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飒
最美人间四月天。一场场春天的约会,让人们看到了繁花盛开,更看到了疫情之后的重振与欢喜。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老县镇卫生院,了解基层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后,指出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把各项防控措施常态化。一年来,全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面对毗邻疫情严重地区的实际,针对应对重大疫情机制不完善、防治资源不足的问题,强化责任担当,对标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面打好“防、控、救、治”组合拳,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公共卫生“防护网”正逐步织密织牢。
补齐“短板”,让“防线”落地做实
在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核酸检测窗口,前来检测的居民在室外通风处等候。负责咽拭子采样的医护人员全副武装,防护严密,通过窗口为检测者采样。每采集一个样本就立即进行消杀,整个过程严谨有序。
记者了解到,为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的“哨点”作用,全市33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64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家一级民营医疗机构全部建成发热门诊或诊室;19家二级以上医院、11家疾控机构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市中心医院建成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全市核酸检测能力由疫情前的日检测不足500人份,提升到目前的日检测5万人份。全市把扩大核酸检测作为疫情早发现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已完成“应检尽检”人员检测60.08万人次。
防范疫情,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是前提。全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在农村组建“五包一”防控队伍,在城镇充实网格管理防控人员;落实“两站一场”疫情防控措施,坚持境外来安返安人员闭环管理,实行点对点隔离转运,分类隔离管理;管好高中风险地区来安返安人员,坚持大数据追踪、交通道口排查与镇办主动摸排相结合,实行高危人员“村报告、镇采样、县检测”,第一时间落实分类管控;建立全市129家进口冷链食品经营数据库,充分利用“陕冷链”信息管理平台,做好进口冷链食品批批查验、件件消毒;开展新冠疫苗接种,推进建立免疫屏障,按照“属地管理、部门牵头、卫健保障、全面推进”原则,及时制定下发《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专题召开了工作推进会议,有序推进重点人群“应接尽接”……一项项措施的推进,是疫情防控的需要,更是全民健康的保障。
应对疫情,健全疫情防控队伍是保障。为解决基层防控救治人员不足的问题,2020年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招录医学本科生201人,为镇卫生院带编招录医学大专生157名,为农村基层订单定向免费培训医学本科生24人。为加强疫情应对处置能力,市级抽调全市防控专业骨干人员,组建了3支疫情防控省级支援专家队和6支市级支援专家队,各县区调整成立了公安、公卫双组长的流调溯源队和镇级采样专业队、村级消杀工作队,细化落实疫情集中采样检测和环境日常消杀任务。针对去年秋冬季以来发生的1例境外输入病例,6起涉疫进口食品、货物事件,第一时间开展流调追踪、精准管控和患者集中救治,实行“日报告、日会商”,及时控制传染源头,迅速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目前,全市已连续13个多月无本土确诊病例。
完善应急管理,让救治跑出“加速度”
持续强化各级定点救治医院能力建设,是疫情过后的又一重大变革。过去的一年,有心人会发现,全市“平疫结合”医院增多了。
目前,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院(市第三医院)完成了传染病区改扩建,新建传染病大楼已开工建设;3家县级定点医院完成了传染病区改扩建,5家县级定点医院新建传染病区正紧张施工。以正在加紧改扩建的市第三医院为例,项目总投资17185.32万元,总建设规模19083平方米,平时以常见传染病诊治为主,发生突发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迅速启动应急,转为集中救治基地。
同时,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组织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和10县区开展了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组织336人参加省级核酸检测培训并取得上岗资质。印发《安康市重大疫情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争取落实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补助资金9196万元,市级已采购储备医疗救治设备4台(套),检测试剂2万份,确定设置流通储备企业3家,产能储备企业7家,滚动储备疫情防控相关物资7种763.9万件(只),各县区也完成了本级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2个月日常用量储备了应急防疫物资。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全市所有县级综合医院及8个县级中医院均达到了“二甲”标准,所有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省定标准并建成了中医馆,所有行政村(含992个贫困村)的村卫生室均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消除了“空白点”。
在人员资金力量配备上做“加法”,在应急管理方式上做“乘法”。不断提升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让我市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跑出“加速度”。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累计确诊病例27例已全部治愈出院。
推进创新改革,让人民更健康
疫情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和决胜健康脱贫攻坚战的双重挑战下,全市卫健系统乘风破浪,公共卫生领域不断迈出新步子,让人民的生活更健康。
现在打开手机应用,就可在微信小程序上完成预约挂号、诊间缴费、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操作,往常需要多次排队才能跑完的流程都可以在一部手机上面完成。不仅有效改善了群众诟病的“三长一短”的现象,也大幅度优化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提升了诊疗效率。尤其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更有效地避免了就诊群众聚集,降低了感染风险。目前,市中心医院、紫阳县人民医院已完成了智慧医院一期建设,其他医疗机构也正积极推动多形式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措施。
提升服务能力,让群众看病更优质便捷,这不仅是全市卫健系统改革的方向之一,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去年以来,远程医疗系统已覆盖市县镇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市已累计完成远程医疗(会诊)服务16万余例次。全市先后筹资2亿多元更新了县级医院的大中型医疗设备,筹资1900余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更新了DR、彩超等常用设备和急救巡诊车辆,为980个村卫生室配置了健康体检一体机和医疗巡诊包等基本装备。城市大医院对口帮扶实现多重覆盖,帮助建设重点专科19个,全市县镇村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均达到“三合格”要求。
与此同时,坚持“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增量”的工作思路,着力解决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问题,全市15.89万因病致贫人口全部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并如期实现脱贫。深化爱国卫生与健康安康建设的深度融合,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的基础上,9县区均启动了健康县城建设,其中汉阴、石泉、紫阳确定为省级试点县城,全市已创建国家卫生镇17个、省级卫生镇75个,卫生镇占比达到66%。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健康安康”2030行动纲要》《关于推进健康安康行动的实施意见》《健康安康行动2020——2030年》等文件,强力推进健康安康建设工作,全市共建成健康机关、社区、村庄、学校、医院、企业854个,健康家庭1.9万个。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当前,虽然全市公共卫生领域诸多“冰点”正消融、堵点被打通,但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依旧任重道远。市卫健委主任王龙军表示,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织牢织密疫情防护网,不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