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水资源概况
安康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秦岭地槽褶皱系南部和扬子准地台北部汉南古陆的东北缘,分别由东西走向的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皱带复合交接组成。尤其是安康的水资源是独一无二的。全市水资源总量占全省的61%,人均水资源量居全省首位,是全国的1.6倍。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长江流域二级河流汉江可谓安康市的母亲河,是长江的第一大支流,自西向东横贯流经安康全境,由石泉左溪河口3公里处入境,经石泉、汉阴、紫阳、岚皋、汉滨、旬阳、白河,于白河县白石河口以下10公里出境,常年流量257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入库水量的66%,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II类标准。因汉江水量大、水质好,我市因而成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优质的水源和科学的保护为迁徙越冬的候鸟来访提供了必要条件。
汉江上的“来客”
每年11月份开始,汉江上陆续有迁徙来安过冬的候鸟,最多时达上万只,少则上千只,鸟的品种在20种以上。翌年3月份前陆续迁徙回各自的繁殖地。在我国现有的6个生态鸟类群中,安康汉江段以游禽、涉禽最多。游禽包括雁鸭类、鸥类等,汉江有记录并常见的有天鹅、豆雁、鸳鸯、鹈鹕、红嘴鸥,还有大天鹅、绿头鸭、普通秋沙鸭、鹊鸭以及浑身漆黑的鸬鹚等鸟类。涉禽是指那些适应在沼泽和水边生活的鸟类,包括鹳形目、红鹳目、鹤形目和鸻形目的所有种类,均为湿地水鸟。鹭类、鹳类、鹤类和鹬类等都属于这一类,汉江最常见的有大小白鹭、苍鹭、鹤鹬、白琵鹭等。
存在的问题
一是鸟类保护的意识有待加强,虽然安康生态环境整体保护和建设有了长足发展,效果也明显,但全社会对鸟类保护与科普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生态观鸟的正向引导;二是对全市汉江水资源上的鸟类总体保护没有制定详细系统规划,缺少具体鸟类保护措施,缺乏保护标识体系和种群数量的动态监测点;三是对汉江河岸沿线鸟类、鱼类栖息地营造不够科学,人为活动对迁徙来安的各种候鸟人为干扰因素较大。
建议
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安康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尤其是我们要对“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这是我们亟待深入探讨的核心问题。保护生态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否则我们的后劲不足;经济发展要与保护生态相协调,否则得不偿失。促经济、保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共进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一、充分依托安康汉江水资源优势,更要积极营造鸟类的和谐家园。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持续改善,今后鸟类的种群及数量在逐步增长,这为我们营造汉江鸟类的天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尤其是在如何应对冬季候鸟上要制定详细的规划和方案,围绕以汉滨区四桥至黄洋河入江口这片区域为重点,营造一个自然浅滩湿地生态保护区域,搭配种植一些适合水中生长的草本和乔灌木,为鱼类和鸟类营造繁衍和隐蔽空间,该区域禁止一切捕鱼、钓鱼、洗衣等人为干扰行为。在相关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人为对来汉江过冬的候鸟进行投食。吸引更多的候鸟迁徙安康汉江,形成一个自然的冬季候鸟保护区。
二、以汉江城区段冬季候鸟保护区为核心,提升相关汉江流域县区沿岸的鸟类保护工作。打造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鸟类的差异化观鸟(监测)点,这样既对鸟类加强了保护,又打造“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典型案例,把安康汉江打造成为真正的鸟类生态走廊。
三、安康市相关部门应该就汉江冬季候鸟保护区的建设和实施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全权负责对保护区的建设和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四、以安康市每年的爱鸟周活动为基础,提高全民保护和爱护鸟类的意识,同时要加大鸟类的宣传力度,开展诸如鸟类方面的摄影大赛、鸟类观测户外课堂等一批形式多样的鸟类保护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和欣赏鸟类的自然美,增强广大市民爱鸟、护鸟的自觉性以及保护鸟类的法律常识。
五、在营造安康市汉江冬季候鸟保护区的同时,积极发挥安康其他野生鸟类资源的富集区,依托宁陕县峰堡寨的太阳鸟、紫阳县高桥苍鹭及汉阴县的朱鹮生态栖息走廊、高新区二档村、越岭关的白鹭等栖息地建设一批野生鸟类保护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