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楚珺
要想从一场中国式婚闹上逃离,难度大过玩一场密室逃脱。在安康干了十年婚庆行业后,这是市工商联喜庆协会负责人陈曦最直观的印象。
陈曦印象中较为深刻的一次婚闹是在两年前。新娘是外地的,新娘的父母和亲戚们都是远道而来,两位新人也都早早交代:不要玩儿得太疯。但当接亲的队伍抵达时,场面还是失去控制。男方的亲戚朋友中几个小伙子冲向新郎,用干粉灭火器喷新郎,用臭鸡蛋砸新郎,新娘和她父母也被抹了满脸红墨水。最后,整场婚礼以新郎被胶带缠在树上画上了句号。
“新娘父母特别生气,带着一家亲戚当场就走了。新娘子一肚子委屈,新郎也是又尴尬又生气,但这种事情就是不好找人‘算账’。筹备一场婚礼可能需要一年,但毁掉这场婚礼只在一天。”陈曦回忆道。
在各类资讯和短视频APP中,可以看到更多安康婚闹现场。在某款短视频APP中搜索“安康婚闹”话题,可以看到网友“安康小厨娘”发布的短视频中,一群人正向新郎用力扔鸡蛋。她的配文则是“李家坝人闹结婚闹得太野蛮了。”在“安康魔术小宝”发布的短视频中,新郎撅着屁股,一旁的男宾手握皮带,排队抽打新郎的屁股。另一则网友“小马达”发布的短视频中,场景相同,新郎面有愠色,却又无处发作。配文是“结个婚也不容易啊。”再看这些短视频的发布时间,从2016年至今年6月都有分布。
事实上,闹婚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兴起的。据史料记载,对“婚闹”最早的明确描述出现在汉代。杨树达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描述,汉代婚礼现场“往往饮酒欢笑,言行无忌,如近世闹新房之所为者”,大家插科打诨、饮酒游戏,尺度尚算合理。直到宋代,没分寸的闹婚都不是历史的主流,一般只发生在胡化和儒家礼俗浸润不深的地区。至此“闹婚”一直寄托了民众对待婚姻家庭的态度、认识与行为的取向。
明清时期,“闹婚”开始向“婚闹”转变。明朝杨慎的《丹铅杂录》中记载: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新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甚至还有史料记载了明清时期的婚礼现场存在直白的性骚扰。
直至现代社会,“婚俗”在民间经过千锤百炼变成了“婚闹”,后反客为主的闹婚者拥有了这场婚礼如何进行的决定权。有“闹洞房”突破底线,有的“闹”使朋友反目,有的“闹”让婚礼不欢而散,还有的人甚至被告上法庭,受到法律的制裁。
放眼全国,婚闹的受害者分布之广、人数之多超乎想象。各地婚闹方式各有不同,唯一不变的是看客借习俗之名,行性骚扰之实的嘴脸。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9.2%的受访者都曾经历过“闹洞房”,60.9%的受访者直言并不喜欢“闹洞房”婚俗。
为何婚闹曾屡禁不止?一方面是来自规则的缺失,中式婚礼注重喜庆的氛围,闹婚又是烘托氛围最主要方式。而当氛围凌驾于公序良俗和个体感受之上,失序就容易发生。另一方面因为闹婚者往往是亲朋好友而非陌生人,在熟人社会背景下,大家将来还是有生活交际,即便闹婚发生了,也很难为真正追究。
传统封建对于性的忌讳压制也是“婚闹”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越是忌讳压制,越容易“一点就燃”,结婚这种特殊事件,自然而然就成了操练场,正如李安导演在电影《喜宴》中一语道破天机:“你正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而介于“婚闹”在南北地区皆有分布,为了防患于未然,多地开始明令禁止闹婚。且自2017年实施新民风建设以来,随着全市城乡社会风气显著好转,婚闹现象也逐步退出安康广大城乡的婚礼舞台。
2021年7月,民政部出台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进婚俗改革,建立整治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同年9月,民政部发布消息,将17个地区确认为第二批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扩大婚俗改革试点覆盖面。
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寻子网创始人张宝艳也表示,眼下一些地区遏制低俗的“闹”,关键在于年轻人群体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移风易俗,彻底摒弃“无闹不成婚”的陈旧观念。农村“恶搞式”婚闹就该尽早取缔,破除这类“婚闹”陋习的关键是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建立新的婚俗秩序。
大环境之下,安康许多新人开始选择婚事简办、喜事新办。在市烟草公司工作的王劲驰就是这其中一员。“去年我们婚礼现场就是一些至亲和好友,女方没有提彩礼方面的要求,婚后家务这方面我也主动承担,两个人婚后舍不得吵架。”即将成为爸爸的王劲驰觉得婚姻生活并没有网传得那么可怕,反而觉得自己挺幸福。家住安火路社区的杨云也选择了婚事简办,没有向男方要求彩礼,只邀请了至亲和好友来见证,有了提前准备的接亲小游戏,现场氛围轻松活泼。
今年5月,安康市妇联又下发《关于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妇联要坚持城乡结合,分类指导,切实做好弘扬婚嫁新风有关工作,带动更多家庭讲文明、树新风。
“虽然还能看到,但相比之前这几年安康婚闹的还是少了很多。”在陈曦看来,近几年安康不少年轻人选择了小型的户外婚礼,相比在酒店举办仪式、收份子,小型的户外婚礼更浪漫、更私密,新人双方更投入。“去年一对新人在高新运动公园举行的草坪婚礼,当时下了小雨,宾客们举伞站在红毯两旁,为新人的红毯之路遮风挡雨。”陈曦回忆说。
在陈曦看来,这样的仪式作为婚姻生活的开始也有利于促进、稳固夫妻感情,让婚礼回归了应有之义。而这种转变主要还是因为社会不断发展,仪式感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进步,大家追求热闹和喜庆的方式自然也就变了。陈曦也希望,这种转越多越好,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