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慧慧
5月19日一大早,在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正在进行。人群里,衣着整洁的百岁抗战老兵惠德全正聚精会神聆听。由市委办公室联合瓦铺村党支部开展的“结对联建·送学送教”主题党日暨支部联建活动,把党史教育宣传片、学习资料送到家门口,把党课开到家门口,让惠德全这样的老党员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要求,在家里就能享受“精神食粮”。
这是我市推进内容、形式、方法创新,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结对联建·送学送教”工作,打通党史学习教育“最后一公里”,确保全市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的生动缩影。
“联”字当头,扎实推进全覆盖
得知要在村里上党课,惠德全早早地赶到会场给自己占了个好位置,听得认真,学得投入,边听边不时和身边的人讨论。“我年纪大了,看书看报很吃力,送教上门的党课通俗易懂,很接地气,让我们这些老党员心里暖暖的。”惠德全高兴地说。
全市各地像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结对联建·送学送教”活动正在秦巴山区深处全面铺开。
5月21日,石泉县委编办党支部深入到包联的该县喜河镇长阳村开展“学党史、集民智、办实事、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
5月21日,宁陕县法院党支部组织党员干警与该县城关镇狮子坝村联合开展“结对联建·送学送教”主题党日活动。
5月27日,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联联合包抓帮扶的汉滨区县河镇大垛村党支部,开展“结对联建·送学送教”党史宣讲活动。
6月7日,平利县检察院机关党支部与该县城关镇东关社区党支部联合开展支部联建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6月17日,安康日报社经营党支部与汉滨区流水镇学坊垭社区党支部启动“支部联建、党员联学、产业联帮”三联共建活动。
……
送学上门不缺课,送教到人不掉队。我市针对农村及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学习难开展、教育难奏效等问题,依托现有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机制,采取帮扶机关支部与帮扶村(社区)支部“结对联建·送学送教”的措施,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行动,使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乡村振兴起好步、党建工作上台阶。
截至目前,全市165个市直单位、1118个县直单位与992个村(社区)结成对子,每月联合组织一次党史集中学习或者联合举办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共开展集中学习2213次,举办主题党日活动2012次,有效确保了农村(社区)党史学习教育不跑偏、不走样,党员学习无遗漏、不掉队。
特色鲜明,形式多样添活力
镇坪县曾家镇和顺家园社区的“红色影院”内座无虚席,放映的红色经典影片《建党伟业》,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观看。社区为了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每天为辖区居民免费放映红色电影。
“‘红色影院’的设立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还让我重温了党的光辉历史,我们都要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祝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社区老党员赵永春开心地说。“红色影院”的设立引导党员从红色电影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厚植了家国情怀,让为国奉献的信念更加坚定。 这只是我市创新形式开展“结对联建·送学送教”的一个侧面。
“感谢组织没有忘记我,上门为我送学送教。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烈、牢记革命精神。”汉阴县平梁镇行动不便的85岁高龄老干部汤庆余说。近日,汉阴县平梁镇领导干部带头为各支部身患疾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送学送教上门活动,做到党史学习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据统计,该镇28个基层支部,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送学送教上门25人次,发放学习资料25套,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100%覆盖。
“在千里之外收到老家寄来的‘学习大礼包’,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远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务工的流动党员唐友和,收到紫阳县瓦庙镇瓦房村党支部寄送的“红色包裹”时无比激动。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序开展,确保每一名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日前,该村党支部将统一订购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史学习教育书籍打包邮寄给10余名外出务工、经商、创业的流动党员,为他们送去丰盛的“精神食粮”。
针对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我市采取寄送“红色书袋”,短信、微信推送学习内容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缺位”;对年龄偏大、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把课堂搬到家里、把理论送到心中。
除了探索灵活多样的送学送教方式外,我市还不断丰富载体,通过手机、报纸、电视、网络等全方位推送党史知识,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学习矩阵。截至目前,全市机关领导干部到包联村(社区)讲专题党课2116场次,机关干部与村(社区)党员开展互动交流学习2713场次,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讲专题党课及革命故事1100场次,组织开展老党员讲党史、退役战士讲党课、红色故事大家分享会80场次。
以学促做,学教结合见实效
“这次帮扶单位来村联建,不仅送来了党史知识,还送来了乡村振兴的好建议。”宁陕县四亩地镇四亩地村委委员金绪英说。
近日,宁陕县住建局党员干部一行来到四亩地村开展“结对联建、送学送教”活动。
“四亩地村地理位置独特,要因地制宜地谋划林果、药材种植,中蜂、林麝、大鲵养殖等长效产业……”一条条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建议在“结对联建”座谈会上被研究采纳。
全市上下各帮扶机关单位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好为民爱民的“服务员”,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多亏了县委宣传部党员干部上门来帮忙,连夜将新调入的鹌鹑苗全部入笼,再过几个月这些鹌鹑就能产蛋见效益了!”石泉县曾溪镇瓦窑村鹌鹑养殖大户杨继宝感谢道。
鹌鹑养殖是曾溪镇瓦窑村的重要致富产业,今年计划新购鹌鹑苗3.6万羽,急需转运入笼,由于人手暂时不足,业主十分苦恼。了解情况后,石泉县委宣传部机关党支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协助业主搬卸鹌鹑苗,并将其放入新的鹌鹑笼舍中。
像这样以学促干、学做结合的例子不胜枚举。市残联在1915个村(社区)全面组建残协,实现村(社区)残疾人组织全覆盖,使服务残疾人的触角延伸到残疾人的家门口;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千名技术干部进园区,落实技术员包抓园区制度,开展“强技术、促生产、保供给”农业技术培训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帮助解决产业发展问题9653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5976件,代办服务3718件次。
“结对联建·送学送教”活动的开展不仅补齐了农村党员学习短板,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有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开展好“结对联建·送学送教”工作,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新、走心,在全市形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