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延琴
这个春节,镇坪县曙坪镇联合村11组1962年出生的高先云依然在老房子里过年。
已经结婚生子的儿子,还有嫁到本县的两个女儿都赶回来陪他过年。孙子外孙大大小小一共13人,挤满了整个屋子。孩子们嬉戏打闹,其乐融融。
说是老房子,其实已经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老房子。
因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高先云被定为在册贫困户。通过移民搬迁政策,新房子安置在距离老家近20公里的腊味小镇。
官方资料显示,腊味小镇位于镇坪县曙坪镇联合村,是镇坪县委、县政府依托大巴山自然生态氧吧和三大峡水库景观优势,整合库区移民、陕南移民搬迁、美丽乡村等项目,采取整体拆迁、统一规划、多户联建的方式,打造的具有秦巴山区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旅游景区。项目总投资4.63亿元,目前已成为该县一个叫得上名号的旅游景点。
但高先云不想搬到新房子住。“我这里种了十几亩土地,下去没有一分土地,自己也没有技术,靠什么养活自己?二是种了一辈子庄稼,就喜欢跟土地山林打交道,种几亩庄稼几亩药材,出门带一把柴火揪一背笼猪草,就能养上几头猪,一年到头日子过得自自在在。”
按照政策,有了新房子,老房子就得拆掉。不得已,高先云将老房子的三间正房土坯拆了,留下了一间原先用作厨房的偏房。偏房太小,又用木板加大了一间房子,成了现在的住房。
“孙女在城里上学,儿子儿媳都在县城打工,他们租住在城里。两个女儿都住在镇中心,条件都不错。我现在还不算老,在上面种点庄稼养猪养鸡,不给后辈添负担,有时候还能补贴一下他们。”
2020年,高先云老两口种了10多亩地庄稼,养了2头猪,养了20多只鸡。平时种的蔬菜粮食,隔三差五请人带给子女们,有时候也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取。“担心我们在下面不好烧肉,都把肉煮好了给我们带下来!”儿媳许海霞是甘肃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镇坪人,她笑着说:“每次回来,婆婆都会做满桌子好吃的,吃得我现在回了娘家饮食完全不习惯!”
“闲时间到山上找点药材,有人上门收货,转手就是钱。除了年货,过年给孙子们的压岁钱都是我们自己挣来的!”高先云很高兴,他说儿女们已成家立业,自己能扶持一点是一点,实在干不动了,就只得靠子女了。“今年跟去年一样,10多亩地全都种,养4头猪。现在家里养有2头猪,有一头母猪快要下仔了,小猪仔自己再留两头,其余的卖掉。”
但孩子们不忍心老两口这么辛苦,劝他俩少种点地,平时多出去走动走动,别把身体累垮了。“怎么劝都不听,非得种这么多,说自己还能动,就要多种点地!也劝他们下去住,他们说就算下去过个年,年一过完又得上来种庄稼,干脆就在上面,这么远,跑来跑去的不方便!”大女儿高绪艳说,父母在哪里,年就在哪里,就算再远也要赶来陪父母过年。弟妹们也都孝顺,逢年过节都会带着孩子来看父母,农忙的时候,都会回来帮几天忙。
事实上,“高先云”并非个例。
联合村11组原本住有25户人家,因不通路、不通电、不通水,从2000年开始相继搬离,目前仅剩下7户。这7户人家,都是留守老人,子女大都在条件便利的地方安了新家。他们跟高先云一样不想搬走,除了搬到安置点没有土地自身没有一技之长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组上原本没有路,现在已经修了一条可以勉强通车的毛路,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他们认为,“路通了,这里条件比哪里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