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罗先安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姹紫嫣红,燕翔柳绿。
金州大地万千景致之中,安康富硒产业发展呈现的千帆竞发、只争朝夕景象,分外动人——
3月13日,汉阴成功举办秦岭探秘·寻味汉阴——富硒特色产品电商推介活动,富硒大米、富硒菜油等受到热捧;
3月16日,汉滨出台《2021富硒特色产业支持政策》,汉滨百亿富硒产业集群前景渐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3月20日,中国农民丰收节之“茶之春”第四届安康(紫阳)富硒茶开园季活动盛大举办;同一天,汉滨30多名网红“硒哥硒妹”助农行动走进双龙,打卡富硒茶园风光,直播富硒茶采制流程、品鉴活动;
市富硒产业办更是一派繁忙景象:敦促落实安康市富硒产业项目建设年各项工作,完善“十四五”富硒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对接富硒产业跻身省级规划的具体支持路径……
山城春早,安康富硒产业犹如满载利好的大船,风正帆举,逐浪前行。
坚持久久为功,安康富硒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科学研究表明,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元素,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养生功效。缺硒可引发多种疾病。科学探测结果证实,全国22个省72%的国土面积缺硒,安康是国内主要富硒资源区之一,且硒浓度适中、易于植物吸收,最适宜开发,资源得天独厚,是专家评价众口一词的“优质环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区域,被誉为“中国硒谷”。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是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全面观照国家政策、市情实际和市场前景,把富硒产业视为安康的首位产业、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追赶超越的立市之业,成为当下安康构建生态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首位产业战略定位后,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咬定青山不放松,围绕做优做强富硒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和县域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推动富硒产业融合发展,全市富硒食品产业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在富硒产业园区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领、融合发展、产业科技攻关、标准体系建设、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全市培育富硒农业园区1340个,富硒茶种植面积达107.3万亩,魔芋种植面积55万亩,核桃面积196万亩,生猪年饲养量300万头,水产品产量超过4万吨。安康国家级高新区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全市培育规模以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245家,建立工业加工园1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县区13个);初步建成汉江千里富硒茶绿色长廊,聚力开发“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女娲故里、茶香平利”“画里瀛湖、梦中水乡”等富硒茶香精品旅游产品;全市共组织实施富硒产业重大科技项目46项,专利授权65项,培育富硒产业科技型企业52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开发富硒茶、富硒水、富硒魔芋、富硒鱼、植物富硒片、富硒黑豆多肽等产品200多个。恢复创新研发出世界上最早的茶——秦汉古茶,为陕西茶文化发展和陕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制(修)定《安康富硒茶》《天然富硒大米》等各类标准52项,其中,修订的《富硒茶(NYT600-2002)》行业标准已成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的《安康市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上升为陕西省地方标准并获2019年度省级科技成果奖;制定《加快推进富硒品牌建设实施意见》,精心打造“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品牌形象。2018年成功注册“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有100余家茶企申请使用这一区域公用品牌,2019年“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取得认证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再上层楼更难,安康富硒产业受限突破瓶颈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市平利县考察时,在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叶现代园,同茶农亲切交谈,并“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湖北省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上个月我刚去过陕西,安康那一带也是富硒地带,你们这里也是富硒地带,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
市富硒领导小组适时提出安康硒产业突破发展新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富硒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努力将安康建成“宝贵资源”转化为“富硒产业”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这个目标很宏伟,但实现起来着实不易。注定是一个充满艰辛与机遇的挑战,也是对安康发展富硒产业的考验。
尤其是在资本投入、科学研发、技术支撑叠加效应不断放大且信息透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安康富硒产业的突破发展,仅靠安康自身的努力和能量,要补齐一些制约发展的短板、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既时不我待,还力不从心——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去年以前,发展富硒产业虽已连续两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但缺乏相应配套政策和方案,没有专门针对富硒产业发展的具体支持措施。
资源利用率低。受普查经费制约,全市硒资源家底还不十分清楚,资源利用率不高。
产业基础薄弱。虽然全市富硒产业总量大、产品种类多,但单产业规模小、产量低,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缺乏拳头产品和单品冠军引领。同时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
科技支撑有限。限于安康本地的人才、科研力量现状,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不能及时推广,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的新品研发力不从心,产业整体效应再提升日益艰难。
企业融资难。富硒农产品收购时令性很强,企业短期内所需流动资金较大,再加上农业生产企业可抵押范围小,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企业往往因此错过原料收购档期,影响平稳发展持续壮大!
