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飒
“宝贝周一到周五上幼儿园,周一周四晚上体能课,周二周六晚上英语课,周三周五晚上右脑开发课,周六周日下午舞蹈课,每天还要上英语和思维网课。这么多的课,都是你自己选择要学的,都是你十分喜爱的。除了舞蹈是我逼你去的,但是现在你爱上了它。每天一说要上课你那么开心,你如此爱学,看到你每天下课后,兴奋地告诉我今天你又学了什么新知识,学到了什么新动作,我也很欣慰。还有一年就要上小学了,不知道那时还有没有这么多时间坚持你所喜爱学的事物了。”2020年6月18日,袁希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五岁多的孩子每天比上班的人还忙碌,很多人不解,但是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孩子的现状。有的家长和孩子把这些课外的兴趣培训当做课后的娱乐,享受其中,而有的却焦虑不已,孩子一旦出现不愿意的情绪,家长的情绪也随之被点燃。
在袁希看来,虽然自己的孩子两两看起来很辛苦,但是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就像她微信朋友圈里说的那样,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起来也会很开心。袁希表示,“鸡娃”不应该成为贬义词,而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当然,她自己既不反对,也不是双手支持。她说,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孩子的。如果孩子本身是很积极上进的,那么适当的鼓励、激励甚至“鸡血”给孩子带来的一定是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孩子在家庭高压下轻生。
“我家孩子的兴趣班基本都是她自己兴趣所致,而且是自己的选择,只有一项体能课是我选择的,我认为锻炼身体是很重要的。”袁希说,“孩子通过兴趣班交到了一些朋友,同时也能学到很多在家庭当中学不到的知识。家长在兴趣班的公开课当中也能了解到孩子独自在外学习生活时候的收获,我觉得这对于孩子和家长而言,都是很好的成长。”
除了去年已经参与的这些课程,前不久,两两突然提出来要学小提琴,袁希问她原因,两两说:“因为小提琴难呀,我要从最难的开始学。”两两的回答让袁希十分感慨,用袁希的话来说,就是“学霸潜质直接碾压了老母亲”。
事实上,两两能够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与袁希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也是分不开的。袁希说,孩子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她不会拒绝,只会告诉孩子,既然你自己选择了就一定要坚持,不要喊累。在学习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但此时只要正确的引导,帮助把情绪释放出来,再鼓励她坚持,孩子就会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解放出来。袁希也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当好榜样和示范,每次孩子去参加兴趣培训的时候,袁希都会拿出自己的书本学习,等孩子完成了课程,两个人还会一起探讨自己刚刚都学到了什么。比如,孩子上完英语课,袁希便会装作学生,以求知的方式问孩子:“两两老师,你今天都学习了哪些知识?能不能教给我?我好想学习。”孩子会很乐意很开心地当老师。同时,自己也会把刚才看的书籍的内容讲给孩子听,这种老师学生的游戏方式既能很快地帮助孩子复习,同时又能增进双方关系。
现在,两两每个周只有周末的半天时间没有课程安排,这半天就显得格外珍贵,袁希也会把这半天时间安排得丰富多彩,尽量让孩子尽情放松,去游乐场、去逛街、去吃大餐,每个周都会以这样轻松愉快的方式结尾。
“我觉得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我也特别愿意和孩子谈心。”袁希说,“我们会不定时地相互探讨,提出最近一段时间双方哪里有做的好或者不好的地方,好的继续保持,不好的互相督促改进。同时,我还喜欢假期带孩子去做公益,去红色基地,这样能够让孩子树立良好的品格,变得更有理想信念。当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与品格作为基础,那么学习的压力自然也会变为动力,甚至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