明显。对在建道路工程“提前介入”,实行工程边建设、路政边协调、道工边养管,为后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公益性岗位+贫困户+公路养护”助推精准扶贫新模式,把已建成使用的路面宽度在3.5米以上的农村水泥路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养护范围,与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资源共享,优先吸纳沿线贫困户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建立信息台账、岗位台账,做好公路养护与精准脱贫的有机结合,确保每条路通畅通行,发挥最大作用。 KJT安康新闻网

(责编: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