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来庆琳
当下的秦巴山区,绿染大地,一片春意盎然。
伴随十四运会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加快,以陕西秦岭国宝级动物朱鹮、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原型创作的十四运会吉祥物特许商品毛绒玩具正加班加点生产,而这批毛绒玩具共有一个标签——安康造,它也给安康新社区工厂和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契机。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充分就业、改善民生作为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新社区工厂发展这一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最佳结合点,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筑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奋力书写着安康小康路上的民生答卷。
不断充实产业门类:新社区工厂已成肩负易地搬迁重要使命的承载体
108家新社区工厂产品通过无水港、电商、直播带货等销售渠道发往世界各地;8家毛绒玩具总部级企业研发新品“参加”季度评审;总投资6.9亿元的新社区工厂暨毛绒玩具文创总部产业园二期工程紧锣密鼓筹备着开工前各项工作……春节收假上班第一天,汉滨区新社区工厂相关行业一派忙碌景象。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我市新社区工厂和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挑战。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科学预判,各县区、各部门、各企业振作精神、克难奋进,把发展新社区工厂作为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主导方式,找准新社区工厂发展在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的最佳结合点,以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指引,不断推动新社区工厂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单从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来看,一年来,全市毛绒玩具文创产业链加速完善,随着全市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创意设计、原辅料批发、产品展示、电商运营、物流配送“五大中心”建成投用,安康“无水港”海铁联运的正式启运,“安西欧”中欧班列顺利开通,产自安康的这些“小玩具”打开了安康开放发展的大门。
3月12日,伴随全市首家PP棉生产厂首批涤纶纤维丝的出丝,填补了我市及周边地区的行业空白,标志着安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成功向上游原辅料环节迈进坚实一步,也为打造“安康——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新春前后,电子线束产业在安康也频频亮相,同时向我们发出一个明确信号:在安康新社区工厂生产门类不断充实中,我们不仅迎来鞋袜服装行业的落地见效、毛绒玩具产业的风生水起,通过深入接续产业转移,也能在更多电子设备以及装备行业、电子信息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进一步丰富就地就近就业新载体内容,2021年一季度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线束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电子线束产业作为安康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为加快安康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新路径和新引擎。 据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市已累计建成新社区工厂710家、毛绒玩具企业570家、电子线束企业84家,其中2020年4月以来分别新增173家、270家和20家,累计吸纳就业2.17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323人。
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让就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最稳靠山”
春节过后,旬阳县棕溪镇武王新社区工厂热火朝天,20多名新进女工们在缝纫机工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缝纫技术,从棕溪镇熬家河村搬迁到新社区的晏向先学得格外认真。
年前晏向先就在“旬阳智慧人社”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大量招聘岗位,遂通过电话报了名。3月2日在棕溪镇政府有序组织下,她和其他村民一块来到镇上招聘会现场,与工厂达成就业约定,当天就报了到。
就业是最大民生,稳就业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固小康根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0年我市采取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优先保障、外出务工优先输出、复工企业和项目建设优先吸纳、技能培训优先提升、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五个优先”帮扶理念,帮助39.66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其中转移就业31.4万人,19.61万个贫困家庭中至少一人已经实现稳定就业。
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及时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开展已脱贫人口的稳岗就业工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过渡期间全市保持现有帮扶责任、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保持工作状态,切实做到队伍不撤、人心不散、工作不断档。已脱贫人口个人可继续享受转移就业交通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自主创业补贴、技能培训补贴、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助等补贴。带贫企业可继续享受新社区工厂补贴、就业扶贫基地补贴等帮扶政策。
搭建就业平台方面,通过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产业大招工”等专项活动,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265场次,较2019年增加28%,“点对点”输送438批、2.5万名劳动力返岗复工,帮助62.1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动力有组织输出比例从19.5%提高到23.6%,转移就业人均劳务收入由2.4万元提高到2.51万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4189元增至4462元,增幅6.5%。16.11万名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有事干、有钱赚。
在降低创业门槛上,全市新增发放7.8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帮助3062名创业者实现了创业梦想,带动8076人实现就业。全年累计培育5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区)、22家市级返乡创业园(区)、68家创业孵化基地和120家县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1630名创业者享受贴心创业服务。
同时大力推广“秦云就业”小程序普及应用工作,线上线下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促进脱贫劳动力不断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劳务收入,有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生跟着“民声”走: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筑稳民生“奠基石”
“纾困惠企稳岗返还政策,帮助我们企业渡过了去年4月份受疫情影响的艰难时期,使我们在疫情好转时能抓住机会较快恢复起来。”泸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唐云说。
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实体经济也遭受了损失。在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的基础上,围绕保实体经济、保稳岗就业,我市打出“免减缓返补”政策“组合拳”,累计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3.3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9400万元,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很多企业以此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进一步筑牢了民生底线。
同时坚持把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重点群体就业作为“乐业”的重要一环、关键一招。去年以来,全市共计投入2.83亿元就业补助资金用于重点群体就业援助工作,17.3万名劳动者享受包括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在内的各类就业援助措施。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9万人,4595名失业人员、3227名就业困难人员和9058名回安报到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2630名求职者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走上工作岗位,全市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清零,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63%以内。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劳有所得”,我市于2020年创新实施“无欠薪市”建设,先后开展日常严管严查、根治欠薪等多个专项行动,为1398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569万元,形成了铁腕护“薪”的强大震慑,全市各类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2%,线上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实现全覆盖,安康连续第三年获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考核A级等次。
就业服务上,紧扣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扎实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推动就业等各项人社领域“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目前我市《就业失业证》申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创业补贴申领等25项高频人社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较2019年平均缩短50%,职业资格证明、毕业证明、参保登记证明等133项证明事项和有关证明材料已全部取消。
随着6大类243项安康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编制全面完成,我市由2个国家级、18个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200个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示范基地,53个示范镇和404个就业扶贫基地,132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市人力资源产业园,105个易地搬迁社区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为脉络的全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已全面建立。
收入有保障、就业更充分、惠企便民更完善……一年来,安康人也在点滴变化中收获着满满幸福,在同步小康中安居乐业,共享着安康人的美好生活,大踏步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奋力谱写着安康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