这些短板,市上决策层十分清楚,也深知我们的资金、技术、人才、科技力量等都十分有限,靠自己单枪匹马,一时是无法根本解决的。
破障突围的突破口在哪儿?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安康富硒产业挤进省级规划,从而赢得更大更有力的宏观政策、资金投入、人才智力、科技攻关等支持,成为安康富硒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
主动作为争取,安康富硒产业跻身全省战略规划
市富硒产业办再次超常地转动起来。
从富硒产业首位产业的历史定位到具备立市之业的基础和潜力,从推动全市富硒产业的顶层设计到分项目实施规划方案,从富硒产业的基础园区建设到产品研发的科研攻关助力,从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的多年实践到全国富硒区省市联动一体打造富硒产业的经验……这一切,市富硒产业办的工作人员都了然于心,重要的是扎实推动富硒产业发展的同时,理清头绪,对标省级规划,主动沟通汇报,既以准确、严谨、论证有力的报告服人,更以安康富硒产业创造性推进、超常规发展的实际成效和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的精神感人。
于是,一件件“跳起来摘桃子”非经一番苦功夫硬作为不能达成的安康富硒产业发展举措和成果,影响深刻地飘进省上相关决策层的脑海——
强化政策引领。市富硒产业办成立以来,按照“大产业、大配套、全产业链”思路,围绕千亿元富硒产业链目标,相继印发《富硒品牌建设实施意见》《科技创新支撑富硒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等20余份文件,形成了一套涉及品牌建设、科技支撑、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引领、标准体系、金融支持、资金管理等诸多方面较为完备的富硒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推动《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于去年5月1日正式施行。
突出科技创新。依托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相继建立了“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富硒产品开发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国家级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等4个“国字号”科研机构,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等3个省级科研平台,建立富硒产业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29个,先后与3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成立了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组建了17个富硒科研创新团队,构建起“国家级首席专家+地方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单位+现代经营主体”协同创新产业发展体系。
加大宣传推介。征集六大富硒产业宣传口号和形象标志(LOGO),开通“中国硒谷”网站,举办“富硒产业大讲堂”。成功举办六届“硒博会”、陕西(安康)秦汉古茶“一带一路”国际发展大会、“智惠安康·富硒产业高端论坛”、包装饮用水暨富硒食品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推介活动。联合承办第六届环境中硒与健康国际会议、中国硒产业(S20)峰会、全国富硒产品推介会等重要会议。策划组织“端午安康”全国硒水鉴茶大赛、网络大V“硒游记”、中省媒体“安康行”等十大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富硒农产品“三年百市百店千点”送健康活动,安康生态富硒资源与产品持续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关注与好评。
健全体制机制。为加快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安康成立了高规格的富硒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了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的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将富硒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县区及市级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形成了推动富硒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
市富硒产业办负责同志主动赴省汇报对接,宣传推介安康富硒产业,请示指导意见。尔后,一份详实可行的《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安康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请示》,及时报送到省上有关方面的案头。
去年年底,陕西省委发布《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27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将支持富硒食品纳入《建议》。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安康以汉江沿岸和月河川道为重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富硒食品原材料种养殖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打造中国富硒产业聚集区。”首次将富硒产业纳入省级规划,对进一步争取省级政策解难、资金投入、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科研合作等诸多方面支持、推动安康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康富硒产业也不负众望,以亮眼的成绩为跻身全省规划做了最好的注解:2020年在经济持续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影响下,安康富硒产业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富硒食品实现产值451.01亿元,综合产值达650亿元,居全国各大富硒区之首;“安康富硒茶”在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第20位,居陕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1位,当年全市富硒茶出口额达1.16亿元,占全省94%,安康市入选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平利县荣获“十佳地区”提名。
资源优势、厚实基础,推动突破发展的美好愿景和持续举措,再借力跻身省级规划的强大支持,假以时日,安康富硒产业必将呈现新一轮高质量大发展大提升格局。对此,市富硒产业办主任赵昆感触最深,充满期待: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两会”期间的殷殷嘱托,“要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把它转化为富硒产业”。聚焦科技研发、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重要环节,深入实施“硒+X”战略,扎实推进富硒产业五大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突破1000亿元。将安康打造为“中国富硒产业第一市”、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的样板区。
“好风凭借力”“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安康富硒产业这条跻身省级规划的产业“大船”,定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奔向更炫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