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市围绕“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坚定“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坚持“发展为要、创新为先、民生为本,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发展路径,砥砺奋进,10年间,安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崭新成就。
“秦巴明珠、生态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市围绕“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兴产业、护生态、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10年来,安康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83.61亿元跃升到2021年1209.49亿元。十年间,增加了725.88亿元,年均增加80.65亿元。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8687元,比2012年增加30193元,年均增长8.4%。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一产趋稳,二产加快,三产崛起”的特点。农业生产稳定,工业稳中有进。非公经济日益壮大。2021年,安康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26.02亿元,占GDP比重达60.0%,比2012年提高10.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比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十年来,安康以产业筑牢发展基础,围绕富硒食品、文旅康养、新型材料等11条重点产业链狠抓产业项目建设,让安康发展“筋骨”更强。
陕西华银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助理包选新
钒氮合金是作为钢材的添加剂,在钢材的生产过程中添加钒氮合金之后,钢材的韧性会大大地提高,它的耐高温性也会大大地提高。
这里是位于安康高新区的陕西华银科技股份公司。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陕西华银科技生产的钒新材料和液流储能技术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钒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举措,走出一条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道路。截至2021年,安康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92家,获批2021年陕西省瞪羚(潜在)企业3家,实现零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299家,增幅达32.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783家,实现利润总额85.81亿元。2021年专利授权量1060件,是2012年的12.8倍。
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持续改善民生发展条件。汉江大剧院、安康体育馆等一批惠民工程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省级文明城市,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2021年,旬阳正式撤县设市,成功跻身陕西7个县级市之列,成为陕南首个县级市。与此同时,安康“县县通高速”目标圆满达成,截至2021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6032公里,安康富强机场通航10个城市、年客运量达25.7万人次,安康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康生态优势更加凸显。2017年安康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68%。环境空气质量、城市水环境质量长年稳居全省前列,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类标准。河湖长制工作创新实践经验在全国推广。安康正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目前,安康已建成3A级以上景区40个,2021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936万人次,旅游收入163.81亿元。安康,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干实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