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俊
11月19日下午,就学校如何针对“双减”开展教学以及汉滨初中的相关措施,汉滨初中校长徐平接受了记者采访。现将采访摘录刊发,以期对更多学校和广大家长有所裨益。
“双减”不能减质量,否则会加剧家长的焦虑
记者:因为众所周知的中考压力,广大初中学生的家长普遍关心学校如何做“双减”这道新“考题”,甚至担忧大于期待。您怎么看?
徐平:“双减”从汉滨初中和我个人的认识来看,首要就是不能减质量。“双减”之后,教学质量会不会下降?这是目前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广大初中学生家长更加焦虑的总根子。对学生家长来说,“双减”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但负担减下来了,我的孩子能不能考上好学校,尤其是能不能考上好高中?这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双减”如何落地,尤其是关切实施效果的原因所在。更是所有初中阶段的学生和家长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找的契合点。学校找到的桥梁就是提升能力,包括学校的管理能力、评价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以“双提”应对“双减”,通过“高个子引领”来实现双提升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应对“双减”,各校都是在做加法,汉滨初中是不是也是这样?是如何做的?
徐平:既要减负,又要提质,就产生了新的矛盾,就要用更好的措施来应对。汉滨初中坚持用“双提”来解决这一矛盾,既回应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了应试教育对初中学生提出来的刚性需求。
“双提”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作业质量。先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如果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那么,学生在兴趣中学,就会效率高、负担轻,这个负担是指学生的心理负担,学起来不累,四十分钟的课堂时间很轻松就度过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实事求是地说,“双减”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老师不可能一夜之间达到这一水平,这便产生了“落差”,也是我认为学校应该想办法弥补和提升的地方。
汉滨初中的做法是新建立了两个核心团队,其中一个是备课团队。每个年级的语、数、英学科选3个年级老师公认的教学能力佼佼者,每周六上午集体备课。这个备课不是给老师写教案,而是给其他老师提供教学思路和方法。比如研究新课导入。新课导入看起来是小事,但很重要。老师进入课堂,三五分钟把学生的心抓住了,学生就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就会好。备课组的老师就专门研究用什么模式导入,用什么形式导入,最能抓住学生的心,最能承上启下,最能调动学生兴趣;还会研究如何凸显教学重点,破解疑难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或者独到的形式;再就是如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备课组老师把好的方法贡献或者研究出来,让其他老师共享运用。这便是我们的“高个子引领”方式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应用。下一步,还将适时推行到其他各学科。
学生做作业就像照镜子,而选镜子的人很重要
记者:对广大学生家长来说,孩子的作业量是衡量学习负担重不重的“晴雨表”,也是最敏感的指标。透过作业量这一表象,汉滨初中是如何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的?
徐平:其实“双减”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师既要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又要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不下降。实现这“一减”和“不下降”,才是最终目的。
学生做作业就像我们照镜子。照镜子是检查脸洗干净了没有,衣服穿整齐了没有;做作业是检查所学的知识有没有漏洞,有没有问题?实际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是选镜子,镜子选的好不好,照的角度对不对,这与老师的个人能力水平有很大关系。我认为,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就要求老师独具慧眼,有独到的方法。独具慧眼是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把目标选准。汉滨初中新建的第二个团队就是负责选题,也就是找镜子。每周六早上,两个“3+3”核心团队的6名老师集体备课,然后把结果发到小组群里,大家共享和提建议意见,最终在全年级推行。所以说,做作业很重要,科学布置作业更重要,才能让学生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这就是我们如何化解能力与质量、能力与效率矛盾的方法。
行业需要改革,才能应对“双减”带来的新挑战
记者:您多次提到“双减”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请具体说一说!
徐平: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直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也是今后应对“双减”带来新挑战的主要方向。总体上,我们的认识是,双减落地之后的社会效应能否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取决于学校要尽力打消和弱化家长的种种担心,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这是学校应该做的。我认为,“双减”减社会补习负担,是广泛认同的。但社会培训负担减下来之后,学校就要把学生留得住,教得好。学校要抓质量,但只顾抓质量,甚至蛮干、低效,学生的负担就会苦不堪言。减负提质,既要减轻负担,又要提高质量。表面上看,这是一组矛盾,实际上内在是统一的:要减负提质,教育教学能力要强,才能保证落实双减。这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设计,尤其是老师能力提升的要求更高了。而另一方面,客观地说,以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课后延时服务还是提升教学能力,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占用更大,要求更高,老师的负担也加重了,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积极应对。包括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薪酬待遇、价值认同等等。所以我说,我们的教育行业需要进一步改革,才能适应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广大家长才能最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